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绿色建筑设计及运行关键技术电子书

全面阐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关理论,包括:能源、土地利用、建筑节水、建材、新型建筑施工方式等,涉及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方方面面。

售       价:¥

纸质售价:¥58.90购买纸书

4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张宝刚、刘鸣 编著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字       数:18.5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建筑 > 建筑教材/教辅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基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角度,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六个方面阐述绿色建筑设计及运营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相应地给出关键技术的实例,为设计师提供基础理论与实际案例。为了配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的实施,本书按照该标准中每个条目提到的关键技术行理论与实例讲解,涉及规划与设计方法、模拟分析、关键技术分析等内容。本书涉及专业广泛,包括建筑节能、给排水、建筑设备、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面向对象广泛,适合上述专业的研究人员、设计人员、政府职能人员、企事业单位阅读使用。<br/>【推荐语】<br/>全面阐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关理论,包括:能源、土地利用、建筑节水、建材、新型建筑施工方式等,涉及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方方面面。<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前 言

第1章 绪 论

1.1 绿色能源

1.1.1 可再生能源介绍

1.1.1.1 太阳能

1.1.1.2 风能

1.1.2 清洁能源介绍

1.2 建筑气候设计

1.2.1 气候设计

1.2.1.1 气候设计基本原理

1.2.1.2 被动式气候设计基本原理

1.2.2 建筑设计中的气候分析方法

1.2.2.1 Olgyay方法

1.2.2.2 Givoni方法

1.2.2.3 Waston方法

1.2.2.4 Mahoney列表法

1.2.2.5 J.Evans“热舒适三角法”

1.2.3 建筑气候设计因素

1.2.3.1 建筑聚落形态与群体布局

1.2.3.2 太阳围合体

1.2.3.3 防风

第2章 能源利用技术

2.1 供暖、通风与空调

2.1.1 自然通风

2.1.1.1 自然通风的定义

2.1.1.2 风压通风

2.1.1.3 热压通风

2.1.1.4 一般规定

2.1.1.5 自然通风的适用条件

2.1.1.6 自然通风的设计要点

2.1.2 排风热回收

2.1.2.1 排风热交换器的种类

2.1.2.2 各种热交换器的比较

2.1.2.3 一般规定

2.1.2.4 选用热回收装置的设计要点

2.2 能源综合利用

2.2.1 蓄冷空调

2.2.1.1 蓄冷技术产生的背景

2.2.1.2 蓄冷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分类

2.2.1.3 冰蓄冷

2.2.1.4 水蓄冷

2.2.2 热泵系统

2.2.2.1 空气源热泵

2.2.2.2 水源热泵系统

2.2.2.3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2.2.3 分布式能源系统

2.2.3.1 技术原理及系统设计

2.2.3.2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

2.2.4 免费供冷技术

2.2.4.1 冷却塔“免费供冷”技术

2.2.4.2 离心式冷水机组“免费供冷”

