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氮氧同位素示踪河北平原包气带和地下水中氮的来源与迁移转化机理电子书

本书通过监测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及其来源,研究农田土壤氮的迁移转化,查明河北平原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的污染来源,查明包气带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为地下水和包气带中氮的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缓解河北平原水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售       价:¥

纸质售价:¥53.70购买纸书

5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9.8

作       者:高太忠、庞会从、刘艳芳、李秀荣 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1-01

字       数:14.4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2条)
本书主要以河北平原为研究区,运用氮氧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环境微生物技术及室内模拟实验,应用数学模型模拟预测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系统研究了河北平原的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中的氮来源、污染过程及其地下水的氮污染的影响。通过监测浅层地下水中氮污染物并行双同位素示踪,查明了河北平原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的污染来源;通过研究农田土壤中氮的迁移转化,查明了地下水和包气带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针对河北平原潮土、褐土中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对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行富集、分离筛选和鉴定,得到八种高效菌种。采集任丘、宁晋、阜城、文安、武强、沧州运河区6个地区的潮土,涿州、无极、宁晋3个地区的潮褐土,运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水质,并加促氮素代谢的加强菌和拮抗病虫害促植物生长的拮抗促生菌,分别对不同水质滴灌下群落结构和氮素代谢产生的影响行小白菜土培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能够针对某个菌种,测定出上百株细菌的基因组序列,为分类全基因组信息提供技术基础。本书适合农业土壤、水文水资源、水文地质学和生态环保领域的科研、规划、管理、教学工作者和研究生阅读参考。<br/>【推荐语】<br/>本书通过监测浅层地下水氮污染及其来源,研究农田土壤氮的迁移转化,查明河北平原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的污染来源,查明包气带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为地下水和包气带中氮的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缓解河北平原水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br/>【作者】<br/>高太忠,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和咨询专家、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部通信评议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环境化学和水土污染与控制技术研究。主持或承担的2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No.41373096, 48970175)、主持和参加省部级、国家重放实验室基金等项目20项;公发表论文85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篇。<br/>
目录展开

前言

第1章 绪 论

1.1 氮污染概述

1.2 氮迁移转化研究现状

1.2.1 同位素技术研究进展

1.2.2 氮在包气带中迁移转化过程及研究现状

1.3 脱氮微生物的研究现状

1.3.1 土壤氮素转化的关键微生物

1.3.2 氨化细菌

1.3.3 硝化细菌

1.3.4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

1.3.5 微生物菌剂的相关研究

1.4 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研究进展

1.4.1 磷脂脂肪酸分析法及其命名原则

1.4.2 磷脂脂肪酸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1.5 高通量测序

1.6 氮污染数值模拟研究

1.6.1 国内外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6.2 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的发展

1.6.3 Hydrus-1D模型研究现状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社会经济概况

2.2 自然地理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候

2.2.3 土壤植被

2.3 水文地质特征

2.3.1 河北平原水系特征

2.3.2 地下水系统水文地质特征

2.3.3 地下水含水层组水文地质特征

2.4 地下水污染现状

第3章 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氮的来源

3.1 浅层地下水中氮的来源及其特征

3.1.1 氮污染来源分析

3.1.2 硝酸盐氮在地下水中的分布

3.1.3 河北平原地下水硝酸盐氮总体特征

3.1.4 不同地区间的地下水硝酸盐氮变化

3.1.5 硝酸盐氮的示踪

3.2 浅层地下水氮迁移转化规律

3.2.1 浅层地下水氮迁移机理

3.2.2 实验内容与方法

3.2.3 研究区地下水氮污染数值模拟

3.2.4 模型预测及污染分析

3.3 包气带中“三氮”迁移转化机制

3.3.1 实验方法及样品预处理

3.3.2 土柱装填及实验

3.3.3 土壤水溶液中硝酸盐氮的迁移转化

3.3.4 土壤水溶液中氨氮的迁移转化

3.3.5 土壤水溶液中亚硝酸盐氮的迁移转化

3.3.6 浸出液中“三氮”的浓度变化

3.4 包气带中氮素数学模型的建立及Hydrus-1D预测

3.4.1 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3.4.2 土壤水分运移模型

3.4.3 土壤溶质运移模型

3.4.4 Hydrus-1D软件介绍

3.4.5 结果分析

3.5 氮污染防治措施

3.5.1 建立生态农业体系

3.5.2 合理施肥与灌溉

3.5.3 加强排污管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土壤微生物提取与制剂

4.1 实验材料和设备

4.1.1 试剂

4.1.2 实验器具

4.1.3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3 土壤的理化指标

4.4 细菌的富集与筛选

4.4.1 实验方法

4.4.2 结果与分析

4.5 各菌株形态及革兰氏染色

4.5.1 鉴定方法

4.5.2 结果与分析

4.6 各菌株性能的测定

4.6.1 实验方法

4.6.2 结果与分析

4.7 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

4.8 氮循环微生物菌剂的制备

4.9 菌剂活性的测定

4.9.1 菌剂活性的测定方法

4.9.2 结果与分析

4.10 菌剂降解能力的测定

4.10.1 菌剂降解能力的测定方法

4.10.2 结果与分析

4.11 土培实验验证菌株效果

4.11.1 总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11.2 氨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11.3 硝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11.4 亚硝态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11.5 PLFA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12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机氮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5.1 概述

5.1.1 氨化作用与氨化微生物

5.1.2 硝化作用与硝化微生物

5.1.3 反硝化作用与反硝化微生物

5.2 总氮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5.2.1 总氮在潮土中的变化趋势

5.2.2 总氮在褐土中的变化趋势

5.3 硝态氮在土壤中的变化趋势

5.3.1 硝态氮在潮土中的迁移转化

5.3.2 硝态氮在褐土中的迁移转化

5.4 氨氮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5.4.1 氨氮在潮土中的迁移转化

5.4.2 氨氮在褐土中的迁移转化

5.5 亚硝态氮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5.5.1 亚硝态氮在潮土中的迁移转化

5.5.2 亚硝态氮在褐土中的迁移转化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下土壤微生物种类与多样性分析

6.1 高通量测序技术原理及方法

6.1.1 土壤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6.1.2 PCR扩增

6.1.3 PCR产物的混样和纯化

6.1.4 文库构建和上机测序

6.1.5 数据计算方法

6.2 土壤细菌种类及多样性分析

6.2.1 土壤细菌高通量测序分类总结

6.2.2 土壤细菌物种相对丰度统计

6.2.3 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6.2.4 稀释曲线分析

6.2.5 土壤氮循环功能细菌统计

6.3 土壤古菌种类及多样性分析

6.3.1 土壤古菌OTU聚类分析和物种注释

6.3.2 土壤古菌物种相对丰度统计

6.3.3 土壤古菌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

6.3.4 土壤氮循环功能古菌统计

6.3.5 稀释曲线分析

6.4 土壤真菌种类及多样性分析

6.4.1 土壤真菌OTU聚类分析

6.4.2 土壤真菌相对丰度统计

6.4.3 土壤真菌Alpha多样性分析

6.4.4 样品稀释曲线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

7.2 河北平原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氮污染控制对策

附录

附录1 7种菌株的测序序列

附录2 实验相关照片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2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