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柳青传电子书

柳青是建国后三十年*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业史》深刻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巨大变革,他身体力行的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写作道路,对新中国的作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本书作者是柳青长女,从1970年到1978年陪伴柳青走完他人生的*后九年,后又走访历史当事人,做了大量的文字记录;自2000年起全力写作本书,为我们呈现一个不同于文学史经典叙述的丰富的柳青,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创业史。

售       价:¥

纸质售价:¥24.80购买纸书

17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刘可风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字       数:31.0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传记 > 文学家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五个年头,陕北黄土高原仍然和清朝末年一样荒凉和贫瘠,只是战乱更加频繁,灾难越发深重。 近来,在黄河西岸吴堡县的群山里,常有几股土匪出没,他们突然窜村庄,疯狂烧杀抢掠。善良的农民无力反抗,只顾四散逃命,眼看着土匪拉走自家的牲口,驮走自家的粮食和财产,消失在大队人马卷起的尘土中。 为了自卫,吴堡县寺沟村的农民们联合起来,在易守难攻的山峁上筑寨,把财产、粮食和牲口放在三四人高的寨墙里,一听风声不对,就扶老携幼,逃寨子躲避。 就在端午节后几天,报警的炮声又响了,村民们纷纷逃离。土匪村扑了空,便全力围攻简陋的山寨,声言不交出足够的银元和粮食,定要杀个鸡犬不留。为了保卫生命财产,农民们拿起原始的刀、矛、火铳和农具,在寨墙上拼死抵抗。他们哪里是手持快枪、野蛮疯狂的土匪的对手呢?不到半天工夫,寨墙被攻破。红了眼的土匪,向人群疯狂射。三十几户村民死伤四十多人,粮食、财产、牲畜被洗劫一空。土匪走后,寨子里外一片哭声。 寺沟村的刘仲喜是遭遇*惨的人家之一。他刚满三岁的小儿子,被土匪一枪死在妻子怀里。十二岁的大儿子跳墙逃命时,被子弹穿了手掌。二儿来不及跳墙,慌乱拿起羊毛毯遮挡身体,被断了手指。家里的“顶梁柱”刘仲喜从寨墙往下跳,摔伤了腰和腿,躺在地上起不来。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落到了临产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肩上,乡亲们帮着埋了死的,抬着伤的,都替刘仲喜发愁:这家人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 没过多久,也就是1916年农历六月初三午夜,刘仲喜的妻子又生下一个儿子。当他来到这兵荒马乱的世界,发出*声啼哭时,母亲用力把这个肉囊囊的小东西推到灭火后冰凉的土炕拐角,顺手揭炕角盖火,让倒灌窑里的冷风正对着她的婴儿。被未成年的四儿两女拖累成一把干柴的母亲,早就拿定主意:“这世道,他怎能养活?不如早死,省得遭罪。” 要不是祖母清晨来看儿媳,这个小生命也许被抱到村外,埋在哪块黄土下,永远不为人知。 祖母拧着两只小脚,得窑门,一眼看见撂在炕角旮旯光着身子的孙子。这个善良婆婆,三十多岁守寡,历尽艰辛把独子刘仲喜养大,吃够了人单力薄的苦头,盼着子多福多。她抱起婴儿,诅咒狠心的晚辈:“倒你们龟子孙的运,这孩儿还在出气,就连裹也不裹?唉!这还是个命大的。”她对着儿媳、儿子叫嚷,“快给裹上嘛!”站着的、坐着的像没听见。她只好自己爬上炕,找来一块烂布把孩子裹好,又下地,寻来铁勺,抓一把小米面,着几根高粱秆。当祖母正把烫嘴的面糊糊在自己嘴里嚼凉,用手指往婴儿口里抿时,报警的炮声又一阵阵响起,受轻伤的大儿二儿,立刻抬起受重伤的父亲,年老的婆婆扶着刚生产的儿媳,领着年幼的孙儿们急急忙忙往山寨逃命。只剩下这个生不逢时的婴儿独自陪伴着空寂的山村。 直到日头落西,天黑严以后,人们才陆陆续续回村。祖母先到窑里摸摸可怜的孙子,惊喜地说:“嘿!热着呢,还在出气,有气就喂上一口吧!”她一边抹掉落下的泪珠,一边去换孩子沾满屎尿的破布。 就这样,早出夜归,一连过了十六天,这个小生命竟然活着。听说土匪已离此往南。别人家都松一口气,仍然过起男耕女织的日子。刘仲喜一家却一片惨象:死的、伤的、老的、残的,全靠未出月子的产妇支撑。她做在前头,吃在后头,粗食淡饭也难吃饱,哪里还有奶水?