第3章 土地组织与环境控制

3.1 土地节约与组织

3.1.1 场地的交通组织布局

3.1.1.1 场地交通组织设计原则

3.1.1.2 场地道路布置形式

3.1.1.3 居住区道路组织形式

3.1.1.4 综合体建筑的交通组织分析

3.1.1.5 以公交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3.1.2 地下空间的利用

3.1.2.1 地下空间的概念

3.1.2.2 各国地下空间的开发

3.1.2.3 各种建筑地下空间类型的应用

3.1.2.4 地下空间的功能

3.1.2.5 地下空间的设计

3.2 室外环境的控制

3.2.1 场地内噪声防治

3.2.1.1 环境噪声概述

3.2.1.2 国内外对环境噪声的研究

3.2.1.3 环境噪声的防治

3.2.2 绿化布局

3.2.2.1 垂直绿化概述

3.2.2.2 垂直绿化的功能

3.2.2.3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3.2.2.4 垂直绿化的类型

3.2.2.5 垂直绿化技术

3.2.2.6 不同垂直绿化技术比较

3.2.2.7 垂直绿化的设计手法

3.2.3 透水地面及场地内水径流的布置

3.2.3.1 透水地面的概述

3.2.3.2 各国透水地面的开发

3.2.3.3 透水地面形式与结构特点

3.2.3.4 透水地面的生态效益

3.2.3.5 透水地面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建筑水资源利用

4.1 非传统水源利用

4.1.1 雨水资源利用

4.1.1.1 雨水量计算

4.1.1.2 雨水收集回用

4.1.1.3 雨水渗透利用

4.1.1.4 典型建筑雨水收集模式

4.1.1.5 雨水收集利用成本计算

4.1.2 中水回用技术

4.1.2.1 中水系统概念

4.1.2.2 中水系统的水源及水质要求

4.1.2.3 中水系统分类

4.1.2.4 中水管道系统

4.1.2.5 中水回用方式

4.1.2.6 中水处理技术

4.1.2.7 中水处理的运行控制

4.1.3 海水利用技术

4.2 节水其他措施

4.2.1 合理设计热水和开水供应系统

4.2.1.1 完善集中热水供应循环系统

4.2.1.2 开水供应系统

4.2.2 设置用水计量水表

4.2.2.1 按照使用用途分别设置水表

4.2.2.2 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

4.2.2.3 限制使用年限

4.2.3 管道系统和洁具

4.2.3.1 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

4.2.4 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

4.2.4.1 分区给水

4.2.4.2 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

4.2.5 真空卫生排水节水系统

第5章 建筑结构体系与建筑材料使用

5.1 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建筑结构体系

5.1.1 建筑结构体系概述

5.1.1.1 建筑结构的分类

5.1.1.2 建筑结构选型

5.1.1.3 高层建筑新结构体系的发展

5.1.2 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5.1.2.1 钢结构

5.1.2.2 砌体结构

5.1.2.3 木结构

5.1.2.4 预制混凝土结构

5.1.3 建筑结构体系设计原理

5.1.3.1 概念设计原理

5.1.3.2 设计原则

5.1.3.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

5.1.3.4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优化层次

5.1.4 新型绿色建筑结构体系在设计中的应用

5.1.4.1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5.1.4.2 巨型结构体系

5.1.4.3 膜结构

5.1.4.4 开合屋盖结构

5.2 可循环建筑材料的使用

5.2.1 建筑材料概述

5.2.2 传统建筑材料的再生

5.2.2.1 传统建筑材料的概念

5.2.2.2 旧材料再利用的方式

5.2.2.3 材料再利用趋势展望

5.2.3 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

5.2.4 旧建筑材料再利用的设计手法

5.2.4.1 Plattenbau板材

5.2.4.2 旧材料的重构

5.2.4.3 新旧材料的对比与协调

5.2.4.4 色彩纹理的运用

5.2.5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5.2.5.1 BS198

5.2.5.2 RPC

第6章 室内环境质量

6.1 室内空气品质

6.1.1 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

6.1.2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成因

6.1.2.1 国家规定污染物浓度

6.1.2.2 室内污染物种类及成因

6.1.3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6.1.4 室内空气污染物综合控制技术

6.1.4.1 使用最新空气净化技术

6.1.4.2 合理布局及分配室内外的污染源

6.1.4.3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

6.1.4.4 现有技术介绍

6.2 室内热环境

6.2.1 室内热环境建筑类型分类

6.2.2 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

6.2.2.1 室内气温

6.2.2.2 室内热辐射

6.2.2.3 室内气流

6.2.2.4 空气湿度

6.3 室内声环境

6.3.1 室内声环境的评价标准

6.3.2 建筑吸声材料

6.3.2.1 吸声机理

6.3.2.2 吸声材料种类

6.3.3 建筑隔声材料

6.3.3.1 门窗的隔声

6.3.3.2 分户墙的隔声

6.3.3.3 楼板的隔声

6.4 室内光环境

6.4.1 可调节遮阳系统

6.4.1.1 可调节外遮阳的概述

6.4.1.2 可调节外遮阳系统的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6.4.1.3 可调节外遮阳系统的一体化设计

6.4.1.4 可调节外遮阳系统的种类及各自特点

6.4.2 室内光环境分析模型

6.4.3 光线之源

6.4.4 控制光线

6.4.4.1 获取光线

6.4.4.2 改变光线

6.4.5 遮阳实例

6.5 室内风环境

6.5.1 通风评价指标

6.5.2 通风评价方法

6.5.2.1 风洞试验

6.5.2.2 模型试验

6.5.2.3 数值模拟评价

6.5.2.4 实验测量法

6.5.3 目前的通风设计规范和标准

6.5.4 室内自然通风影响因素

6.5.4.1 户型平面布局

6.5.4.2 立面开窗洞口位置

6.5.4.3 开窗方式

6.5.4.4 遮阳影响

第7章 绿色建筑运营管理

7.1 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概念

7.2 人工设施运营管理的分析

7.3 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分析

7.4 绿色建筑的运行成本分析

7.5 提高绿色建筑运营水平的对策

7.6 绿色建筑技术管理定义

7.7 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措施

7.7.1 智能化系统

7.7.2 分户、分类计量

7.7.3 管道维修

7.7.4 空调清洗

7.7.5 设备检测与管理

7.7.6 物业档案记录

第8章 预制装配式建筑

8.1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

8.1.1 预制装配式建筑类型

8.1.1.1 砌块建筑

8.1.1.2 大板建筑

8.1.1.3 模块建筑

8.1.1.4 框架轻板建筑

8.1.1.5 升板和升层建筑

8.1.2 预制构件设计精细化

8.1.2.1 预制外围护结构构件

8.1.2.2 预制单元模块

8.1.2.3 预制楼梯

8.2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8.2.1 设计多样化

8.2.2 功能现代化

8.2.3 制造工厂化

8.2.4 施工装配化

8.2.5 时间最优化

8.2.6 技术可持续化

第9章 增量成本效益及生态效率分析

9.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的测算

9.1.1 测算原则、步骤和方法

9.1.1.1 测算原则

9.1.1.2 测算步骤

9.1.1.3 测算方法

9.1.2 准备阶段

9.1.3 施工阶段

9.1.3.1 节能与能源利用增量成本

9.1.3.2 节地与室外环境增量成本

9.1.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增量成本

9.1.3.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增量成本

9.1.3.5 室内环境措施增量成本

9.1.4 运营使用

9.1.5 拆除回收

9.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效益分析

9.2.1 构成分析

9.2.1.1 经济效益

9.2.1.2 环境效益

9.2.1.3 社会效益

9.2.2 计算规则

9.2.2.1 意愿调查法(CVM)

9.2.2.2 交易价格法

9.2.2.3 软件分析法

9.2.3 经济效益

9.2.3.1 节地方面

9.2.3.2 节能方面

9.2.3.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

9.2.3.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

9.2.3.5 运营阶段的效益

9.2.4 环境效益

9.2.4.1 CO2减排方面

9.2.4.2 生态改善方面

9.2.5 社会效益

9.3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效益的生态效益分析

9.3.1 方法选择

9.3.2 模型构建

9.3.3 计算规则

9.3.4 结果讨论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