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全集(套装共12册)电子书

售       价:¥

3777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8.2

作       者:吴晗,吕思勉,胡云翼,干春松,张晓芒郑振铎,张朝山,潘伯鹰,许向乾,杨朝明,蒋廷黻

出  版  社: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20-07-01

字       数:220.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中国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套装包括:《明朝简史》、《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文化常识》、《中国文化常识2》、《中国文化常识3》、《唐诗宋词常识》、《明史不忍细看》、《中国书法常识》、《细说康乾盛世》、《儒家文化常识》、《中国近代史常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唐五代两宋词简史》
目录展开

明朝简史

出版说明

政治: 明暗交织的大明政局

一个王朝的初建

一、明太祖的建国

二、建都南京和九王守边

三、为什么非迁都不可

灰色地带的皇权与官僚

一、共治童话:皇权下的绅权

二、大屠杀、文字狱、特务网

经济: 资本主义的萌芽

帝国的棉花

拓殖与互市

一、郑和为何没有第八次下西洋

二、明之贡市政策与成化三年之役

军事: 皇权的轮子

军制:从精锐到倾颓

一、军与兵

二、卫所制度

三、京军

四、卫军的废弛

五、勾军与清军

六、募兵

七、军饷与国家财政

“北虏”、南倭:贯穿时代的战争

中国历史常识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三章 古代的开化

第四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六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七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八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九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十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十一章 前汉的衰亡

第十二章 新室的兴亡

第十三章 后汉的盛衰

第十四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十五章 晋初的形势

第十六章 五胡之乱(上)

第十七章 五胡之乱(下)

第十八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十九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二十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二十一章 唐朝的中衰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二十四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积弱

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二十七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二十八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二十九章 明朝的盛衰

第三十章 明清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三十三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三十四章 清朝的衰乱

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第三十六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中国文化常识

序言

一、中国 世界

“中国”名称的由来

中国的别称

张骞出使西域到过哪些国家

最早的遣唐使

马可·波罗和“中国趣味”

郑和下西洋到过哪些地方

开封城里的犹太人

圣方济各·沙勿略——最早来中国

传教的基督徒

利玛窦

清代宫中的外国人:汤若望和郎肚宁

二、人物 掌故

姜太公钓鱼

骊山烽火换美人一笑

卧薪尝胆的勾践

成语概括人生——蔺相如

中国最著名的说客——苏秦

纸上谈兵的赵括

最著名的刺客——荆轲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

竹林七贤

历史上著名的女作家

古代的华丽家族

三、思想 智慧

诸子百家

三教九流

老子

老子的“正言若反”

《周易》

孔子的“无所苟而已”

“历物十意“与“辩者二十一事”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

庄子的“辩无胜”

《墨经》中的“逻辑学”

荀子和稷下学宫

荀子的“三惑“说

法家

韩非的“矛盾”

寓言说理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自虎观会议

魏晋人物品评和玄谈:贵族们的思想游戏

魏晋风度:名士和药、酒

玄学到底玄不玄

“月印万川”和“理一分殊”

鹅湖之会

王阳明格竹与龙场顿悟

章太炎为什么跟康有为过不去

近代儒学的困境

王国维谈哲学的“可爱”、“可信”

四、典章 制度

礼法合治与中国古代的秩序观念

中国古代官吏品阶的演变

战国时期的官制

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宋代的二府制

明代的内阁制

中国古代的爵位

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

中国古代的异地任职制度

丧服的等级:五服

五、文学 音乐

《诗经》

屈原和宋玉:楚辞

楚辞和音乐

建安七子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诗仙

诗圣

诗佛

边塞诗报

唐宋八大家

唐传奇

苏轼与豪放词派

柳永和婉约派

宋词和音乐

南戏

元曲四大家

汤显祖的“四梦”

明代文学的前七子和后七子

戏剧活化石:昆曲

中国的国剧:京剧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明代艳情小说

清末谴责小说

新文化运动和鲁迅的小说

六、书法 绘画

文房四宝

书圣王羲之

敦煌壁画和飞天图

“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的王维

“颠张醉素”张旭和怀素的草书

“颜筋柳骨”颜真卿和柳公权

书法的“宋四家”

董其昌和绘画“南北宗”论

谢赫和绘画“六法”

