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农户的风险冲击、脆弱性及其反贫困策略研究——以我国连片特困区为例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2.60购买纸书

1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韩锦绵

出  版  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2-27

字       数:14.2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农户的贫困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连片特困区自然灾害频繁、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农户的贫困和不确定性、风险和易受的脆弱性密切相关,风险冲易导致农户贫困,贫困的农户更加脆弱,使得中国连片特困区陷农户的脆弱性与贫困交互影响的循环中。     本书旨在对农户风险冲、脆弱性和贫困形成的机理行严谨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对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的系统调研,总结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的脆弱性特征,测度我国连片特困地区农户的贫困程度,对大病、灾害等风险冲作用于农户贫困行了实证分析,并对连片特困区农户的脆弱性和贫困关系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影响农户脆弱性的因素。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中国连片特困区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下,如何通过降低农户脆弱性行反贫困,具体包括建立农户的正规和非正规的风险应对机制,增强其抵御风险冲的能力;推精准扶贫政策,增强低收农户的脱贫致富能力;加大公共财政扶贫力度,增强农户的兜底保障能力;探索多元化金融扶贫路径,激活农户自身“造血”能力;扩大特色产业的创收范畴,提高农户的整体创收能力和增加优质人力资本积累,培育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在精准扶贫方面,本研究将连片特困区农户分为四类,并为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精准扶贫重,而指出依据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特征对其行精准分类扶持。    <br/>【作者】<br/>    韩锦绵,女,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曾为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福克斯商学院访问学者。     在ChinaEconomicReview(SSCI),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SSCI),ChinaAgriculturalEconomicReview(SSCI)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10余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3项、*青年基金2项以及多项省级科研纵向课题。参与著作获中国第四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前言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4 创新之处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2.1 风险对致贫和返贫的影响研究

2.2 脆弱性及其与贫困的关系研究

2.3 文献述评

3 风险冲击、脆弱性和农户贫困的理论分析

3.1 风险与风险冲击

3.2 贫困

3.3 风险冲击致贫的路径分析及相关假说

3.4 脆弱性的内涵及其阐释

3.5 农户贫困脆弱性及其变化

3.6 脆弱性和贫困

4 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的风险冲击识别及脆弱性特征分析

4.1 中国连片特困区贫困概况

4.2 中国4个案例连片特困区农户的风险冲击

4.3 中国4个案例连片特困区面临的主要风险冲击总结

4.4 中国4个案例连片特困区农户的脆弱性特征

4.5 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脆弱性特征总结

5 中国连片特困区风险冲击作用于农户贫困的经验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中国连片特困区的农户贫困测度

5.3 大病、灾害等风险冲击作用于农户贫困的实证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6 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的脆弱性与贫困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1 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的脆弱性与贫困关系的实证分析

6.2 中国连片特困区农户的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6.3 实证结论

7 中国连片特困区反贫困的策略选择

7.1 建立健全风险应对机制,增强农户抵御风险冲击的能力

7.2 推进精准扶贫政策,增强低收入农户的脱贫致富能力

7.3 加大公共财政扶贫力度,增强农户的兜底保障能力

7.4 探索多元化金融扶贫路径,激活农户自身“造血”能力

7.5 扩大特色产业的创收范畴,提高农户的整体创收能力

7.6 增加优质人力资本积累,培育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8 中国连片特困区反贫困政策的保障措施

8.1 制度保障

8.2 资金保障

8.3 技术保障

8.4 人力保障

9 结论和政策启示

9.1 结论

9.2 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