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诗歌研究
刘禹锡的诗论与诗艺
一
二
三
逆境超越与悲秋情怀 ——以刘禹锡诗的风格主调为中心
(原题“雄直劲健:刘禹锡诗文的风格主调”,载《中州学刊》1991年第4期,收入本集有增删改动)
刘禹锡七绝艺术探微
一
二
三
刘禹锡与元白诗派的离合
一
二
三
四
中晚唐之际的刘白诗派与姚贾诗派
一
二
三
四
刘禹锡的诗文创作与汉译佛典之关系
一
二
三
试论中唐雅俗衍化之际的刘禹锡诗歌创作
一、“盛唐遗意”:高标远韵与清丽天然
二、回归庙堂诗歌对于时调的亲近与疏离
三、刘禹锡乐府类诗歌在雅俗衍化进程中的新创
白居易、刘禹锡对韦应物“雅韵”的接受 ——以白居易“警策”之评为线索
一、序言
二、《吴郡诗石记》中所见“警策”之评
三、白居易对于“警策”一词的使用
四、白居易所谓“警策”之含义
五、刘白对韦应物“雅韵”的接受
六、结语
注:
刘禹锡诗注释品评[1]
一
伤愚溪三首并引[2]
(一)
(二)
(三)
二
泰娘歌并引[10]
三
经伏波神祠[41]
四
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并引[52]
宝马鸣珂踏晓尘[56],鱼文匕首犯车茵[57]。 适来行哭里门外[58],昨夜华堂歌舞人。
秉烛朝天遂不回,路人弹指望高台[59]。 墙东便是伤心地,夜夜流萤飞去来。
五
蜀先主庙汉末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60]
天地英雄气[61],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62],业复五铢钱[63]。 得相能开国[64],生儿不象贤[65]。凄凉蜀故妓[66],来舞魏宫前。
六
观八陈图[67]
轩皇传上略[68],蜀相运神机[69]。水落龙蛇出[70],沙平鹅鹳飞[71]。 波涛无动势,鳞介避余威[72]。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73]。
七
金陵怀古
八
题于家公主旧宅[79]
九
论刘禹锡的贬官诗歌
一、贬官文化与贬官诗歌
二、刘禹锡贬官诗歌的美学风格
三、刘禹锡贬官诗歌中的连州诗歌
四、结语
从困在人间到哲理解脱 ——漫谈刘禹锡迁谪诗的自我超越
一、困在人间: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数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遇,为尔设性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柳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 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 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谁能低回避鹰隼? 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辉。 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佇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傍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寂寂重寂寂,病夫卧秋斋。夜虫思幽壁,槁叶鸣空阶。 南国异气候,火旻尚昏霾。瘴烟跕飞羽,沴气伤百骸。
二、哲理超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哲学家的哲思使刘禹锡诗对宇宙人生常有一种独特的领悟
2.刘禹锡诗常议论风发,气势雄直,在启人哲思的妙语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忽然语笑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3.刘禹锡常借佛道哲思来调整心态,实现通融圆脱
三、自我超越:从困在人间到勘破人天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贬谪期间的送别诗探论 ——兼论刘禹锡对僧人干谒的态度
一、以僧人为主要对象的刘禹锡贬谪送别诗
二、僧人对刘禹锡贬谪送别诗的传播意义
三、刘禹锡对僧人干谒的态度
论刘禹锡谪守连州期间的诗歌创作
一
二
三
四
刘禹锡连州时期诗风之转变
一、刘禹锡在连州所作有关佛学之文字
二、突破地域局限,推崇南方文化
三、崇尚自然,标举自性智慧
《海阳十咏》研究
一、刘禹锡《海阳十咏》命名及其意蕴剖析
1.《吏隐亭》
2.《切云亭》
3.《云英潭》
4.《玄览亭》
5.《裴溪》
6.《飞练瀑》
7.《蒙池》
8.《棼丝瀑》
