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电子书

 作者以全球视野,纵观近百年来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走过改革放的道路,通过跨国比较研究证实,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以此挑战“改革放*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依据,提出一个国家的改革放成功要有前提条件。这也是本书重论证的问题。作者以改革放后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典型案例,通过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文献资料,客观记录新中国70年风雨兼程、奋发图强,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从工业国变为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现代化之路。作者以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改革放必须具备有基础性国家能力的有效政府为前提条件,并一步探讨了体现国家能力的七个方面的基础性能力。作者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构建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研究有关国际竞争、国家能力、改革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售       价:¥

纸质售价:¥58.00购买纸书

21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王绍光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5-01

字       数:20.2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作者以全球视野,纵观近百年来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走过改革放的道路,通过跨国比较研究证实,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以此挑战“改革放*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依据,提出一个国家的改革放成功要有前提条件。这也是本书重论证的问题。作者以改革放后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为典型案例,通过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文献资料,客观记录新中国70年风雨兼程、奋发图强,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农业国转型为工业国,从工业国变为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现代化之路。作者以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改革放必须具备有基础性国家能力的有效政府为前提条件,并一步探讨了体现国家能力的七个方面的基础性能力。作者以科学研究的态度,构建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研究有关国际竞争、国家能力、改革放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作者阐释了中国崛起并迅速赶超西方的制度优越性,有力批驳一些西方学者不断唱衰中国、制造各种版本“中国崩溃论”的偏见,提出中国学者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中不能亦步亦趋跟随西方理论,缺乏对世界和中国问题的独立思考。<br/>【推荐语】<br/>本书历述了新中国70年来在寻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探索,读了此书你能品读出党和国家取得辉煌成就的不易,了解新中国如何从一穷二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解国企在新中国工业化道路上发挥的作用,了解与个人相关的低保、医疗保障、养老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健全与完善,了解相对于西方模式来说中国制度的优越性。<br/>【作者】<br/>王绍光,1954年生于武汉。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康奈尔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教于武汉堤角中学、耶鲁大学政治学系,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有《理性与疯狂: 文化大革命中的群众》《 中国国家能力报告》《挑战市场神话》《 安邦之道:国家转型的目标与途径》《 民主四讲》《 祛魅与超越》《抽签与民主、共和》等。<br/>
目录展开

扉页

“中国道路”丛书总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启示: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

世界上很多国家(地区)都曾进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成功需要具备的条件

国家能力与东西大分流

国家能力与中日大分流

小结

第二章 奠基:从旧中国到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前的国情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1949—1978年)

小结

第三章 探索: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三十年到后四十年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探索

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的探索

小结

第四章 调控:从计划到规划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小结

第五章 支柱:国企与工业化

新中国的起点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9—1984年[21]

从工业国变为工业大国, 1985—2019年

小结

第六章 方向: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缩小不平等

降低不安全感

小结

第七章 跨越: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

附录: 从历史和比较视角看“大饥荒”

版权页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