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电子书

“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结合而形成的新政治经济学范式,这一经济学范式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体系结构、实践功能方面同现有的西方经济学各流派有本质的不同;“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相结合,既反映人类一般经济发展的规律,又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同时能有效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现象、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成为指导中国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售       价:¥

纸质售价:¥40.90购买纸书

1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吴振磊

出  版  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13

字       数:24.8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成为学术界探讨的热问题。本书在总结、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将影响70年来中国发展的制度建构、体制建设、央—地关系、政府(国家)—市场关系、对外放等五大问题纳一个分析框架,以中国话语系统梳理总结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演过程、历史逻辑和中国经验。<br/>【推荐语】<br/>“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结合而形成的新政治经济学范式,这一经济学范式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体系结构、实践功能方面同现有的西方经济学各流派有本质的不同;“中国特色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相结合,既反映人类一般经济发展的规律,又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同时能有效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现象、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成为指导中国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学理论体系。<br/>【作者】<br/>吴振磊,1982年生,山东临清人,经济学博士,教授,西北大学仲英学者。现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科学协会理事、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城乡关系与农村反贫困。在《中国软科学》《改革》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获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讲课比赛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其中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步奖二等奖2项、西安市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完成的咨询建议1篇被中央领导批示,多篇被省级部门采纳。吴丰华,1985年生,陕西西安人,经济学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兼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理事、《政治经济学报》编辑部主任、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等。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国软科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学动态》《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多项;参编教材、著作10部。科研方面,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教学方面,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陕西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陕西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等。<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总序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1.3.1 基本思路

1.3.2 框架结构

2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认识演进与发展

2.1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的研究综述

2.1.1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的研究综述

2.1.2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特征的研究综述

2.2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演进与发展历程的研究综述

2.3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综述

2.3.1 中国特色经济制度的研究综述

2.3.2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的研究综述

2.3.3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综述

2.3.4 中国特色央地关系的研究综述

2.3.5 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研究综述

3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3.1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与特征

3.1.1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内涵

3.1.2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特征

3.2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分析框架

3.2.1 五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2.2 五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

3.3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3.3.1 中国特色经济制度

3.3.2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

3.3.3 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关系

3.3.4 中国特色央地关系

3.3.5 中国特色开放道路

4 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历史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4.1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摸索阶段(1949—1978年)

4.1.1 中国特色经济制度的演进

4.1.2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的演进

4.1.3 中国特色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演进

4.1.4 中国特色央地关系的演进

4.1.5 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演进

4.2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形成阶段(1978—2012年)

4.2.1 中国特色经济制度的演进

4.2.2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的演进

4.2.3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

4.2.4 中国特色央地关系的演进

4.2.5 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演进

4.3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深化阶段(2012年至今)

4.3.1 中国特色经济制度的演进

4.3.2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的演进

4.3.3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

4.3.4 中国特色央地关系的演进

4.3.5 开放道路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5 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经济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5.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与演变

5.1.2 中国特色公有制经济

5.1.3 中国特色非公有制经济

5.2 中国特色基本分配制度

5.2.1 中国特色分配制度的内涵

5.2.2 中国特色分配制度的演变

5.2.3 中国特色分配制度的发展趋势

6 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6.1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析

6.1.1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

6.1.2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分析框架

6.2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分析

6.2.1 改革开放前时期

6.2.2 引入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6.2.3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6.2.4 全面深化改革时期

6.3 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展望

7 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7.1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演进

7.1.1 建立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限制市场与政府全面干预(1949—1978年)

7.1.2 计划经济体制内引入市场经济阶段:部分引入市场与政府放权(1978—1992年)

7.1.3 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1992—2012年)

7.1.4 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2012年至今)

7.2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内涵与特征

7.2.1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内涵

7.2.2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特征

7.3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经验与展望

7.3.1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经验

7.3.2 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展望

8 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央地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8.1.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8.2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现实意义

8.3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8.3.1 央地关系的基础分析框架

8.3.2 央地关系的四种模式

8.4 新中国70年央地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8.4.1 改革开放前:权力收放循环

8.4.2 改革开放初期的放权让利

8.4.3 确立市场化改革下的分权与集权并行

8.4.4 新时代以来共享型央地关系的建立

8.5 中国特色央地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8.6 中国特色央地关系的展望

9 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9.1 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内涵与特点

9.1.1 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内涵

9.1.2 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特点

9.2 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历史进程

9.2.1 改革开放前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历史进程

9.2.2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历史进程

9.3 中国特色开放道路的演进逻辑

9.3.1 与国际政治环境相适应

9.3.2 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9.3.3 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9.3.4 与中国的世界地位和使命担当相结合

9.4 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强国的挑战与路径

9.4.1 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强国的挑战

9.4.2 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强国的路径

10 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成效经验、世界意义与未来展望

10.1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取得的成效与特征性事实

10.2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

10.3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10.4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