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大势: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及其影响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3.80购买纸书

3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城市中国计划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21

字       数:15.9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国际经济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在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本书主要介绍了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机器人技术、3D印技术、先材料、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知识型工作自动化、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采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新一代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基因组技术等14项颠覆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产业影响。
目录展开

内容简介

书名页

版权页

丛书编委会

本书课题组名单

总序

前言

Preface

第1章 历史回顾

一、世界科技、产业革命的经验回顾

(一)第一次科技、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二)第二次科技、产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三)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

(四)第四次科技、产业革命(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

二、第五次科技、产业革命(我们所面临的时代)

(一)新技术改变全球经济社会生活,重塑国家竞争力

(二)新技术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契机与关键

第2章 云计算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云计算的发展

(二)云计算的应用与市场分析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云信息:云计算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二)云医疗:云计算对医疗健康的影响

1.云计算可以促进医疗信息的资源共享

2.促进医疗信息系统提升服务水平

3.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创新服务模式

4.通过远程医疗云平台扩大服务范围

(三)云教育:云计算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1.云计算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2.云计算降低教育信息化成本

3.云平台变革教学活动方式

4.云计算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四)云安全:云计算对信息安全业的影响

(五)云制造:云计算对制造业的影响

(六)云金融:云计算对金融业的影响

1.云金融信息处理系统的构建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避免造成大量IT资源的重复建设

2.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分享金融全网信息,降低了金融风险

3.云计算时代的金融业诞生了新产品、新业务

(七)云农业:云计算对农业领域的影响

(八)云政务:云计算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1.云计算中心将为政务应用提供硬件保障

2.云服务平台将充分整合政务服务资源

3.云交换平台将实现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

四、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发展云计算的机遇

1.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云计算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尚未成熟,对我国而言存在窗口期

3.我国在云计算领域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机会实现超越发展

(二)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的挑战

1.云计算的相关标准尚未建立,用户对云计算缺乏信任

2.云计算的基础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云计算发展的需要

3.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仍是制约云计算发展的关键因素

五、应对策略

(一)加强云计算的宏观指导,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

(二)充分考虑云计算的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三)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解决“云安全”的问题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探索制定国家标准

第3章 物联网技术发展情况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国际发展状况

(二)国内发展状况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智慧医疗——物联网对医疗产业的影响

(二)智能制造——物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

(三)智能交通——物联网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四)农业物联网——物联网对农业的影响

(五)智能电网——物联网对电力业的影响

(六)物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

(七)物联网服务业——物联网对服务业的影响

(八)物联网对其他产业和领域的影响

(九)物联网对产业影响小结

四、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我国发展物联网的机遇

1.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期,物联网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2.国家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确立国家创新战略

3.拥有标准化主导国及通信网络优势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1.缺乏国家层面统筹规划

2.研发投入强度不足,缺乏关键技术

3.缺乏标准规范

4.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尚未真正实施

5.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问题

6.国内物联网企业面临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

五、应对策略

(一)加强物联网国家宏观指导,地方协调联动执行

(二)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

(三)加强国际互联与合作,加快物联网标准的制定

(四)完善与物联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隐私保护

(五)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与引导

第4章 大数据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1.数据量大(Volume)

2.类型繁多(Variety)

3.价值密度低(Value)

4.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大数据的发展

(二)大数据的市场分析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大数据对农业的影响

1.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大数据垂直应用

2.面向农产品市场、农业产业的大数据预测系统

3.跨行业的农业内外部数据的管理、链接与整合

(二)大数据对制造业的影响

(三)大数据对零售业的影响

(四)大数据对电子商务业的影响

(五)大数据对金融业的影响

1.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

2.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六)大数据对健康医疗产业的影响

1.个人医疗、健康数据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

2.健康服务产业链得以延伸

3.健康服务企业价值创造得以深化

(七)大数据对电信业的影响

四、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五、应对策略

1.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创新

2.提高软件产品发展水平

3.加速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

4.优化完善大数据发展环境

第5章 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1.应用服务本土化优势明显

2.新的应用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3.运营商加快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三)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分析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颠覆性产业影响

(二)改造升级性产业影响

1.传统制造业

2.金融服务

3.医疗健康

4.文化传媒

5.旅游休闲

(三)创新性产业影响

四、中国的差距和机遇

1.中国的差距

2.中国的机遇

五、应对策略

第6章 机器人技术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工业

(二)农业

(三)医疗健康产业

1.宏观机器人技术

2.微型机器人技术

3.生物机器人技术

(四)家庭与个人服务

(五)教育行业

(六)科考勘探与灾害搜救

(七)国防军工产业

四、中国的差距和机遇

(一)我国的机器人产业与国外的差距

1.国际机器人巨头技术垄断

2.国内技术研发落后

3.人才培养缺失

4.配套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与企业盲目跟风,产业发展需要统一规范

(二)中国发展机器人的机遇

1.我国机器人密度提升空间大

2.新行业应用扩展空间大

3.进口替代空间大

五、应对策略

(一)国家完善顶层设计,地方协调联动执行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三)强化配套公共服务,促进政产学研金联动发展

