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风靡世界的科普系列01:爱因斯坦、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诸多大咖推荐(经典科普读物,满足你对世界所有好奇!套装共5册。)电子书

售       价:¥

3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埃德·扬,埃里克·坎德尔,安德烈娅·武尔夫,托马斯·利文森,乔治·伽莫夫

出  版  社: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9-12-24

字       数:147.1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评论与鉴赏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我包罗万象》 在人类的生活史中,微生物常常隐而不现,只有当我们被因它们而起的疾病击倒时,才猛然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因此,人们常常给微生物冠以恶棍之名,直到今天仍然容易谈菌色变。可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不仅从未缺席,而且必不可少。放眼万物,斑头雁迁徙飞跃喜马拉雅山时带着微生物,象海豹潜入深海时也携有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 本书将带领我们以“微生物之眼”重新认识生命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每个自成“动物园”的人体之上,微生物能塑造器官、防御疾病、消化食物、驯化免疫系统、指导行为,并赋予我们各种神奇的能力。读者可以通过本书重新认识人类过往对很多古老共生关系的大意破坏,同时见证当下各行各业努力构建新型共生关系的谨慎尝试。 也许,是时候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改写奥逊·威尔斯的“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了。在离不开与微生物的共生互动之中:“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追寻记忆的痕迹:新心智科学的开创历程》 本书是美籍犹太裔神经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的自传,在书中他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生活和历史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神经科学这个学科从无到有的发展史——人们如何开始用生物科学的方法研究学习和记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个领域得到了哪些发展,科学界又对未来怀有哪些愿景和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神经科学这一学科的动向,更能窥见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的思考路径,以及一个伟大科学家的素质和襟怀。本书已被翻译成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波斯语等十多个语种,先后荣获2006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和2007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 《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 18世纪的人类以“进步”为关键词,不断投身改造自然的热潮,可也逐渐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在这一时期众多探究“如何理解自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浮士德式的人物:他的内心簸荡着不息的求知冲动,不仅渴望周游世界,更试图洞悉整个宇宙。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他,坚信客观实验之必要,但也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他将科学与想象结合在一起,以“生命之网”的整体视角重新审视自然。他,就是亚历山大·冯·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曾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盛赞为“大洪水后真正伟大的人物”。他深入委内瑞拉的茂密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的火山——钦博拉索山;他曾与同伴惊险地逃脱鳄鱼之口,目睹野马与电鳗的残酷搏斗,在重重树影间与美洲豹狭路相逢。他将对自然的崭新理解,融入对彼时政治局势的悉心体察,既为托马斯·杰斐逊带去详尽的考察资料,还影响了西蒙·玻利瓦尔的拉丁美洲革命。洪堡对世界的广博认识不但招致了拿破仑的嫉妒,更深度影响了歌德、柯勒律治、达尔文、梭罗、海克尔等诗人与科学家。洪堡究竟如何从一位怀有远游心气的少年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其观察自然的全新视角受到哪些影响的形塑?由此生成的整体自然观又如何在思想史的流变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创造自然》中找到答案。 安德烈娅·武尔夫为写作本书重新追寻洪堡的足迹。她以生动的笔触和翔实的资料将洪堡的个人传记、旅行历险和自然观念的演变交织在一起,既揭示了他在科学史上的枢纽地位,也搭建起这位150多年前的博物学家与现代的联系。洪堡宛如一位21世纪的通才,带着远超同时代人的前瞻性视角,将敏感的心灵注入对奴隶制、环境问题与科研发展等的探讨。这位跨越科学与艺术的观察者,可以超越任何时代。 《追捕祝融星: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 水星是距离太阳近的行星,在几个世纪的观测中,人们发现水星轨道存在轻微的扰动。这与牛顿理论所预言的行星行为有些许偏差。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国天文学家勒威耶进行了计算,于1859年提出假设:水星轨道内尚有一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他还以罗马神话中火神的名字(Vulcan)为之命名(对应中文译名即“祝融星”)。此后,人们开始疯狂地寻找这颗行星,但除了一位乡间业余天文学家声称目击了它之外,没人能再次证实它的存在。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体系构建完成,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解释水星轨道的扰动现象。自此证实:祝融星并不存在。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 本书是科普界一代宗师乔治·伽莫夫的代表作,在一众自然科学经典名著中宛如灯塔一般,是科学爱好者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其历久弥新的魅力,仍对普通读者构建自身的科学素养大有裨益。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先从数学基础知识入手,而后以通俗有趣的语言清晰介绍了时间、空间及其相对性,再将爱因斯坦深奥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简明说理,后生动讨论了人类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认知进展。 书中大量的有趣插图均为作者亲笔绘制,有助读者轻松进入奇妙的科学世界,是学生、科学爱好者难得的入门读物。
目录展开

