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竹林七贤: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1]
一 竹林七贤之称的由来
二 竹林七贤缘何聚于山阳
三 竹林七贤的人生态度
四 竹林七贤的处世方式
五 竹林七贤的文学创作
六 竹林七贤的艺术风采
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1]
一 关于竹林七贤之称
二 竹林究竟在何地
三 关于竹林之游的时间问题
竹林七贤缘何游于山阳[1]
一 竹林七贤游于山阳的社会文化原因
二 嵇康的人格魅力与主导地位
三 山阳的地理优势和嵇公竹林的象征意义
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1]
一 竹林七贤的玄学活动
二 竹林七贤的玄学思想
三 竹林七贤对魏晋玄学的影响
竹林七贤与魏晋饮酒之风
一 饮酒:竹林七贤的表征
二 纵酒:蔑视和对抗名教
三 浮诞:神似与形似之间
四 遗响:何其相似是醉乡
竹林七贤的女性意识研究
一 两汉女性的自主意识
二 魏晋女性的自主意识
三 竹林七贤的女性意识
四 竹林七贤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论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1]
一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
二 魏晋风度的时代特质
三 魏晋风度的时代意义
竹林七贤优劣之争的文化意蕴[1]
一 竹林七贤优劣之争的缘起
二 竹林七贤优劣之争的深化
三 竹林七贤优劣之争的拓展
四 竹林七贤优劣的文学评价
论阮籍与司马氏之关系
一 阮籍对曹魏政权的基本态度
二 阮籍与司马氏政权的关系
三 关于阮籍劝进的评价问题
论《世说新语》中的阮籍形象[1]
一 纵情任情与为人至慎
二 志气宏放与沉酣于酒
三 不拘礼法与至诚至孝
四 立体而真实的阮籍
嵇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1]
一 嵇康与何晏的关系
二 嵇康寓居山阳的时间问题
三 嵇康究竟为何被杀
纵意尘表 希心世外[1]
一 《高士传》的著录与流传
二 《高士传》的材料来源
三 《高士传》现存人物之数
四 《高士传》的人物分类
五 《高士传》的思想倾向及影响
山涛与竹林诸贤关系研究
一 山涛与竹林诸贤的关系
二 山涛是竹林之游的核心人物
三 从竹林之游看山涛的政治智慧
从“山公启事”看山涛的吏治思想[1]
一 吏治之要在于治吏
二 治吏之要首重铨选
三 山涛受贿的启示
关于王戎其人的评价问题[1]
一 王戎是否贪财好货
二 王戎是否热衷功名
三 对王戎典选的评价问题
四 王戎与魏晋玄学的关系
阮籍著述考论
一 《阮籍集》著录及流变述略
二 《阮籍集》存目考述
三 阮籍佚文及杂言考论
(一)《乐论》佚文考述
(二)阮籍杂言考述
四 阮籍散佚作品考述
(一)《道德论》
(二)《通易论》
(三)散佚诗歌考述
《山公启事》与山涛著述考
一 山涛著述考略
二 《山公启事》现存篇目考述
三 山涛佚文考述
1.“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作夫人不耳?”
2.“今为何等时而眠邪?知太傅卧何意?”“咄!石生,无事马蹄间邪。”
3.“我当年可为友者,惟此二生耳。”“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4.“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峨若玉山之将崩。”
5.“嵇康性行,不堪职任。”
6.“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恒必由之。”
7.“不宜去州郡武备”
8.“垂没之人,岂可污官府乎?”
9.“佴湛”。
向秀著述辑考
一 向秀著述考略
(一)《向秀集》二卷
(二)《庄子注》二十卷
(三)《庄子音》
(四)《周易义》
二 《庄子注》佚文辑佚
三 《庄子音》佚文辑佚
四 《周易义》佚文辑佚
五 向秀杂言辑佚
1.“殊复胜不?”
2.“可复尔耳!”
3.“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
刘伶著述中的几个问题[1]
一 刘伶究竟有无文集
二 刘伶存世诗文考论
三 刘伶杂言汇考
1.“死便掘地以埋!”
2.“卿可致酒五斗,吾当断之。”“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石,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莫可听!”
3.“甚善。我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4.“鸡肋岂足以当尊拳?”
5.“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吾裈中?”
阮咸及其著述论略[1]
一 见于正史和其他文献著录而失传者
(一)《难答论》
(二)《阮咸集》
(三)《易义》
二 见载于《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且可信度较高者
(一)《律议》
(二)《与姑书》
三 见载于其他文献且著作权有争议者
(一)《古三坟注》
(二)《三峡流泉歌》
四 散见于古代文献中的言论
1.“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2.“人种不可失!”
3.“我虽失三公,然得遥集。”
4.“客中月夜闻此声,使人断肠”
五 阮咸的书法作品
六 关于阮咸的评价问题
王戎著述辑佚
1.“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2.“胜公荣故与酒,不如公荣不可不与酒,惟公荣者可不与酒。”
3.“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4.“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5.“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6.“大事之后,宜深远之。”
7.“公首举义众,匡定大业。开辟已来,未始有也。然论功报赏,不及有劳,朝野失望,人怀贰志。今二王带甲百万,其锋不可当。若以王就第,不失故爵。委权崇让,此求安之计。”
8.“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9.“国宝初不来,汝数往,何也?”
10.“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酣畅于此,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阮云亡,吾便为时之所羁绁。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11.“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
12.“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3.“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14.“太保可谓清达矣!”
15.“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16.“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王衍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表物。谓裴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谡谡如束长竿。”
17.“阮文业清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人。”
18.“君未见其父耳。”
竹林七贤年谱简编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