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目录
论美国文学中的“荒野”意象(2000)
叶芝的现代性(2000)/何宁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面试的初步研究成果(2000)/高前
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2000)/王东风
抵评同步口译的“步调一致”(2000)/曹建新
重读《麦琪的礼物》(2001)/朱刚
大学生的英语冠词掌握情况调查(2003)/朱叶秋
“一片事实的荒漠”:《经过斯洛特》所表现的历史(2004)/姚媛
语言时空观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2004)/裴文
双语词典的规划和体例(2005)/郭启新
中国学生英语朗读中的调群切分模式(2006)/陈桦
Text Memorization and Imitation(2007)/丁言仁
美国民族特性的文学想象与重建(2007)/江宁康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冒险(2007)/王凌
“名”的建构和解构:翻译名学辨(2007)/刘华文
鲁迅前期翻译的归化策略(2007)/李寄
华美文学中为什么有东方主义?(2008)/赵文书
Overgeneralization from a Narrow Focus(2009)/徐翠芹
论梭罗自然观中的“天人合一”思想(2009)/程爱民
扬弃“哈姆莱特主义”一兼评孟宪强著《三色堇:(哈姆莱特)解读》(2009)/从丛
摆脱辞书编篆出版的“滞胀”(2010)/魏向清
科学论证: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走向国际的首要前提(2010)/张韧
反复聆听模仿和英语重音模式习得研究(2010)/杨晋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中词块使用情况的跟踪研究(2010)/成族
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英口译中的语块使用研究(2011)/王文宇
语用充实与翻译——以流行语“潜规则”的英译为例(2011)/高虹
苏格兰启蒙思想与美国宪政生成关系简论(2012)/任裕海
实证类英语学术研究话语中的文献引用特征(2012)/徐昉
论彼得·谢弗的文本叙事策略(2013)/范浩
从实际出发,求实际成效——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思考(2013)/杨治中
犹太教的独一神论(2014)/徐新
频次对词块习得的影响研究:基于使用的视角(2014)/周丹丹
琪客文学与后女性主义(2014)/张璞
化解生态伦理与环境正义冲突——霍根《灵力》对环境伦理的想象(2014)/方红
Ideal and Real Objectives Discrepancy Condition(2014)/王海啸
剑桥汉学与翻译传统:19世纪至当代图景(2014)/杨柳
拨弄舆情:论《科利奥兰纳斯》中的护民官(2015)/张冲
“我们选择的真相”——《亨利八世》中历史的形成与传播(2015)/陈星
思辨听力:理据、框架与操作(2015)/王艳
帝国与《启示录》:《从林猛兽》中的野兽之谜(2015)/解友广
人与物的交缠:拜厄特小说《玫瑰色茶杯》之物语(2015)/徐蕾
论术语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及其运作模式——翻译“博弈论”的启示(2015)/仇落玲
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分界:一种新方案(2015)/陈新仁
重读《抄写员巴特尔比》:一个“后9·11”的视角(2016)/但汉松
英语通用语背景下中国英语教学现状分析(2016)/俞希
责任与疆界:毛姆东方故事中的英国绅士与帝国(2016)/陈兵
广义动结式倒置用法的允准:基于极量义和范畴化的解释(2016)/张翼
第三空间美国戏剧新诗学一托尼·库什纳的“9·11”戏剧《宅人/喀布尔》(2016)/朱雪峰
“夫子之文章”译解的阴阳之道观(2016)/蔡新乐
World Literature as Event:Ibsen and Modern Chinese Fiction(2017)/何成洲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