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西方国家二十年如一日地宣扬“中国威胁论”与“围堵中国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世界的目光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注视中国:作为新崛起的霸权,中国会否以及如何挑战旧霸权,进而重塑世界权力格局?其中民族主义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扮演了何种角色? 作者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文化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艰难阵痛,*终通过建立一个统一、集权的现代民族国家而实现了民族复兴。其中,从西方舶来的“民族主义”功不可没,成为整合、动员国内各阶层力量并*终实现国家主权的精神核心。然而,当中国成为新的霸权,国内民族主义的某些趋势引起西方的恐惧与亚洲邻居们的不安,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及其所需的国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售 价:¥
纸质售价:¥31.2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再塑意识形态
序言:
再塑意识形态是执政合法性和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
第一章 意识形态和中国共产党
一、党的意识形态履行的五大政治功能
二、为何党的意识形态已难以被社会广泛接受
第二章 如何理解中国意识形态的衰落
一、八十年代:政治改革的困局
二、九十年代:政治改革的遗失
三、本世纪以来的努力:对传统意识形态的修正、增量改革与创新
第三章 中国意识形态的现状: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一、左派意识形态:否定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
二、自由民主派意识形态:市场原教旨主义与民主原教旨主义
三、草根社会意识形态:“愤怒”
四、中产阶层:意识形态的消费者而非生产者
第四章 意识形态的衰落和执政党的困境
一、“去意识形态化”与重建意识形态的艰难过程
二、意识形态衰落与利益主义崛起的严重后果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与党内争论
一、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分化远超西方多党制国家
二、后毛泽东时代的三次党内争论
三、从宪政之争看意识形态领域的无意义党内争论
第六章 再塑意识形态
一、执政党意识形态不能取代国家意识形态
二、执政党意识形态:以革命为核心转型到以建设为核心
三、国家意识形态:再塑与复兴
第七章 简短的结论:执政党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再塑与超越
中国改革路线图
序言
步入“改革高潮期”的中国,如何走好下一步?
第一章 近年来对改革的争论
一、政治改革话题为何变得越来越敏感?
二、如何克服执政者的“思维危机”局面?
第二章
中国改革模式的逻辑
一、分解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优劣何在?
二、中国改革的第三步:主体性政治改革阶段
第三章 中国改革的三个步骤
一、经济改革:目标就是要“过河”
二、社会改革:以建设消费社会为目的
三、政治改革:以贤能政治和选举民主为核心
第四章 改革的现状和动力
一、改革的现状:如何理解“无改革”下的经济高速增长
二、四大阻力让改革执行举步维艰
三、顶层设计及其挑战
四、“新常态”下的改革不作为
五、改革不作为的制度要素
六、必须进行的体制改革
第五章 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一、以社会管理取代“维稳”,实现“强政府、强社会”的目标
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
三、分税制再改革:中央政府应承担起社会建设的主要责任
四、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回到过去与全面私有化都不可行
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举国体制导致的“国富民弱”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治改革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模式的核心和政治改革的核心
二、治权的开放性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显著特征
三、中国当代政党制度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根源
四、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开放性政党制度
五、政治开放性不足的消极后果:体制性腐败与党内民主的滞后
六、新加坡的经验:执政党吸收社会精英的维持开放性
七、基本国家制度的开放:人大、政协功能的完善与司法相对独立
第七章 民主化及其未来
一、如何才能走上优质民主之路?
二、为民主划定边界:泛民主化并不可取
三、解决民生问题是实现优质民主的前提
四、培养中产阶级的关键不是“杀富济贫”,而是提高劳动者收入
五、简短的结论:“中国政治从何而来”与“中国政治向何处去”
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
序言
“中国特色”与亚洲价值观
第一章 从东方专制主义到亚洲价值观
一、被西方“发明”出的“东方专制主义”
二、亚洲价值是亚洲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吗?
三、亚洲价值观:西方价值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第二章 西方与“东方专制主义”
一、“亚洲”的地理概念与文化概念
二、儒家价值体系等于“东方专制主义”?
