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其起因是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的程加速和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深,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之间贸易差额越来越大,导致全球贸易失衡加剧。但其是“全球金融体系”与“全球贸易结构”冲突的必然结果。“产品内分工”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但传统贸易利益理论却是构建于既往产业间或产业内国际分工的基础之上,无法正确分析产品内分工时代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格局,从而使按照传统统计方法拥有巨额贸易顺差的中国在贸易争端上处于被动局面。本书将呈现给读者一种关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机制和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的独特观察和理解。
售 价:¥
纸质售价:¥35.1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出版说明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述评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主要内容与结构
1.2.1 理论探索
1.2.2 实证分析
1.2.3 对策措施
1.3 主要研究方法
1.3.1 比较研究
1.3.2 调查研究
1.3.3 计量研究
1.4 创新之处
1.4.1 理论模型创新
1.4.2 研究视角创新
第2章 当前国际贸易的时代背景
2.1 产业间分工时代的英国贸易失衡
2.2 产业内分工时代的德、日贸易失衡
2.2.1 德国的贸易失衡
2.2.2 日本的贸易失衡
2.3 产品内分工时代的美、中贸易失衡
2.3.1 美国的贸易失衡
2.3.2 中国的贸易失衡
2.4 小结
第3章 世界贸易失衡形成机理
3.1 世界贸易流的循环机制
3.1.1 产品内分工推动货物贸易的循环
3.1.2 中国经常账户贸易顺差来源分析
3.2 世界资金流的循环机制
3.2.1 世界资金流循环机理
3.2.2 中国外汇储备、贸易顺差变化情况
3.3 贸易失衡推动金融失衡的机制
3.3.1 全球资金、货物流双循环支撑美国贸易逆差
3.3.2 金融失衡的可持续性及调整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产品内分工动因研究
4.1 产品内分工动因研究文献梳理
4.2 产品内分工要素禀赋动因的理论分析
4.2.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下的产业间分工
4.2.2 赫克歇尔—俄林扩展模型下的产品内分工
4.3 产品内分工要素禀赋动因的实证检验
4.3.1 样本数据与变量设置
4.3.2 计量模型设定与解释
4.3.3 面板模型检验与筛选
4.3.4 模型计量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产品内分工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机制
5.1 产品内贸易利益相关文献梳理
5.1.1 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布
5.1.2 产品内分工价值链的利益来源
5.1.3 产品内贸易利益分配
5.2 建立模型
5.2.1 假设条件
5.2.2 需求与生产
5.3 产品内分工前的状态
5.4 产品内分工状态
5.4.1 静态(短期)均衡
5.4.2 动态(长期)均衡
5.5 小结
5.6 本章数学附录
第6章 国际贸易利益测算的新发展
6.1 产品内贸易的测度
6.2 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
6.2.1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的建立
6.2.2 KWW、WWP、KPWW测算方法
6.2.3 基于贸易增加值视角总贸易核算法
6.2.4 增加值贸易测算研究概述
6.2.5 增加值贸易测算的优越性
6.3 产品内分工贸易利益核算下数据库建立
6.3.1 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建立
6.3.2 国际官方机构数据库编制
6.3.3 UIBE GVC指标体系形成
6.4 增加值贸易的应用前景及政策含义
6.4.1 全球失衡和贸易政策
6.4.2 宏观经济环境冲击的影响
6.4.3 贸易与就业
6.4.4 贸易与环境
6.4.5 比较优势与竞争力
6.5 小结
第7章 基于增加值贸易的我国贸易利益评估
7.1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7.1.1 TiVA模型的设定
7.1.2 估计方法
7.1.3 增加值贸易框架
7.1.4 数据说明
7.2 增加值贸易下我国对外贸易利益
7.2.1 增加值贸易下我国出口贸易额
7.2.2 增加值贸易衡量的双边贸易差额
7.3 增加值贸易下我国贸易利益再分解
7.3.1 出口总额中的增加值分解
7.3.2 按来源地分类的出口增加值分解
7.3.3 按行业分类的出口增加值分解
7.4 小结
第8章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收益的影响
8.1 产品内分工收益分配的相关文献梳理
8.1.1 产品内分工对参与国福利的影响
8.1.2 产品内分工下参与国收益的分配
8.2 产品内分工产业收益实证分析
8.2.1 样本数据与变量设置
8.2.2 计量模型设定与解释
8.2.3 面板模型检验与筛选
8.2.4 模型计量结果与分析
8.3 小结
第9章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收入的影响
9.1 产品内分工对制造业劳动力收益的影响文献综述
9.2 理论研究框架
9.3 实证研究
9.3.1 模型设定
9.3.2 样本数据与变量设置
9.3.3 结果分析
9.3.4 主要研究结论
9.4 小结
