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北调南腔漳州布袋木偶戏的执守与嬗变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1.40购买纸书

6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高舒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字       数:12.7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艺术 > 民间艺术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一本对漳州布袋木偶戏行系统研究的学术论著。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福建漳州的一种民间小戏,其“北派”风格,在闽南地区独树一帜,并流传至台湾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当地华人群体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本书从人类学的视角手,从音乐内容切,研究漳州布袋木偶戏自身维持传统、动态发展的生存模式,体现其偶形雕刻、布偶表演、音乐奏唱、舞美灯光的特,及虚拟、象征、隐喻的偶戏本质。漳州布袋木偶戏的音乐嬗变和传承尝试,与台湾布袋木偶戏产业之间的长期交流,和它在联合国亚太地区“非遗”项目中的示范作用,论证了“北派”布袋木偶戏传统在当下的嬗变与复兴。<br/>【作者】<br/>高舒,音乐学博士。从事中国民族乐器、仪式音乐、闽台区域音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领域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在《中国音乐学》《艺术百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与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年度课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项目、指导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上海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课题等近十项。<br/>
目录展开

写在前面的话

序 大与小的博弈长与短的颉颃

绪论

一、“北派”之说与漳州布袋木偶戏

二、漳州布袋木偶戏之研究

1.漳州布袋木偶戏研究现状

2.相关核心理论研究现状

小结

第一章 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北派』风格与源流

一、风格特点

1.偶形雕刻

2.操纵表演

3.音乐奏唱

4.舞台美术

二、源流考辩

1.掌故与习俗

2.源流引证

3.厘清观念

小结

第二章 融虚拟、象征、隐喻于一体的布袋木偶戏本质

一、虚拟的艺术

1.舞台之上的虚拟——生活形象,以偶拟人

2.舞台之下的虚拟——世间意象,以人应偶

3.舞台上下的虚拟——偶人歌吟,人偶一体

二、象征的艺术

1.象征符号的听觉运用——戏剧语言、剧情音乐

2.象征符号的视觉存在——造型服装、动作程式

三、隐喻的艺术

1.从“偶喻鬼神”到“偶之人化”

2.从“偶纳人愿”到“偶寓神旨”

3.“人、神、偶”的隐喻三角

4.隐喻中音乐的意象氛围塑造

小结

第三章 『北派』传统衍化出的生存模式

一、虚拟意象的强化

1.虚拟对象范围的扩展

2.舞台意象渲染的延伸

3.音乐表演模式的转型

二、区域传播的泛化

1.区域突破——老戏新排求变革

2.广域传播——异地设台扩剧场

3.跨域传播——景区校园搭舞台

4.新域传播——影视传媒筑网络

小结

第四章 灵活用乐的传统及其重要性

一、灵活用乐

1.删减唱腔

2.使用伴奏录音

二、灵活用乐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直接原因

3.根本原因

三、不变的重要性

1.存留的音乐

2.意象的存留

3.音乐的地位从未改变

小结

第五章 传承中的多样化尝试

一、传统传承方式中的问题

二、采取多样化传承

1.创办学科教学

2.辅导培训同行

3.扶持学生社团

小结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若干新形势

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1.组织计划与实践

2.担当区域典范

3.体现示范性作用

小结

第七章 台湾布袋木偶戏产业发展的对照与启示

一、“北派”布袋木偶戏在台湾的主流地位

二、台湾布袋木偶戏的产业发展

1.灵活变化音乐

2、发展木偶产业

三、两岸布袋木偶戏传统与产业的同与异

小结

结语

附录

本书主要采访对象简介

图片索引

中国木偶戏发展一览表

漳州布袋木偶戏发展一览表

漳州布袋木偶戏传承谱系表

漳州布袋木偶戏传统剧目一览表

漳州市木偶剧团主要创作剧目年表(1958—2015年)

漳州市木偶剧团所获奖项一览(截至2015年12月)

漳州市木偶剧团近十年公益性演出场次、剧目统计表(2006—2015年)

漳州市木偶剧团近十年招录人员、年龄、学历名单(2007—2015年)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