明代的吴门四家

扬州八怪

吴昌硕和西冷印社

工笔画

七、图书 博物

简牍:书的原型

汗青与杀青

马王堆帛书

郭店楚简

中国历史书籍的体例

刻在石头上的佛经

十三经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

《大藏经》

二十四史

经·史·子·集

乾嘉汉学

八、宗教 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后羿射日

月亮上的神话

龙、麒麟、凤凰

西王母(王母娘娘)

玉皇大帝

六道轮回

大乘和小乘

藏传佛教中的活佛

达赖和班禅

玄奘西天取经

禅宗谱系源流

四大菩萨

四大金刚

九、文物 考古

二里头与“夏”

三星堆之谜

甲骨文和刘鹗、罗振玉

金石学

周口店和“北京人”

云南元谋人的发现

陕西蓝田人的发现

北京定陵的考古发掘

越王剑之谜

兵马俑的发现

十、建筑 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

中国园林与借景

阿房宫

瘦西湖

消失的世界宫殿:圆明园

颐和国

中国爱情名园 ——沈国

苏州园林

北京四合院

上海的弄堂

安徽民居

宗教建筑

十一、天文 历法

中国古代对于宇宙的认识

中国古代的观象台

北宋历法改革

僧一行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

郭守敬的《授时历》

我国最早对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中国历史上的历书

二十四节气

十二、法律 刑罚

古人对“法律”一词的理解

礼法互补

《春秋》决狱

诛心

十恶不赦

三堂会审

株连九族

古代的监狱

古代的判案方式

文字狱和思想犯

我国最早的刑法

无讼

刀笔吏

绍兴师爷

十二、教育 学校

夏、商、周时期的学校

国子监

贡生和监生

宋代著名的书院

私塾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

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的建立

十四、美容 服饰

中国古代使用的植物香料

中国古代使用的动物香料

中国古代的主要美容方法

柳叶眉

首饰的佩戴

“冠冕堂皇”和古代人的帽子

中国少数民族的服装特色

十五、工艺 物产

工艺世家

东阳木雕

扬州漆器

山西剪纸

宜兴紫砂壶

苏绣和湘绣

壮锦

扎染工艺

明代家具

官窑和私窑

钧瓷的特别之处

闻名世界的唐三彩

漆器

十六、工商 赋税

商人名称的由来

士农工商

古代法律对商业的限制

行商和坐贩

初税亩

唐代的租庸调制

一条鞭法

古代的货币

北京的老字号

广东十三行

山西的票号

洋行

买办

官督商办

洋务运动

十七、语言 文字

语言与历史

汉字是怎样形成的

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字形

《说文解字》与许慎

简化字和繁体字

近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

汉字在日本的改造

楹联和对联

十八、中医 中药

巫医同源

医道之宗《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中药麻醉

人痘接种术——世界人工免疫法的先驱

经络学说

望闻问切

针灸和推拿

十九、帝王 将相

三皇五帝

皇帝名称的由来

将相和

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

汉代的女人政治 ——吕后、窦太后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李世民和魏徵

一代女皇武则天

成功的诗人、失败的皇帝:李煜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二十、饮食 男女

古代食具的分类

中国古代的酒器

筷子的历史

八大菜系

满汉全席

陆羽和《茶经》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仪礼》中的“六礼”

中国古代的离婚:七出

秦淮烟雨

八大胡同和近代名人

唐诗宋词常识

卷上 唐诗

古今对于唐诗的误解

唐诗的意义与特质

研究唐诗的基本观念

唐诗的来源及其背景

唐诗的第一时期——自高祖、武德初,至玄宗、开元初,凡百年

唐诗的第二时期——自开元至大历初,凡五十余年

唐诗的第三时期——由大历初至文宗太和九年,凡七十余年

唐诗的第四时期——开成初至天佑三年,凡七十余年

唐代妇女的诗

卷下 宋词

研究宋词的绪论

词的起源

何谓词

宋词的先驱

宋词发达的因缘

宋词概观(上)

宋词概观(下)

论宋词的派别及其分类

宋词之弊

宋词人评传

词人柳永

晏殊晏几道的小词

张先的词

六一居士的词

东坡词

词人秦观

苏门的词人——黄鲁直、晁无咎、陈师道

北宋中世纪的五词人——程垓、毛滂、李之仪、谢逸、贺铸

词人周清真

词人李清照(附评朱淑真)

