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6.80购买纸书

3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徐仲伟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30

字       数:21.4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网络社会公德是社会成员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或者从事与网络有关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建立并遵守的共同社会公共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中的延伸、反映和再现,但网络社会又有其自身的特和规律,并与现实社会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网络社会公德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大量的有关社会调查反映出我们当前的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充满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而且远没有达到应有的建设目标。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征,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守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原则,抓好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建设,形成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有效的载体,找准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有利措施,形成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构建起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自律与他律机制,从而有力地推我国网络社会公共道德的建设。<br/>【作者】<br/>徐仲伟,男,1951年7月生,四川自贡市人。二级教授、博士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重庆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现兼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协会会长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近20年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文化等领域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重庆市重大(重)课题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论文集19部,有的文章被《新华文摘》、《马克思主义文摘》等转载(摘)。先后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化部文化创新(提名)奖、重庆市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等奖项。<br/>
目录展开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社会公德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道德与社会公德的理论及其历史演进

二、国外社会公德研究的现状

三、我国社会公德研究和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第二章 网络社会的形成及其公德建设的

一、网络社会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关系

三、网络社会主体构成

四、网络社会的矛盾

五、网络社会公德的失范问题

六、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 网络社会公德的内涵和特征

一、网络社会公德的内涵界定

二、网络社会公德与传统社会公德

三、网络社会公德的标准

四、网络社会公德的特征

第四章 网络社会生活对社会公德建设的

一、网络社会生活的构成及其特征

二、网络社会生活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影响

三、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失范

第五章 我国网民网络社会公德状况的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我国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征

(一)平均每天上网时间

三、我国网民网络行为及其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的特征

(一)网民的网络生活感受

四、我国网民对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看法

(一)网民对现在网络道德状况的满意度

五、我国网络社会公德建设分析

(一)社交、移动:网民网络使用行为特征

第六章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内容

第七章 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建设

一、网络社会公德主体与主体素养

二、网络社会公德主体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三、网络社会公德主体建设的原则、内容与途径

第八章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载体和措施

一、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载体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措施

第九章 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他律自律

一、从他律向自律转化是个体道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他律机制

三、网络社会公德建设的自律机制

四、网络社会公德的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