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信睿周报·第2辑(第7-12期)(电子杂志)电子书

售       价:¥

2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何怀宏 等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9-11-01

字       数:21.6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信睿周报第7期简介 与这个时代急速变化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政治相比,伦理学的核心可能是不易改变、更为守恒的,但它也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在本期“起点”文章《现代伦理如何应变高科技时代?》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表示,高科技时代对现代伦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大挑战,即它所带来的“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对此,我们也许需要一种预防性的伦理和法律,要考虑如何对人们行为事先的动机和欲望有所限制,而不仅仅是在行为过程之中进行防范和在行为结果之后给予惩罚。 信睿周报第8期简介 中国过去的中国史研究有一个缺陷,就是不太管外面,而搞世界史的学者,则视野和眼光都颇受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在本期起点文章《葛兆光:从中国出发,抵达全球史》中,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在本报专访时表示,历史真的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无论中国史跟外国史、全球史,还是中国史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自然、地理、气候、疾病,都是彼此关联的。我们从中国出发看全球,也可以从全球回过来看中国,这样就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信睿周报第9期简介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于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或科学革命至关重要。在本期“起点”文章《释经学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张卜天提出,中世纪的释经学将《圣经》诠释与自然诠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教的文本处理方法宣告了中世纪象征性世界观的结束,为科学地研究自然和用技术开发自然确立了条件。而《圣经》之书与自然之书的分离,则预示着科学与人文在后世的分裂。 信睿周报第 10期简介 国家和社会的变化既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文化和思想主导的过程。在本期“起点”文章《当代中国的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聂锦芳从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角度,借由对当代中国三大哲学思潮(文化保守主义、西方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和我们分享了建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可能性。 信睿周报第 11期简介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食品生产技术的革新史。如今,我们生产食物的方式、进食习惯和饮食理念随技术变革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我们不禁担忧:我们承袭自祖先的饮食传统和哲学是否即将被颠覆?未来食物与人类的关系将会因为技术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期《信睿周报》推出“食物的未来”专题,从历史、食品伦理学、饮食人类学、哲学等角度探讨这些话题。 信睿周报第 12期简介 本期《信睿周报》聚焦当代艺术,推出了两篇重磅访谈文章——《实验艺术:全球视野与主体性——与美术史学家巫鸿的一次对话》和《徐冰:“公共影像”与我们生活的时代》。
目录展开

扉页

信睿周报第7期

版权页

现代伦理如何应变高科技时代?

哲学与实验方法

宫岛达男:变与永恒

邢丹文:流动时代中的观看

重复彼此的问题: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研究与策展

《三体》与霍布斯政治哲学

罗西·布拉伊多蒂:基因实验背后的资本与权力

信睿周报第8期

版权页

葛兆光:从中国出发,抵达全球史

专家、知识生产与西方左翼政党的变迁史

卢齐欧·封塔纳:在通往未知的门槛处

策展人访谈

石上纯也:自由地,思考建筑

中国绘画及其审美范式是如何产生的?

文学翻译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

信睿周报第9期

版权页

释经学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自我是个幻觉?

盐田千春:和灵魂对话

鲍德里亚的致幻影像

大历史的“超越”只做了一半

严肃对待金属乐

信睿周报第10期

版权页

当代中国的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的视角

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成功?

日常生活:变迁掠影

人工智能艺术:最好讲也最难讲的故事

社交媒体中的交往与想象

是什么令戏剧成为戏剧?

信睿周报第11期

版权页

食物的未来

食品技术创新与良好生活

“重口味”在中国还能流行多久?

杯盘与乾坤:中国人的美食趣味

与相树处

一朵蘑菇中的“人新世”

马丁·普克纳:从世界文学到公共人文

信睿周报第12期

版权页

实验艺术:全球视野与主体性

徐冰:“公共影像”与我们生活的时代

头颅移植手术与人的身份问题

生命与人工智能奇点论

中国古雅审美的形成

全球移民时代的威胁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