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电子书

中国学界关于近代日本的各方面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惟从“国民国家”(Nation-state)而非单纯的“民族主义”出发的研究成果甚为薄弱。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应该称得上是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 本书在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注意借鉴中日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论述了近代日本从幕藩体制下的“臣民”,历经明治、大正时期自上而下的政府塑造和自由民权运动、大正民主运动自下而上的抗争,而基本完成的“国民”的铸造过程。这是全书的主要学术贡献。但与此同时,作者在吸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也注意到了日本在随后的昭和战前期,在走向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向“臣民”、“皇民”回归的悲剧历程以及战后重新回归民主化的必然趋势。这样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维持合理的历史解释,而且避免了日本学界迄今为止的某些单纯化和*化的不合理的解释,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良知。

售       价:¥

纸质售价:¥41.80购买纸书

7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田雪梅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6-12-01

字       数:27.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世界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我国目前*部比较系统研究近代日本国民问题的著作。作者融合了政治学、历史学及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以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为背景,以现代国家(即国民国家)理论为核心分析视角,结合日本明治到大正时期具体历史的分析,就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问题行了较深的阐述。 作者提出,近代国民的构建是国民国家建设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同时具备民族特质和公民特质是国民的内在属性。“去地域化”、“去奴仆化”是近代国民形成的条件。明治新政府不仅面临建立新日本的任务,还面临着将臣民转变为近代国民从而创造新“日本人”的重要任务。作者分析了福泽谕吉、森有礼等人关于国民铸造的构想,提出了自上而下的国家强制和自下而上的民权运动是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两大动力,两种动力作用的结果是,来自国家强制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来民权运动的影响力,导致民众从国民向臣民的悲剧性回归,日本近代国民铸造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为国家臣民的铸造。另外,还微观分析了从征兵制到甲午战争这段时期日本民众国家意识的变迁,并系统总结了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特、经验和主要教训。对于现代国家的理论局限以及产生的理论困惑,也行了一定反思。<br/>【推荐语】<br/>中国学界关于近代日本的各方面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惟从“国民国家”(Nation-state)而非单纯的“民族主义”出发的研究成果甚为薄弱。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应该称得上是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 本书在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注意借鉴中日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论述了近代日本从幕藩体制下的“臣民”,历经明治、大正时期自上而下的政府塑造和自由民权运动、大正民主运动自下而上的抗争,而基本完成的“国民”的铸造过程。这是全书的主要学术贡献。但与此同时,作者在吸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也注意到了日本在随后的昭和战前期,在走向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向“臣民”、“皇民”回归的悲剧历程以及战后重新回归民主化的必然趋势。这样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维持合理的历史解释,而且避免了日本学界迄今为止的某些单纯化和*化的不合理的解释,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良知。<br/>【作者】<br/>田雪梅,政治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曾获国家留学基金、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项目资助,多次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学部访问学习。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比较政治(侧重于日本政治)、当代中国政治(侧重廉政与治理)。<br/>
目录展开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第二节 国民与国家的关系:近代国民的相关理论

第一章 铸造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

第一节 幕藩体制下的臣民

第二节 福泽谕吉关于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

第三节 森有礼关于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

第四节 木户孝允和陆羯南关于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

第二章 国家强制与国民铸造

第一节 “去地域化”:政治集中的制度化实践

第二节 “去身份制”:政治扩大化的制度变革

第三节 “构建传统”:国民教育的制度化实践

第三章 民权运动与国民铸造

第一节 “去奴仆化”的抗争:自由民权运动与近代国民的铸造

第二节 “去奴仆化”的再觉醒:大正时期的民众抗争

第三节 国民向国家臣民的悲剧回归

第四章 走向国民:媒体视野下民众政治意识的变迁(1873~1895)

第一节 不受欢迎的《征兵令》

第二节 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民众实态

第三节 “甲申事变”的兴奋

第四节 《明治宪法》的颁布

第五节 甲午战争的标志性意义

第五章 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特点、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客观条件和成功经验

第三节 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深刻教训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