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研究电子书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研究》由孙德金所著,本书在思考文言语法成分融现代汉语书面语语法系统的内在机制问题上,提出了“系统融合度”的概念,并以语言实例阐述了系统融合度测定的标准和程序;在综合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一步提出了“求简律”“趋雅律”“整齐律”“谐体律”的“四律”概念。这些理论上的探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毫无疑问,《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研究》一书在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会让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学者们得到启迪和借鉴。

售       价:¥

纸质售价:¥28.10购买纸书

24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孙德金著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2-05-01

字       数:24.0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语言文字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目前靠前针对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行探索性研究的专著,也是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新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以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为研究对象,基于语言系统理论和语言功能理论,综合运用语法学、语体学、语料库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在对较大规模语料行全面定量事实调查基础上,系统探讨了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界定的理论和方法、文言语法成分在现代书面汉语语法系统中的词法、句法及语体表现,以及文言语法成分在现代书面汉语中沿用的内外因素与机制,并从语言应用的角度对相关的语法规范和教学问题行了讨论,以体现理论和应用结合的理念。【推荐语】<br/>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研究》由孙德金所著,本书在思考文言语法成分融现代汉语书面语语法系统的内在机制问题上,提出了“系统融合度”的概念,并以语言实例阐述了系统融合度测定的标准和程序;在综合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一步提出了“求简律”“趋雅律”“整齐律”“谐体律”的“四律”概念。这些理论上的探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毫无疑问,《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研究》一书在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上,会让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学者们得到启迪和借鉴。<br/>
目录展开

序1

序2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对象

1.2.1 对象界定

1.2.2 几点说明

1.3 研究目标、思路、方法及语料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3 语料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应用意义

第二章 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2.1 文言、白话与“言文一致”观

2.1.1 文言与白话

2.1.2 “言文一致”观

2.1.3 文言的“死”与“活”

2.2 新国语(或称标准语)的建设问题

2.3 书面语和口语

2.4 语体和语法的关系

2.5 前人对现代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的研究

2.5.1 概括性研究

2.5.2 各文言虚词、结构的研究

2.6 小结

第三章 界定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理论基础

3.1 语法系统及语法成分的价值

3.2 书写语言的表达机制

3.2.1 书写的语言和口说的语言

3.2.2 语体选择的社会价值意识

3.2.3 书写定位

3.2.4 书写行为的心理机制

3.3 语体与语码转换

3.3.1 语体和语域

3.3.2 语码转换的心理基础

3.4 小结

第四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界定方法

4.1 引言

4.2 界定标准

4.2.1 频度标准

4.2.2 系统融合度标准

4.2.3 界定标准的说明

4.3 界定程序

4.3.1 界定文本属性

4.3.2 确定典型语境

4.3.3 调查频度表现

4.3.4 测定系统融合度等级

4.4 讨论

4.4.1 教育背景对界定的影响

4.4.2 表达需要与形式的选择

4.5 小结

第五章 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文言语法

5.1 引言

5.2 单音节词、语体和语法问题

5.3 复合词中的文言语法

5.3.1 “数+名/动/形”式构词

5.3.2 “动双+名单”式构词

5.3.3 使动用法在构词法中的沿用

5.3.4 名状结构在新词构造中的沿用

5.3.5 动状结构在新词构造中的沿用

5.4 成语和词组中的文言语法

5.5 小结

第六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代词“其”

6.1 引言

6.2 研究综述

6.3 “其”的语义表现

6.3.1 “其”的实指义

6.3.2 “其”的虚指义

6.4 “其”的句法分布

6.4.1 “其”的句法功能类型

6.4.2 “其”的句法分布特点

6.5 “其”的表达功能

6.5.1 句法结构调节功能

6.5.2 篇章衔接功能

6.5.3 韵律功能

6.6 小结

第七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之”

7.1 引言

7.2 研究综述

7.3 助词“之”

7.3.1 句法结构类型

7.3.2 特点小结

7.4 代词“之”

7.4.1 句法结构类型

7.4.2 特点小结

7.5 “之”和“的”

7.5.1 “之”“的”互补

7.5.2 “之”“的”共现

7.5.3 “之”的结构分层作用

7.6 “之”的词法、句法地位

7.7 “之”的韵律作用

7.8 小结

第八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于”

8.1 引言

8.2 研究综述

8.3 “于”在语料中量的分布

8.4 “于”的词法、句法地位

8.5 “于”的句法语义功能

8.5.1 表比较

8.5.2 表时间

8.5.3 表空间

8.5.4 表对象

8.5.5 表原因

8.5.6 表源点

8.5.7 表被动

8.5.8 表范围

8.6 “于”和“在”

8.7 “于”与相关结构

8.8 关于“来自于”等

8.9 “于”的错用与泛用

8.9.1 错用

8.9.2 泛用

8.10 小结

第九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介词“以”

9.1 引言

9.2 研究综述

9.3 语料的统计及分析

9.3.1 结构类型

9.3.2 语义类型

9.3.3 “以”和“用”

9.3.4 小结

9.4 关于动词后的“以”