词人辛弃疾

辛派的词人

南渡十二词人

词人姜白石

姜派的词人——史达祖、高观国、蒋捷

词人吴文英

晚宋词家——王沂孙与张炎

中国文化常识.2

序言

一 中国世界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夏、商、周断代工程

诺贝尔奖获得者要汲取孔子的智慧

中国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

朱舜水和日本文化

莱布尼茨和《易经》

古代的占卜和相面法

十二生肖的排列

孔子和西方的重农学派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

《孙子兵法》和西点军校

黑格尔眼中的中国哲学

海德格尔翻译《老子》

最早去西天取经的人是玄奘吗

成吉思汗的版图

林则徐和“开眼看世界”

魏源的《海国图志》和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

中体西用

胡适和“全盘西化”

季羡林和“河东河西”说

二 思想智慧

庄周梦蝶

八卦和六十四卦

中庸之道

邹衍和孟子

阴阳家是“儒家之别流”

孔子的圣人化

儒曾是一种职业

鬼谷子

秦始皇和韩非子

邓析的“两可之说”

惠施与庄子

荀子的“成相”

两刀论法

王安石和司马光

当王艮遇见王阳明

戴震的科举路

北大的“哲学门”

“哲学”一词的传入

三 典章制度

“亲亲”和“尊尊”

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

皇位的传递

世袭制的四种方式

后妃制度

顶戴和花翎

中国古代的博士制度

大学士不是学位

贝勒是什么爵位

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

清代官员铨选制度

察举

武状元

丁忧

中国古代官员是终身制的吗

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演变

宗谱和家谱

族田

族规

族长

祠堂

著名的《家训》

《仪礼》中的丧礼

中国古代帝王的陵寝制度

殉葬

中国古代对于死的不同说法

“暮鼓晨钟”和中国古代的报时系统

衍圣公

四 体育健身

六艺

田猎

射御

养身方术

五禽戏模仿了哪五种动物

象棋趣话

关于下棋的两则成语

唐代王积薪的围棋《十诀》

蹴鞠与现代足球

唐代的马球运动

龙舟竞渡

民族节日与体育

武术比赛项目

《易筋经》十二法

五 风俗节日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天坛和地坛

《礼记》中对洗澡的规定

为何古代的厕所一般建在猪圈旁

《诗经》中对于床的描写

孔子“席不正不坐”

唐代开始流行椅子

北方的火炕和南方的怀炉

战国时期的油灯

蜡烛的起源

三寸金莲

中国古代的名片

踏青

贴春联

猜灯谜

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佛教的节日

道教的节日

六 天文历法

天文历法是一项政治活动

明朝制定历法的一场比赛

扫帚星是灾星吗

“七月流火”

伯阳父说地震

老皇历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

屈原的《天问》

海市蜃楼和仙山

中国古代的气象观测

古代天气现象理论

古代人如何预报天气

古谚语和天气预报

谚语和天气预报

七 人口民族

远古三大部落

汉族的形成

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我国古代中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匈奴的兴衰

鲜卑和慕容家族

契丹和辽国

西夏文字知多少

少数民族的史诗和口传文学

少数民族的歌节

少数民族的禁忌

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概况

我国各民族语言的语系、语支、语族

云南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

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戏剧

元明时期的屯田与移民

八 法律刑罚

刑罚

夏商周三代的刑罚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私设公堂

约法三章

父为子隐

枷锁

明末三大奇案

孔子反对铸造刑鼎

杨乃武与小白菜

孔融的非孝罪

杀嵇康的依据是什么

近代的“治外法权”

捕快

镖局

临时约法

九 军事兵法

十八般武艺

中国古代的兵器

长兵器

短兵器

射远器

明代的火箭

清代的鸟枪和火炮

盔甲

古代著名的兵书

十 语言文字

汉字字形的结构和变化

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变化

近代中国的新名词

最长的楹联

著名对联举例

符箓

语言与历史

十一 戏剧影像

俳优

宋元杂剧

说书

苏州评弹

相声的谱系

京剧的脸谱

京剧的行当

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

清代的“花雅之争”