第三章 “东方专制主义”在西方的起源和演变
一、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导致“东方专制主义”
二、韦伯:儒教阻碍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
三、维特福格:“水利社会”是东方专制主义制度基础
第四章 亚洲的崛起和“亚洲价值观”的争论
一、东亚“经济奇迹”促成亚洲价值观的诞生
二、儒家价值观是东亚“经济奇迹”的根源吗?
四、基于亚洲经验的亚洲价值观:政府在社会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五、东亚经济体的新变化以及亚洲价值观的载体转移
第五章 亚洲要对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做重新反思
一、西方经济秩序困境:经济结构失衡
二、西方政治秩序困境:大众民主的弊端
三、西方未来可能的制度选择:从选票民主到贤能政治
第六章 西方式民主的扩散及其危机
一、地缘政治促使西方式民主向非西方世界扩张
二、西方的衰落导致非西方世界的民主危机
第七章 中国的崛起与“亚洲价值观”的重估
一、中国崛起带来的三大宏观影响:儒家价值、地缘政治与中国模式
二、形成中的中国经济秩序:“ (政)府内市场”的混合经济
三、形成中的中国政治秩序:开放的一党制度
重建中国社会
序言
社会改革应成为国家发展的新方向
第一章 我国社会可能要面临失序状态
一、社会正在失去其整合的经济基础
二、社会秩序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社会阶层基础
三、社会道德基础的流失和社会信任危机
四、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
五、暴力行为丛生且毫无规则
六、社会文化凝聚力的流失
七、当财富和知识“退出”之后,社会还能留下什么
第二章 对问题的诊断
一、“左”派的解释:市场经济是根源
二、自由派的解释:政治权力是关键
第三章 为什么社会失去了秩序
一、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缺失边界
二、社会改革的缺位与社会空间的缩小
三、公民权的缺位:分税制导致的权力和财富向上集中
第四章 改革和重建社会
一、经济结构基础的再平衡: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关系
四、行政体制改革:小政府和强政府
五、社会改革:大社会和强社会
六、土地问题是农村社会秩序建设的核心
七、实现“和谐社会”要培植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
八、如何摆脱司法衰败与社会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九、建设安静型社会文化,提升国人幸福指数
第五章 抓住重建社会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民族国家向何处去
再版序
前言
第一章 围堵中国论:中国面临的挑战
西方的利益
恐惧中国论
从中国威胁论到围堵中国论
牵制中国论
分而治之论或分离论
第二章 民族国家的兴起:国家建设与国际关系
国家力量的兴衰:经济决定论 ?
国家形式和国际关系
民族和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与国际政治
民族主义和国际冲突
民族国家的不平衡发展和国家建设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霸权”和亚洲的稳定:前现代时期的国际关系
朝贡制度和中国霸权
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
欧洲列强与中国回应
两种外交思维
第四章 日本的崛起与亚洲政治:现代化的不同途径是如何影响中日兴衰的
亚洲国际关系新发展模式的开端
赶超西方列强与明治维新
经济重组与向外扩张
种族优越论:战争的“话语”
“大东亚共荣”与拯救亚洲
中国为什么会衰落 ?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国家转型:中国政治民族的建设
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民族主义的制度基础:从人民主权到国家主权
以党治国和民族主义的组织化
国家与现代中国民族主义
第六章 改革与发展:中国政治民族国家的重建?
现代化与经济发展:国家建设的困境 ?
狭隘的种族民族主义:国家整合的困难
中央—地方关系:在集权和分权之外
国家和社会关系:主流社会与政治整合
第七章 民族主权建设:中国走向亚洲霸权?
亚太权力真空论
东亚政治:军备竞赛还是正常发展 ?
中国:走向亚洲霸权 ?
第八章 中国民族主义议程:战争还是和平?
日本:追求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利益 ?
美国:亚洲利益和政策
美国可能的对华战略选择
中国的选择和民族主义的议程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