蒋经国传:台湾民主与现代化的推手电子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蒋经国的传由外国人写,远比中国人写有意义。” 蒋经国之后,台湾历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几代领导,然而每次民调显示,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这位集中国宫廷、苏联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于一身的谜样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经历? 蒋经国与邓小平在莫斯科同学少年,一心服膺共产主义,归国后分道扬镳;数十年后,隔着海峡,一个推行改革放,一个力促“十大建设”,一个建立现代化强国,一个成为“亚洲四小龙”,是必然还是巧合?为什么自章亚若死后,蒋经国终其一生不见儿子章孝严、章孝慈?为什么两位私生子却成了蒋家第三代中*秀的继承者?为什么蒋家第四代成了悬崖边的贵族,天生逆反政治? 蒋经国曾是威权政治的关键人物,却也是台湾民主与现代化的推手。他极富远见地抓住机遇,力排众议,推行“十大建设”,推动台湾经济起飞,又力阻党内、族系压力,临终之前解除戒严,为台湾启民主、自由的闸门。同一个蒋经国,为何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转变? 陶涵《蒋经国传》,是蒋经国一生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活动和思想的精彩记录,既呈现出蒋经国复杂多面的个性,客观评述其一生历史功过,同时又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宏阔视野和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视角,勾画出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各个重要节的来龙去脉。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蒋经国的抉择,理解蒋经国的时代,理解20 世纪的中国。<br/>【推荐语】<br/>(1)“无论从史学或政治学的观来看,《蒋经国传》都是极为精辟之作”——杨天石[中国近现代史专家,蒋介石研究权威学者]、史景迁[国际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柯伟林[William Kirby,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黎安友[William Kirby,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盛赞推荐!蒋经国传记经典,畅销15年。 (2)西方关于中国近代人物传记的山之作,“独一无二”的蒋经国传记——作者陶涵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另著有《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运用“资讯自由法案”,大量引用苏联、美国迄今未公的资料,引用资料之多、之广、之新,堪称空前。对传主蒋经国,不是单纯作为一个太子型人物行描述,而是结合到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局势的变迁来把握。 (3)从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宏阔视野,全面考察蒋经国一生,无出其右——台湾—美国,大陆—苏联,美国—苏联,台湾—大陆,大陆—美国等等,复杂无比的多边关系,台海两岸不同阶段震荡不息的局势分析,美国、苏联相关政策的影响与幕后操控,更透彻、更准确地理解现代中国,理解两岸政治,理解蒋经国的抉择。 (4)书中配有60多幅珍贵照片,记录了蒋经国一生诸多重要时刻——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生平,道出中国现代的四次大改革,其中有三次发生过了,一次还在行中,若我们把*和邓小平的传记加上来平衡,这四人的传记,将会涵盖20世纪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四大巨变。<br/>【作者】<br/>陶涵(Jay Taylor),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前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通晓中文及中国事务,1962 年至1965 年任职台北美国“大使馆”,负责政情报告和分析。中美建交后,在北京美国大使馆任政治参事,后又任职白宫国家安全会议,是资深中国问题专家。著有《蒋经国传》、《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等,学界颇有声誉。 作者陶涵大量引用了莫斯科以及美国国家档案局迄今未公的资料,运用“资讯自由法案”(FOIA),要求美国中情局、国防部门提供涉及蒋经国而尚未解密的文件,发掘了诸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为完成《蒋经国传》,陶涵访问了马英九、钱复、李焕、王昇等160 余名和蒋经国有直关系的人,多次专程前往台北、北京、南京、宁波、奉化、赣州等地,遍访蒋经国遗迹。 译者 林添贵,台湾大学毕业,历任企业高级主管、资深新闻媒体人、逢甲大学兼任教授等。译作颇丰,有《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宋美龄传》、《大外交》(合译)、《裕仁天皇》等。<br/>
目录展开
新版自序:蒋经国的民主与两岸契机
《蒋经国传》的推手
《蒋经国传》的由来
铭谢感言
第一部 革命岁月
第一章 其介如石
第二章 可教之子
第三章 红楼一梦
第四章 社会主义党人
第五章 抗战爆发及父子团聚
第六章 赣南模范
第七章 教育长和将军
第八章 东北交涉
第九章 溃败
第十章 转进
第二部 立足台湾
第十一章 意外的苦果
第十二章 秘密战争
第十三章 家庭、朋友与敌人
第十四章 股掌间的美国盟友
第十五章 中国“大跃退”
第十六章 “国防部长”
第十七章 经济起飞
第十八章 “行政院长”
第十九章 老成凋零
第二十章 分道扬镳
第二十一章 高雄事件及军法大审
第二十二章 海岛与大陆
第二十三章 接班人、掮客、凶手
第二十四章 建立共识
第二十五章 突破
第二十六章 中国式的民主
尾声
陶涵《蒋经国传》译后感
累计评论(54条)
2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