四大徽班进北京

同光十三绝

川剧的变脸绝活

革命样板戏

“北京人艺”的特色

常香玉和豫剧

皮影戏

十二 姓名称呼

百家姓

姓和氏有什么区别

《百家姓》和中国人的姓名趣谈

有趣的姓氏来源

周代对于姓和氏的制度

名字和别号

中国的复姓有哪些

古代人为什么让和尚或道士取名

古人的谦称有哪些

古人的尊称

什么是谥号

古人避讳的规则

皇帝的年号

皇帝死后的两种称号

十三 交通运输

中国古代车的起源

骈、骖、驷

《诗经》里的交通工具

汉代车的类型

木牛流马

明清时期的轿车

古代单骑马的马具

轿子

筏子

独木船

中国古代对船的各种称呼

中国古代船上用品的称呼

宋代的海船

指南针和海上航行

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

大运河

漕运

宋代的立交桥

现存最古老的石桥

赵州桥的工艺

古人如何传递消息

会馆

驿站和官书的传递

鸿雁传书

大清邮政的建立

“家书抵万金”

十四 中医中药

岐黄之术

医道之宗《黄帝内经》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古代神医

唐代颁布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我国古代的医学流派

中医学中的“神”

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

民国初年关于废除中医的争论

中国的食疗和药膳

中药的性能

藏医和藏药

十五 工商赋税

“孔方兄”一词的来历

黄金和白银

元宝

宋代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钞币

法币政策和金元券

人民币

行会

市舶司

我国有两条丝绸之路

当铺的演变

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同意与英国通商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幌子”的作用

晚清的奖励实业条例

民生主义

门户开放

中国第一任海关关长

状元下海

明史不忍细看

前言

开国皇帝的苦出身:洪武朝文字狱之谜

心有多远,路才有多远:张士诚败亡之谜

书生误国的经典案例:靖难之役朱棣得胜之谜

由逃亡引发的航海奇迹:建文帝下落之谜

相貌与权位并非毫不相干:朱高炽嗣位之谜

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死:促织皇帝之谜

一个官吏和一座城市的缘分:况钟苏州连任之谜

借腹生子宫廷版:英宗生母之谜

被卖了还替人数钱的范例:王振跋扈擅权之谜

权力潜规则战胜公理人心:于谦被杀之谜

恋母情结的不幸后果:明宪宗迷恋万贵妃之谜

一个人与一个机构的兴旺:汪直与西厂之谜

“高攀”的政治风险:郑旺妖言案之谜

走不出青春期的荒淫少主:明武宗豹房与宣府之谜

谁说秀才不知兵:王守仁平乱之谜

狼狈为奸是怎样炼成的:嘉靖大礼仪之谜

不专业的专业主义:青词宰相严嵩浮沉之谜

倭患的国籍问题:嘉靖倭患之谜

恩怨尽时方论定,封疆危日见才难:张居正遭清算之谜

小广告的大作用:妖书案之谜

谋杀三部曲:朱常洛离奇死去之谜

权术的横行:遍地生祠之谜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崇祯失国之谜

无可奈何花落去:明皇族最后结局之谜

参考书目

中国书法常识

绪论

卷上

一 “书画同源”与笔法

二 正确的执笔

三 如何用笔

四 从结字和用笔入门

五 如何临习

六 途径示范

七 笔墨纸砚

八 参考书举例

卷下

一 欣赏

二 隶书的重要作用

三 晋后书派鸟瞰

四 二王

五 虞欧褚薛

六 李孙张素

七 颜柳

八 杨凝式与李建中

九 苏黄米蔡

十 赵孟頫

十一 明清书势

附录 书论拾零

一 执笔有法否

二 硬笔呢 软笔呢

三 论长锋羊毫

四 不必多藏好笔

五 再谈笔与书法的关系

六 墨趣

七 涨墨

八 说笔墨交融

九 砚

十 说不似之似

十一 博与约

十二 成家

十三 兰亭趣味

十四 试论欧书

十五 褚书何以能继右军

十六 颜真卿书法简说

十七 《云峰山诗》与《瘗鹤铭》

十八 草书惹是非吗

十九 吴昌硕的书法

二十 书家与善书者

中国文化常识3

序言

一 人物掌故

战国四大公子:春申君、信陵君、孟尝君、平原君

八王之乱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中国古代的美男子

民间四大爱情传奇: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祝化蝶、白蛇传

东郭先生

孔子的弟子有多少个

智圣东方朔

二十四孝

曹操的家宴

弘一法师

王国维:自杀的理由

近代的名门世家

“怪人”沈有鼎

二 思想智慧

秦始皇焚书坑儒

演连珠

“譬”的类推论辩方法

刘邦与儒生

“眼中有色”和“心中有色”