第10章 产品内分工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10.1 问题的提出
10.2 产品内分工技术转移效应的实证分析
10.2.1 样本数据与变量设置
10.2.2 计量模型设定与解释
10.2.3 面板模型检验与筛选
10.2.4 模型计量结果与分析
10.3 小结
第11章 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11.1 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梳理
11.1.1 全球价值链理论
11.1.2 全球价值链地位理论
11.1.3 全球价值链长度测算机制
11.1.4 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11.1.5 全球价值链上游度演进机制
11.2 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分析
11.2.1 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的测算
11.2.2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生产长度具体数据分析
11.2.3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分解
11.3 中国制造业行业上游度分析
11.3.1 全球价值链上游度的测算
11.3.2 中国制造业行业上游度具体数据分析
11.3.3 按照研发密度细分的制造业行业上游度分布
11.4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析
11.4.1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测算
11.4.2 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具体数据分析
11.5 中国制造业位置影响因素分析
11.5.1 模型设定
11.5.2 数据来源
11.5.3 结果分析
11.6 小结
第12章 中国对外贸易失衡发展现状
12.1 中国贸易失衡背景分析
12.1.1 中国贸易失衡的文献综述
12.1.2 1978—2016年中国贸易运行的基本特征
12.2 中国贸易失衡现状
12.2.1 进出口结构
12.2.2 贸易方式
12.2.3 贸易产品
12.2.4 贸易地理方向
12.3 中国贸易失衡形成原因分析
12.3.1 国际产业转移和外商直接投资
12.3.2 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管制
12.3.3 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和服务贸易的弱出口属性
12.3.4 我国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选择
12.3.5 消费需求不足与某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并存
12.3.6 我国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惯性影响
12.4 小结
第13章 中国对外贸易失衡的发展趋势
13.1 商品与资本流动逆循环与中国贸易失衡
13.2 中国贸易失衡发展趋势
13.2.1 贸易顺差增速下降
13.2.2 双边贸易失衡依然严重
13.2.3 中国对外出口需求依赖增加
13.2.4 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
13.3 失衡背景下的中国贸易利益策略
13.3.1 促进中国贸易利得提升的方法
13.3.2 探寻贸易平衡演进规律和动态贸易利益发展趋势
13.4 小结
第14章 解决我国贸易失衡的对策措施
14.1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动国内消费
14.1.1 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14.1.2 拉动国内消费
14.2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4.2.1 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
14.2.2 适当扩大进口规模
14.2.3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4.3 控制外商投资规模,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14.3.1 控制外商投资规模
14.3.2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14.4 共建“一带一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14.4.1 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14.4.2 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14.5 小结
第15章 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对策
15.1 宏观政策指导
15.1.1 贸易政策
15.1.2 金融支持
15.2 中观战略提升
15.2.1 促进产业战略提升,实现价值链的升级
15.2.2 改善产业区域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5.2.3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15.3 微观企业发展
15.3.1 培育大型跨国公司,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15.3.2 促进企业能力升级,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15.3.3 培育企业市场势力,掌握价值链主导权
15.4 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