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界关于近代日本的各方面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惟从“国民国家”(Nation-state)而非单纯的“民族主义”出发的研究成果甚为薄弱。因此,本书的研究成果应该称得上是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 本书在使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注意借鉴中日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论述了近代日本从幕藩体制下的“臣民”,历经明治、大正时期自上而下的政府塑造和自由民权运动、大正民主运动自下而上的抗争,而基本完成的“国民”的铸造过程。这是全书的主要学术贡献。但与此同时,作者在吸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也注意到了日本在随后的昭和战前期,在走向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向“臣民”、“皇民”回归的悲剧历程以及战后重新回归民主化的必然趋势。这样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维持合理的历史解释,而且避免了日本学界迄今为止的某些单纯化和*化的不合理的解释,体现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良知。
售 价:¥
纸质售价:¥40.6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第二节 国民与国家的关系:近代国民的相关理论
第一章 铸造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
第一节 幕藩体制下的臣民
第二节 福泽谕吉关于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
第三节 森有礼关于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
第四节 木户孝允和陆羯南关于近代日本国民的构想
第二章 国家强制与国民铸造
第一节 “去地域化”:政治集中的制度化实践
第二节 “去身份制”:政治扩大化的制度变革
第三节 “构建传统”:国民教育的制度化实践
第三章 民权运动与国民铸造
第一节 “去奴仆化”的抗争:自由民权运动与近代国民的铸造
第二节 “去奴仆化”的再觉醒:大正时期的民众抗争
第三节 国民向国家臣民的悲剧回归
第四章 走向国民:媒体视野下民众政治意识的变迁(1873~1895)
第一节 不受欢迎的《征兵令》
第二节 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民众实态
第三节 “甲申事变”的兴奋
第四节 《明治宪法》的颁布
第五节 甲午战争的标志性意义
第五章 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特点、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客观条件和成功经验
第三节 近代日本国民铸造的深刻教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