我包罗万象

序言 动物园之旅

1 生命的岛屿

2 显微镜之眼

3 身体修筑师

4 条款与条件

5 疾病与健康

6 漫长华尔兹

7 互助保成功

8 E 大调快板

9 微生物菜单

10 明日的世界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图片来源

译后记

出版后记

追寻记忆的痕迹

译者序

前 言

第一部

1 个体记忆与记忆存储的生物学

2 维也纳的童年时光

3 美国的求学生涯

第二部

4 每次一个细胞

5 神经细胞在说话

6 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

7 简单与复杂的神经系统

8 不同的记忆,不同的脑区

9 寻找一个理想系统来研究记忆

10 学习的神经性模拟

第三部

11 增强突触间的连接

12 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研究中心

13 即便是简单的行为也能被学习修饰

14 突触随经验而改变

15 个性的生物学基础

16 分子与短时记忆

17 长时记忆

18 记忆的基因

19 基因与突触的对话

第四部

20 回到复杂记忆

21 突触保留了我们最美好的记忆

22 外部世界的大脑图景

23 必须付出注意力!

第五部

24 红色小药丸

25 小鼠、人类与精神疾病

26 治疗精神疾病的新路子

27 生物学与精神分析思想的复兴

28 意 识

第六部

29 通过斯德哥尔摩重新发现维也纳

30 从记忆中学习:展望

术语表

注释及参考文献

致 谢

译名对照表

创造自然

前 言

第一部 出发:新生的想法 Departure:Emerging Ideas

1 开 端

2 想象与自然: 歌德与洪堡

3 寻找目的地

第二部 到达:收集想法 Arrival:Collecting Ideas

4 南美洲

5 亚诺斯平原与奥里诺科河

6 穿越安第斯山脉

7 钦博拉索

8 政治与自然: 托马斯·杰斐逊与洪堡

第三部 归途:整理想法 Return:Sorting Ideas

9 欧 洲

10 柏 林

11 巴 黎

12 革命与自然: 西蒙·玻利瓦尔与洪堡

13 伦 敦

14 兜兜转转: 偏离中心的病症

第四部 影响:传播想法 Influence:Spreading Ideas

15 返回柏林

16 俄 国

17 演化与自然: 查尔斯·达尔文与洪堡

18 洪堡的《宇宙》

19 诗歌、科学与自然: 亨利·大卫·梭罗与洪堡

第五部 新世界:想法的演化 New Worlds:Evolving Ideas

20 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21 人与自然: 乔治·帕金斯·马什与洪堡

22 艺术、生态学与自然: 恩斯特·海克尔与洪堡

23 环境保护与自然: 约翰·缪尔与洪堡

后 记

致 谢

插图来源

注 释

洪堡著作简介

原始资料与参考文献

译后记

出版后记

追捕祝融星:爱因斯坦如何摧毁了一颗行星

译者导读

前 言

第一部分 从牛顿到海王星 (1682—1846年)

第1章 “牢不可破的世界秩序”

第2章 “快乐的思想”

第3章 “这颗星没在星图上”

插 曲 “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部分 从海王星到祝融星 (1846—1878年)

第4章 38秒

第5章 扰动质量

第6章 “搜索将圆满结束”

第7章 “躲藏了这么久”

插 曲 “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

第三部分 从祝融星到爱因斯坦 (1905—1915年)

第8章 “最快乐的思想”

第9章 “帮帮我吧,我快要疯了”

第10章 “欣喜若狂”

后记: “渴望看到……先定的和谐”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

第一版前言

1961年版前言

第一部分 做做数字游戏

第一章 大数

第二章 自然数和人工数

第二部分 空间、时间和爱因斯坦

第三章 空间的特殊性质

第四章 四维世界

第五章 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

第三部分 微观世界

第六章 下降的阶梯

第七章 现代炼金术

第八章 无序定律

第九章 生命之谜

第四部分 宏观宇宙

第十章 扩展视野

第十一章 创造之日

出版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