龙场顿悟

三 科学技术

息壤和大禹治水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算盘

“算经十书”包括哪些书

《墨经》中的自然科学

李冰父子和都江堰

中国古代的三大铸造技术

我国古代物理学的成就

中国古代铜镜的制作

天坛回音壁的声学原理

指南针和宋、明时期的中国航海

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与中国古代的化学

四 文学音乐

文以载道

《诗经》的艺术手法及其特点

曹操与蔡文姬

曹操和曹植

饮中八仙

诗鬼

诗豪

唐宋八大家

苏门四学士

苏门六君子

中国十大悲剧

中国十大喜剧

《红楼梦》的魅力

曹雪芹的背景

“红学”的派别

林纾的翻译

鸳鸯蝴蝶派

五声和七音

十二律和三分损益法

“黄钟”“大吕”的意思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声无哀乐

中国古代乐器

嵇康和《广陵散》

唐代管理音乐的机构

工尺谱

五 书法绘画

玺与皇权

官印和私章

闲章

镇纸和笔架

什么是拓片

唐太宗和《兰亭序》

宗白华论中国书法的节奏性

宋徽宗,不爱江山爱花鸟

年画:杨柳青

上海美专的人体课风波

六 图书博物

我国现存古籍知多少

学富五车

洛阳纸贵

中国图书装帧的演化

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是朝鲜发明的吗

1910年中国第一部版权法《著作权律》

孔子读《易经》,韦编三绝

张之洞开的书单

中国古代四大藏书楼

商务印书馆

什么是“十通”