(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五)加大机器人教育力度,建设完备人才队伍

第7章 3D打印技术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3D打印对制造业的影响

(二)3D打印对服务业的影响

(三)3D打印对建筑设计业的影响

(四)3D打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四、中国的差距和机遇

五、应对策略

1.加大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

2.制定适合不同产业的产业政策

3.建立和3D打印相应的法律制度

4.建立激励的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

第8章 先进材料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新能源产业

(二)汽车产业

(三)装备制造产业

(四)信息技术产业

(五)节能环保产业

(六)生物医疗产业

四、中国的差距

五、应对策略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

(二)制定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三)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

(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五)培育优势核心企业

(六)完善先进材料技术标准规范

(七)大力推进军民结合

(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九)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第9章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自动驾驶汽车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

(二)自动驾驶汽车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的影响

(三)自动驾驶汽车对汽车销售业的影响

(四)自动驾驶汽车对汽车保险业的影响

(五)自动驾驶汽车对汽车服务业的影响

(六)自动驾驶汽车对建筑设计业的影响

(七)自动驾驶汽车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四、中国的差距和机遇

五、应对策略

(一)完善法律体系,为自动驾驶汽车建立相应的法律基础

(二)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加快研发进度

(三)鼓励具备自动驾驶技术的生产厂商安装自动或半自动驾驶设备

(四)加强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认识

第10章 知识型工作自动化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国际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

(二)国内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

(三)知识型工作自动化的市场分析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办公与客服销售领域

(二)教育领域

(三)医院和医药

(四)科学工程领域

(五)金融领域

(六)法律领域

四、中国的差距和机遇

(一)技术层面上的瓶颈

(二)领导管理层面的瓶颈

五、应对策略

(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

(二)引导和推动人工智能相关产业领域的应用

第11章 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采技术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一)非常规油气资源

(二)勘探开采技术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以北美为代表的国际发展现状

(二)国内发展现状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全球天然油气产业飞速增长、产业化兴起

(二)天然气产业链

1.上游产业

2.中游产业

3.下游产业

四、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环境问题

(二)各国地质结构差异较大,我国技术存在瓶颈

(三)页岩气开采的经济性

五、应对策略

(一)进一步推动加强煤层气资源产业发展

(二)鼓励推动中国自主非常规油气资源技术发展

(三)实施管道建设,完善非常规天然气的运输

(四)实施页岩气开发、环境保护措施

第12章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分析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演进决定汽车厂商的竞争格局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对电池产业发展的带动

(三)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机对稀土材料有很大的需求

(四)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发电行业的影响

(五)新能源汽车技术对石油等化石燃料产业的影响

(六)新能源汽车技术对当前基础设施网络的影响

四、中国的差距和机遇

五、应对策略

(一)鼓励我国传统汽车厂加快转型

(二)政府为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和支持

(三)抑制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第13章 新一代储能技术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新一代储能技术的发展

(二)新一代储能技术的应用

(三)新一代储能技术的市场分析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现代电网显著特点催生储能电站市场需求,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行业有互相促进作用,会减少传统燃煤火电厂的需求

1.峰谷用电量的调配

2.频率的平稳同一化

(二)对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相互促进作用,可能会减少对传统能源汽车和汽油的需求

(三)对分布式能源的促进作用

1.提供应急电源

2.在无电网/配电困难地区提供补充电力

3.移动式一次性电源

(四)对移动式无人智能系统的促进作用

四、中国的差距和机遇

五、应对策略

(一)充分认识到储能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二)加强国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联系,积极推进创新

(三)政府可以协调、组织产业链的企业联盟

(四)制定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和政府采购

第14章 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三)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分析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发展风能发电对风机设备制造业的影响

(二)发展太阳能对光伏设备制造业的影响

(三)发展可再生能源对我国传统煤炭、石油等产业的影响

(四)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电网分布式能源的影响

(五)发展可再生能源对储能电池的影响

四、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五、应对策略

(一)提高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认识,加强规划和领导

(二)需要政府多种优惠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1.政府直接财政补助

2.税收优惠

3.信贷扶持

4.对价格的行政干预

(三)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科研

(四)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

(五)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第15章 基因组技术发展情况及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一、概念及核心要素

二、国际国内发展现状

(一)基因组技术的发展

(二)基因组技术的应用

三、对产业的影响

(一)临床应用广泛,医疗卫生领域快速发展

(二)推动生物农业、畜牧业发展

(三)新兴生物质产业颠覆传统产业

(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新产业链的发展

(五)对人体基因进行完善

四、中国的差距与面临的挑战

五、应对策略

(一)鼓励发展新一代基因组技术

(二)提出完善我国人体基因资源保护立法的对策

(三)完善基因组技术市场秩序

第16章 颠覆性技术对—产业以的产影业响为脉络

一、颠覆性技术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二、颠覆性技术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一)颠覆性技术对建筑业的影响

(二)颠覆性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

(三)颠覆性技术对能源业的影响

三、颠覆性技术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一)颠覆性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

(二)颠覆性技术对信息产业的影响

(三)颠覆性技术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四)颠覆性技术对零售业的影响

(五)颠覆性技术对健康医疗产业的影响

(六)颠覆性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七)颠覆性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八)颠覆性技术对旅游业的影响

(九)颠覆性技术对家庭与个人服务的影响

(十)颠覆性技术对政务、办公的影响

四、颠覆性技术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一)颠覆性技术对灾难搜救的影响

(二)颠覆性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三)颠覆性技术对基础设施的影响

第17章 总结与展望

一、颠覆性技术前景展望

二、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瓶颈

三、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策略

内容简介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