9.4.1 文言“V(之)以X”结构的沿用

9.4.2 “V(之)以X”结构的语料表现

9.4.3 “V(之)以X”的句法特点及表达作用

9.4.4 “以”和“于”的混用

9.5 小结

9.5.1 结论

9.5.2 余论

第十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助词“所”

10.1 引言

10.2 研究综述

10.3 “所”的句法语义表现

10.3.1 “所”的句法语义结构

10.3.2 “所”字结构的连用

10.4 “所”的表达功能

10.4.1 “所”的句法简化功能

10.4.2 “所”的指代功能

10.4.3 “所”的时体标记功能

10.4.4 “所”的语体标记功能

10.4.5 “所”的修辞功能

10.5 讨论

10.5.1 关于“有(无)所+V”

10.5.2 “所”字使用的规范问题

10.6 小结

第十一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VA为B”使成结构

11.1 引言

11.2 “VA为B”结构的语法意义

11.2.1 表认定

11.2.2 表变化

11.3 “VA为B”的结构及语义特点

11.3.1 V的类型

11.3.2 关于“为”

11.3.3 结构体的动态特征

11.3.4 A与B的类型及其语义关系

11.4 “VA为B”的结构分析

11.4.1 对认定类的两种分析意见

11.4.2 本书的分析

11.5 “VA为B”结构的语体属性

11.5.1 “VA为B”结构的文言属性

11.5.2 “VA为B”结构与同义结构的选择

11.6 小结

11.6.1 结论

11.6.2 余论

第十二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以A为B”式意动结构

12.1 引言

12.2 研究综述

12.3 “以A为B”结构的语料表现

12.4 “以A为B”结构的语法意义和语义特点

12.4.1 “以A为B”结构的核心义

12.4.2 “以A为B”结构的变化义

12.4.3 “以A为B”结构的比较义

12.4.4 “以A为B”结构的等同义

12.4.5 语义特点小结

12.5 “以A为B”结构的构造特点

12.5.1 前段的构造特点

12.5.2 后段的构造特点

12.6 “以A为B”结构的句法功能

12.6.1 做谓语

12.6.2 做定语

12.6.3 做宾语

12.6.4 做同位语

12.6.5 独立成句

12.7 “以A为B”结构的表达功能

12.7.1 使复杂结构简洁化

12.7.2 填补语言表达形式的缺位

12.8 小结

第十三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名状+动”结构

13.1 引言

13.1.1 问题的提出

13.1.2 名词做状语的界定

13.2 名词做状语的数量表现

13.3 名词做状语的形式表现

13.4 做状语的名词与谓语间的句法语义关系

13.4.1 方式+动作行为

13.4.2 范围+动作行为

13.4.3 工具+动作行为

13.4.4 依据+动作行为

13.4.5 其他

13.5 名词做状语的古今比较

13.6 讨论

13.6.1 “名状+动”结构在现代书面汉语语法系统中的价值

13.6.2 做状语的名词的词类地位

13.6.3 关于“名词+单音形容词”

13.6.4 关于“单音名词+单音动词”

13.7 小结

第十四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动状+动”结构

14.1 引言

14.2 动词做状语的界定

14.2.1 关于词的同一性问题

14.2.2 判定为动词做状语的标准问题

14.3 动词做状语的数量表现

14.4 动词做状语的形式表现

14.5 动词做状语的古今比较

14.6 动词做状语的语义特点

14.6.1 做状语的动词与谓语间的句法语义关系

14.6.2 做状语的动词的语义指向

14.7 做状语的动词的词类地位

14.8 小结

第十五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语体及个人风格对比考察

15.1 引言

15.2 研究综述

15.3 语体分类和语料构成

15.3.1 语体分类

15.3.2 语料构成

15.3.3 说明

15.4 “其”“之(助)”“以(介)”的语体分布

15.4.1 “其”的语体分布

15.4.2 “之(助)”的语体分布

15.4.3 “以(介)”的语体分布

15.5 讨论

15.5.1 综合比较

15.5.2 同类语体内部差异问题

15.5.3 关于“其”和“他”

15.6 文言语法成分使用的个体风格差异

15.6.1 关于语言表达的个人风格

15.6.2 语料说明

15.6.3 基本数据

15.6.3 差异表现

15.7 小结

第十六章 现代书面汉语中的文言语法成分与语法规范和教学

16.1 引言

16.2 研究综述

16.3 语法规范的重要性及其困难

16.3.1 语法规范的重要性

16.3.2 语法规范的困难

16.4 现代书面汉语的多质性和动态规范观

16.5 修辞张力与语法规范的对立统一

16.6 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规范处理

16.6.1 无条件的错用

16.6.2 有条件的扩用

16.6.3 对仿古用例的处理

16.7 现代书面汉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教学问题

16.7.1 教学现状

16.7.2 教学目标

16.7.3 教学策略

16.8 小结

第十七章 文言语法成分的语言价值与语法的稳定性

17.1 文言语法成分融于现代书面汉语的内外因素

17.1.1 类型因素

17.1.2 功能因素

17.1.3 节奏(韵律)因素

17.2 文言语法成分在现代书面汉语中的价值

17.3 对语法稳定性问题的思考

第十八章 结语

18.1 主要结论

18.2 其他认识

18.3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1

附录2

后记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评审意见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