我国古代公文的种类

中国古代有无博物馆

《康熙字典》

古代图书版本常识

“邸报”和中国古代的报纸

七 宗教神话

绝地天通

伏羲是条蛇

凤毛麟角

东王公

神仙和长生不老

洞天福地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张天师和龙虎山

佛祖西来

舍利子

四圣谛

三法印

三宝

十二因缘

顿悟成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教的戒律

观音的原形是男的

弥勒佛

“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

佛教在中国的三个分支

鸠摩罗什和佛经翻译

老子化胡

禅是一枝花吗

公案和机锋

呵祖骂佛

敦煌壁画中的佛经故事

庙里佛像的摆法

八 文物考古

中国的原始岩画

碳14和文物时间的判定

发现甲骨文过程中的趣闻

张大千和敦煌

敦煌文物流失记

三峡工程和文物抢救

流失的国宝

国宝回归

文物和盗墓

孙殿英和清东陵之劫

甲骨文研究的“四堂”是谁

20世纪中国考古的100大发现

中华第一鼎

青花瓷起源于唐代吗

九 建筑园林

有巢氏的传说

木匠之祖鲁班

梁柱式建筑是中国建筑结构的主流

瓦当

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

陈从周论中国园林艺术

王家大院

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中国传统建筑特点

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窑洞

少数民族的建筑

中国古代的建筑样式

建筑和风水

海外最大的中国园林落户美国

中国最早的动物园:北京万牲园

十 教育学校

孔子和私学的产生

古代的学生运动

古代官职

孔庙

末代状元刘春霖

同文馆与广方言馆

我国著名大学的校训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

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的院士

抗战时的特殊大学:西南联大

十一 美容服饰

胭脂花粉

中国古代的鞋子

凤冠霞帔

中国古代男子也穿裙子

留发不留头

清末民初的辫子风波

剃头挑子一头热

十二语言文字

汉字本身就是诗

洋泾浜英语对照表

汉语在海外

吉祥字的写法

运筹

司空见惯

空穴来风

模范

十三帝王将相

尧舜禅让

夏商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分封制

吕不韦和李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约法三章

韩信的胯下之辱

萧何月下追韩信

苏武在哪儿牧羊

司马迁受宫刑

关羽的武功

既生瑜,何生亮

连诸葛亮都帮不上忙的人:扶不起的阿斗

司马昭之心

荒淫无度的隋炀帝

唐朝皇帝多被毒死

唐玄宗的风流史:从此君王不早朝

最没有节操的人:冯道

王安石的三不怕

欧阳修赞叹苏东坡的文才

青山有幸和白铁无辜:岳飞和秦桧

两个皇帝做俘虏

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朱元璋的和尚背景

郑成功收复台湾

孝庄皇后

雍正是如何获得皇位的

康熙和乾隆各当了多少年皇帝

和珅和恭王府

康有为和公车上书

谭嗣同为什么不跑

末代皇帝和傀儡皇帝

和亲制度和公主

朝代名称的来历

十四饮食男女

口味的地域性

饺子

年糕的来历

包子和馄饨

古代的四种制盐方法

五谷杂粮

豆腐的来历

中国古代的调味品

东坡肉

勾践和投醪河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地窖

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

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婚姻制度

男耕女织

男尊女卑

官媒和私媒

收继婚

和亲

王昭君的改嫁

王羲之和东床快婿

陪嫁

童养媳

填房

招赘

面首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婚姻形式

食色性也

聘礼的演变

唐代的婚礼习俗

抛绣球

民间婚俗

洞房花烛

闹洞房

撒谷豆

贴“囍”字

抢亲

义绝

协离

青楼文化现象

细说康乾盛世

前言

第一篇 万民康宁天下熙盛,千古一帝——康熙

第一章 生于忧患的少年皇帝

“真命天子”,还是大难不死的“幸运儿”

幼年登基,受制顾命大臣;祖母扶持,步履艰难走上亲政之路

智擒鳌拜的历史大戏

第二章 治国有方,御臣有术

始创“御门听政”

南书房上演的皇权集中制

以农为本与轻徭薄赋的惠民政策

治黄河之水患,救子民于危难

收揽人心的“博学宏词科”

传说中的“满汉全席”为哪般

第三章 南征北战,不辱先祖之名

砍掉三十年的历史包袱——三藩

收复台湾,统一中国

亲征朔漠,无人能及

坚决抵御沙俄,捍卫领土完整

第四章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乐此不疲的儒学之路

《康熙字典》诞生记

康熙到底有多喜欢狩猎

独特养生之道大揭秘

康熙真的微服私访过吗

第五章 无人能懂的帝王之痛

“克妻”——留不住的皇后们

两立两废的太子

多子多孙不见得就多福气

悬而难决后继之人

第二篇 功过众说绘纭,勤政无人能及——雍正

第一章 “为君难”却偏偏为君

韬光养晦的皇权争夺之路

初登帝位却为何要手足相残

唯一得到信赖的皇十三子

年羹尧与隆科多之死

第二章 锐意改革的勤勉帝王

步履维艰的“摊丁入亩”

改革“火耗”,扭转康熙朝吏治弊端

尊重人权,废除贱籍

第三章 政治强人的治国“铁腕”

不遗余力地打击贪污受贿

“密折制”与军机处双管齐下

讲究务实求真的用官之道

第四章 真假难辨的历史谜团

“传位于四阿哥”与“传位十四阿哥”

雍正与“血滴子”

清宫最大谜案——雍正之死

第三篇 文武全才帝王鲜有,康乾盛世王朝顶峰——乾隆

第一章 毫无悬念的皇位继承者

身份之谜——满人?汉人?

生前身后众说纷纭的出生地之争

未“子凭母贵”如何得到雍正青睐

“正大光明”背后的美好时代

第二章 文治武功全面开花

宽严相济的驭臣之道

重农恤商,大力发展经济

多次平定边境,维护民族统一

以《四库全书》为代表的文化大繁荣

历时三朝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第三章 盛世背后却也危机四伏

六下江南埋下的经济隐患

“议罪银”写下王朝没落伏笔

英使来访打碎天朝上国美梦

第四章 那些不得不说的皇家逸事

后宫三千,真心所爱只有一人

一波三折的继承人之选

真实的“官场斗”

儒家文化常识

序言

什么是“儒”?“儒”与“儒家”有何联系与区别?

孔子为什么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宗师?

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问题,学术界的看法有何分歧?

孔子为什么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周公的政治思想对孔子产生了什么影响?

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

什么是 “六艺”? “六艺”与“六经”有何关系?

《尚书》是一部什么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何以成了儒家的经书?

《周易》是一部什么书?它与孔子有什么关系?

《春秋》是否为孔子所作?它有什么特点?