9.《双溪》
10.《月窟》
二、刘禹锡《海阳十咏》组诗分析
(一)组诗内在联系
1.从内容上分(分成四类)
2.从写法上分(分成五类)
(二)组诗内容情感分析
(三)组诗语言艺术分析
三、刘禹锡的造园艺术
文、赋研究
刘禹锡未列“唐宋八大家”缘由考论
一、刘禹锡的古文成就
1.古文创作成绩
2.“事功”化的古文理论
二、刘禹锡古文在宋代接受的沉寂
三、南宋古文选本的“厚今尊宋”倾向——以吕祖谦《古文关键》为中心
论刘禹锡的诗序[1]
一、刘禹锡诗序的基本类型及其内容
(一)寓言篇序
(二)唱和应酬诗序
(三)追忆感怀诗序
(四)赠别诗序
(五)民歌采风诗序
二、刘禹锡诗序的艺术成就
(一)寓言咏物,寄意深远
(二)冷静叙事,情感深厚
(三)形象刻画,细致传神
(四)绘景开阔,远离尘嚣
(五)尊道向佛,寻求超越
刘禹锡集纪文的史料价值
一、序文文体学价值
二、文学史观价值
三、文献学价值
四、其他史料价值
社会有“法”,“天”“人”和谐 ——刘禹锡《天论》思想意蕴再解读
一、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辩证关系
二、“人能胜乎天者,法也”的重“法”观念
三、社会有“法”,“天”“人”和谐思想的当代意义
如何正视唐赋的文学价值 ——以刘禹锡、柳宗元的赋为例
一、大陆对唐赋的忽略
二、刘、柳的文学环境与人生经历
三、刘、柳的辞赋
四、应有的文学价值
论刘禹锡接受屈赋之表现及其因缘
一、接受屈赋之表现
(一)对骚怨精神的接受
1.系心政治,忧国盼归
2.忠于善道,不改所操
3.刺世疾邪,不懈斗争
(二)对骚赋形式的接受
二、接受屈赋之因缘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贬谪
(二)“病树前头万木春”——疾病
(三)强弱势文化的较量
史实考述
瞿蜕园解读刘禹锡的人际维度 ——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评述
一、瞿蜕园的人生经历与《刘禹锡集笺证》之成书
二、《刘禹锡集笺证》之学术追求
三、人际维度解读一:杜佑
四、人际维度解读二:二王八司马
五、人际维度解读三:元和诸相
六、人际维度解读四:韩柳元白
七、人际维度解读五:牛李诸人
八、人际维度解读六:其他诸人
九、结语
新出土刘禹锡书《崔迢墓志》考论[1]
一、《崔迢墓志》释录
二、《崔迢墓志》与刘禹锡事迹
三、《崔迢墓志》与刘禹锡书法
四、《崔迢墓志》撰者
五、崔迢家世
六、崔迢经历
1.东都留守哥舒曜从事
2.郑滑节度使贾耽判官
3.因伯兄崔造入相而退居安养
4.试和州司马
《刘禹锡选集》导读[1]
宋代对刘禹锡政治评价的变化及其思想文化史意义
一、沿袭旧史、偏于负面的评价
二、惜其才而责其交的复杂态度
三、宋代刘禹锡政治评价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连州首位进士刘景非本地乡贡 ——由刘禹锡《赠刘景擢第》而来的一个小问题
试论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司马之逆境中的抗争
一
二
三
刘禹锡之子咸允府试事发微
一
二
三
文集研究
日本国会图书馆藏朝鲜刊《刘宾客诗集》考述 ——兼论刘禹锡诗集单行之事
一、朝鲜刊《刘宾客诗集》叙录
二、《刘宾客诗集》与《刘宾客文集》《刘梦得文集》
三、 《刘宾客诗集》与刘禹锡诗集之流传
刘禹锡集三宋本刊刻时地献疑
典范与校勘 ——再读《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
一、“全”
二、“细”
三、“准”
域外研究
日本中唐文学会刘禹锡读书会简介
附录:刘禹锡研究文献目录(日文)
从两篇拟作看朝鲜士人眼中的贬谪诗人刘禹锡
一、金义贞《柳子厚送刘禹锡赴连州》小议
(一)与刘、柳遭忌而贬的相似命运是金义贞拟效行为最重要的心理动因
(二)金义贞的拟效,既注意强化角色意识,又表现出对所拟效角色的疏离
二、金坽《拟唐御史中丞裴度请勿授刘禹锡播州刺史表》发微
学术史研究
刘禹锡研究回顾与展望
一、生平、年谱及传记
二、文集整理与诗文选注
三、文学研究
1.《竹枝词》
2.风俗诗
3.咏史怀古诗
4.贬谪诗
5.唱和诗
6.诗歌理论
7.诗歌体裁
8.诗歌与政治
9.诗歌与佛教
10.接受史
四、哲学思想研究
1.时空观、世界观、宇宙观
2.自然观、天人关系
3.佛学思想
4.哲学与社会政治思想
5.哲学思想变迁
五、展望
刘禹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刘禹锡研究会”成立大会综述
第一,刘禹锡研究回顾。
第二,刘禹锡诗歌创作的研究。
第三,刘禹锡与文人词研究。
第四,刘禹锡文、赋的研究。
第五,刘禹锡的诗文创作与宗教、哲学思想的关系研究。
第六,刘禹锡及其文学作品的接受与传播研究。
第七,刘禹锡贬谪心态研究。
第八,刘禹锡与中唐其他诗人、诗派之关系研究。
第九,刘禹锡史料的考证。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