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时报》传记类图书奖、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 《新京报》书评周刊-书评推荐(2017-04-08) 《新京报》书评周刊-书情(2017-05-27) 《北京青年报》青阅读:2017年5月月度好书榜 《晶报》深港书评-周榜(2017-06-03) 2017年5月 百道好书榜·人文类 即使在黑暗时代,我们仍有权利期待某些火光。它们往往不是来自理论与概念,而是来自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那些不确定、飘忽并且经常是微弱的光,它们几乎在所有的环境下都会闪烁,超越时间限制而永放光芒。——摘自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
售 价:¥
纸质售价:¥73.5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中译本序言
第二版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 1906—1933
第一章 我们的孩子(1906—1924)
哥尼斯堡人
阳光童年遭遇阴影
艰难和悲伤的年代
狂飙突进
第二章 影子(1924—1929)
激情的思考
“非同寻常的”与“神奇的”
邻人间的爱
第三章 一个犹太女性的生活(1929—1933)
哲学的保卫者
作为自传的传记
转向政治
白天和黑夜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抗
第二部分 1933—1951
第四章 无国籍者(1933—1941)
她的人民
海因里希·布吕赫
法西斯主义的教训
在移民的路上
第五章 忠诚是真实的标志(1941—1948)
方向,义务
为犹太人军队的建立
时代的重负:“最终解决”的岁月
慰藉
极权主义的起源
第六章 公共生活的私人面(1948—1951)
欧洲人
“面向现在”的政治理论
玛萨·阿伦特的去世
确认
未来哲思的基础
第三部分 1951—1965
第七章 在这世界如在家中(1951—1961)
双王制
各种形态的反共产主义
美国和欧洲:思考革命
欧洲的“颂词”
在美国的论战
Amor Mundi(对世界的爱)
第八章 延迟的治疗:艾希曼在耶路撒冷(1961—1965)
审判的报告者
恶的平庸
艾希曼论战
反响
未回答的问题
第四部分 1965—1975
第九章 黑暗时代的美国(1965—1970)
共和国
在公共场合露面
论革命
再评极权主义
1968年的《论暴力》
告别雅斯贝尔斯
道德和政治行动
布吕赫
第十章 “不再”与“尚未”:心灵生活(1970—1975)
哲学的慰藉
思考事务
De Senectute(论老年)
最后一年
理解的工作
附录 阿伦特博士论文概要
部分译名对照
译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