《论语》是怎样成书的?它在研究孔子的资料中占有怎样的地位?

《孔子家语》的价值如何?为什么说它是“孔子研究第一书”?

《孔子家语》的材料来自哪里?这些材料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孔门是怎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是怎样宣扬孔子学说的?

颜回为什么被后人尊为“复圣”?

什么是“中庸”?《中庸》一书出自谁手?

《大学》是一部怎样的经典?它是如何成书的?

孟子是不是子思的学生?为什么后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

孟子为什么被后世儒家尊为“亚圣”?他的思想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孟子》一书是否为孟子本人亲作?

荀子为何被目为“儒家别宗”?

孟子与荀子在人性论方面有何不同?

曾子在儒学传承中的地位如何?

在战国“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与其他各家的关系如何?

《孝经》是何时成书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为什么它的思想又以儒家为主体?

秦始皇曾“焚书坑儒”,那么儒家在秦朝的地位如何?

司马迁为什么称叔孙通为“汉家儒宗”?

刘邦开始很看不起儒生,为什么他又成了历代帝王亲到曲阜祀孔的第一人?

汉初黄老思想盛行,为什么又出现了儒学复兴的局面?

汉武帝是怎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为什么公孙弘被称为“儒学中兴的健将”?

董仲舒为什么被后人称为“阐道醇儒”?他有什么样的理论主张?

什么是今文经?什么是古文经?经今古文之争是怎么回事?

鲁壁藏书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四书”“五经”?所谓“十三经”是指哪些书?

《周礼》是否为周代礼书?它成书于何时?《周礼》《仪礼》《礼记》有何区别与联系?

《左传》《穀梁传》《公羊传》并称为“春秋三传”,它们有什么不同?

《尔雅》是一部什么书?它为什么也被列为儒家经典?

孔子遗说是如何被记录和传流的?

目前发现的出土文献中的早期思想典籍主要有哪些?它们对认识、理解孔子儒学有何意义?

所谓“亲亲相隐”该怎样理解?

孔子轻视妇女吗?他说“女子难养”该怎么理解?

孔子主张“以德报怨”吗?

《论语·乡党》篇中展示了怎样的孔子形象?

怎样理解史书中关于孔子相貌的记载?

孔子说的“束脩”,到底该怎样理解?

中国古代成人礼是什么样子的?

怎样正确看待“三纲”?

孔子“排斥法治”吗?

怎样理解孔子的“大同”理想?

孔子“诛”少正卯的事实真相到底如何?

汉宣帝为何要亲自主持召开石渠阁会议?

白虎观会议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它取得了什么成果?

许慎为什么要撰《说文解字》?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分歧是什么?郑玄是如何会通古今的?

王莽是怎样利用古文经为自己服务的?

什么叫谶纬?东汉时期孔子是怎样被神化的?

什么是“名教”?东汉末年以后为什么出现了“名教”信仰的危机?

从孔安国到王肃,《孔子家语》今天的面貌是怎样形成的?

王肃是怎样“夺易”郑学的?

魏晋玄学与儒学有何联系与区别?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对儒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儒学是怎样与佛、道既斗争又融合的?

在北朝少数民族统治地区,儒学的地位怎样?

颜之推是怎样以“务道”训家的?

“隋末大儒”王通为什么提出“三教可一”的主张?

《五经正义》是在什么情况下纂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开成石经》?统治者为什么要刊刻石经?

韩愈是怎样矢志复兴儒学的?

“宋初三先生”指谁?为什么说他们是理学的先驱者?

“北宋五子”指谁?后人为什么将他们合称?

邵雍所创的“象数学”是什么内容?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在理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关学”领袖张载是如何“大化”秦人的?

为什么说程颢、程颐是理学的奠基人?

“程门立雪”的故事是怎样的?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程门四先生”指谁?他们是如何体认与发挥二程学说的?

胡安国是怎样“私淑洛学而大成”的?

朱熹为什么被称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的《四书集注》有什么特点?

“东南三贤”指谁?他们的思想学说各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更高形态?

宋明理学家所讲的“理”是什么?

什么是“格物致知”?

儒家的“理欲观”是怎样的?宋明理学家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对后世产生了什么不良影响?

陆九渊是怎样创立“心学”的?

鹅湖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议?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举行的?结果如何?