婴儿顿顿靠祖母铁勺里那小米糊糊充饥,怎能养活呢? 夫妻俩商量,妻子说: “这孩儿没死,就给他寻上个好活的人家,听说邻村呼姓地主没有子嗣。” 倔强的刘仲喜躺在炕上,无可奈何地头。 托人说合,很快说妥。中人把这个“多余”孩子抱出窑门,刚刚跨上院门台阶,正蹲在院里抽烟的四爷爷,猛地起身,拦住了还差一步迈出大门的中人,大声嚷道:“你们喂养了这么一大群孩儿,哪个也没送人,就多余他一个?孩儿长大了不怪怨你们?你们知道他将来成龙呀变虎呀?仲喜!把他捎带着喂上不行吗?”一阵沉默,躺在炕上的刘仲喜挣扎着,却坐不起来,只好对哭泣的妻子说:“快……快把孩儿抱回来。”<br/>【推荐语】<br/>柳青是建国后三十年*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业史》深刻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巨大变革,他身体力行的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写作道路,对新中国的作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本书作者是柳青长女,从1970年到1978年陪伴柳青走完他人生的*后九年,后又走访历史当事人,做了大量的文字记录;自2000年起全力写作本书,为我们呈现一个不同于文学史经典叙述的丰富的柳青,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创业史。 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编委、副刊主编柳青突然离了首都北京,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踏着*后一场潇潇春雨中的泥泞路,来到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直到1967年被强行“赶走”,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在镐河畔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 14年。 柳青给皇甫乡人留下的印象,使人想起他同时代的另一个传奇人物:上世纪50年代,古巴革命者切 格瓦拉舍弃了在古巴青年团和中央银行的领导职位,悄然离哈瓦那,奔向艰苦的丛林游战,在一个也许并不适合他肉体生存的地方,把自己熬成了一个丛林中的 “野蛮人”。――而巧合的是,柳青与切患有同样的疾病:严重的哮喘,他们甚至都要依靠哮喘喷雾器才能维持生命。 1960年《创业史》出版后,柳青把一万多元的稿费(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都捐给了人民公社,这位当代中国拥有**发行量之一的作家,去世时依然一贫如洗。 2006年,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因为长期从事反贫困事业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获奖理由不过是:他长期向穷人提供小额贷款(每笔20美元),只是不要利息和抵押而已。像尤努斯博士一样,柳青的事业更属于千千万万人,而且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他所作所为比尤努斯更为彻底。   ——学者、著名文学评论家韩毓海    <br/>【作者】<br/>刘可风,柳青之女。1945年生,曾任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2000年退休后全力写作《柳青传》。<br/>
目录展开

柳青传·上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柳青传·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柳青和女儿的谈话

一、关于社会主义民主

二、建议改变陕北的土地经营方针

三、关于二战的思考

四、未完成的《创业史》的构思

五、《创业史》中的人物发展

六、《创业史》与“社教”运动

七、对合作化的长期研究和思考

八、父亲和我谈读书与写作

九、谈几部中国古典作品

十、谈丁玲和周扬

十一、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十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十三、作家的时代局限

十四、父亲的金钱观

十五、父亲最后的建议

附:柳青生平简明年表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