“庆元党禁”之后,魏了翁、真德秀是怎样倡开“正学”的?

宋代“四大书院”指的是哪几个书院?为什么宋明时代书院特别兴盛?

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是怎样利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的?

元朝政府是如何尊孔崇儒的?

“二十四孝”的故事是何时定型的?其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朱元璋为什么格外优礼孔子和孔子后裔?

被称为“明之学祖”的方孝孺是怎样一个人?

薛瑄为何有“明初理学之冠”的称誉?

陈献章是怎样开明代心学之端的?

为什么说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黄绾是怎样“指摘正救”王学的?

泰州学派的王艮等人,其学旨与王学有何差别?

何心隐是怎样的一个人?

曲阜孔庙的成化碑缘何有名?

什么是八股文?八股取士制度有什么弊病?

什么是道统?后儒是怎样竞相发挥“道统”说的?

为什么刘宗周被称为明末儒学大师?

为什么称孙奇逢为清初“北学重镇”?

黄宗羲是怎样倡导“经世应务”的?

《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是什么书?它们有什么特点?

顾炎武为什么被称为“清学开山之祖”?

王夫之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的?

康熙皇帝是怎样崇儒的?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亲自手书“关中大儒”四字赠给李颙?

乾隆皇帝为什么称陆陇其为“一代醇儒”?

颜李学派的主张有何特色?

阎若璩撰写《尚书古文疏证》有何意义?

戴震在清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如何?

清初的理学有何特点?

乾嘉考据学对于儒学的发展有何贡献?

焦循在《易》学研究上有何成就?

身为“三朝元老”的阮元为什么被奉为学界“山斗”?

《经籍纂诂》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为什么说龚自珍是“开一代新风的思想家”?

曾国藩是怎样“以扶礼教为己任”的?

张之洞为什么被称为儒家“纲常的卫道士”?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什么性质的著作?

康有为的《大同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皮锡瑞的经学研究有何特点?

康有为为何要组织“孔教会”?

章炳麟是怎样由“诋孔”变为“尊孔”的?

应当怎样认识五四时期的批孔斗争?

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共产党人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历代统治者是怎样对孔子进行封谥的?

历代统治者是如何优渥孔子后裔的?

怎样看待孔庙在传统中国的意义?

历史上有哪些封建帝王曾到曲阜祭祀孔子?他们亲自祭孔说明了什么问题?

什么是东亚儒学文化圈?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和产生影响的情况如何?

何为现代新儒学?

什么是“义”?什么是“利”?儒家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

港台地区的“新儒家”是怎样宣扬中国固有精神文明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孔子、儒家思想的研究普及状况如何?

我们今天应如何利用孔子、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如何理解历史上儒学的“冷”“热”现象?

儒学是如何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

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如何?

孔子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后记

中国近代史常识

总论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第一节 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第二节 英国人做鸦片买卖

第三节 东西对打

第四节 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第五节 不平等条约开始

第六节 剿夷派又抬头

第七节 剿夷派崩溃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第一节 旧社会走循环套

第二节 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第三节 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第一节 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

第三节 前进遇着阻碍

第四节 士大夫轻举妄动

第五节 中日初次决战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第一节 李鸿章引狼入室

第二节 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

第三节 顽固势力总动员

第四节 孙总理提民族复兴方案

第五节 民族扫除复兴的障碍

第六节 军阀割据十五年

第七节 贯彻总理的遗教

附录一:中国与近代世界的大变局

一 中西方关系发生变化

二 欧洲人的蚕食

三 葡萄牙设法通商

四 国外殖民势力更替

五 康熙帝的外交

六 外交策略不进反退

七 马戛尔尼来华

八 英国输入鸦片

九 鸦片战争前后

十 “抚夷”的难题

十一 “剿夷”外交的代价

十二 俄国侵吞国土

十三 自强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十四 尾言

附录二:琦善与鸦片战争

一 引言

二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军事关系

三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外交关系

附录三:东北一百五十年的安宁

附录四:评《清史稿·邦交志》

腹有诗书气自华:唐五代两宋词简史

词的起来

五代文学

变文的出现

北宋词人

鼓子词与诸宫调

南宋词人

元及明初的诗词

附录一:关于“词”

附录二:隋及唐初文学

附录三:律诗的起来

附录四:开元天宝时代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