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再现、反思与多元融合 ——经济史学方法论刍议 (代序)
一、历史学:再现与反思
二、历史与历史哲学
三、历史学:科学还是艺术
四、史料/史实的辨析
五、历史的量化方法
六、多元方法的融合
上篇 经济过渡和计划经济的探索
第一章 经济过渡与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奠基:以社会主义改造为核心
一、引言: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二、经济恢复与过渡时期的初步探索与渐进式过渡战略的开创
三、经济赶超、动态平衡与渐进赎买式的资本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四、中国的过渡经济学:社会主义改造与渐进式社会革命
五、结论
第二章 制度、技术与文化变迁的路径选择:土地改革与合作化的激进主义与渐进主义
一、民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和农村发展思想的争议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农村社会革命的四次争论及其评价
三、农村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毛泽东的农村社会革命思想
四、农村技术变革的绩效与文化变革的影响
五、结论
第三章 从“非自觉”到“自觉”:中国农民合作百年历程反思
一、引言: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
二、始于“非自觉”: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农民合作
三、国家行为与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合作
四、从“非自觉”到“自觉”: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合作
五、结论:农民自觉与内生合作
第四章 从合作化运动到新型农民合作:契约—产权视角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长期演进及其解释
二、“契约—产权假说”与农业合作化绩效:争议和经验(1949—1978)
三、从契约—产权视角看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兴起及制度特征(1979—2009)
四、结论:农民合作社历史演进的经验教训:契约—产权关系与政府扶持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理想国”试验: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及其历史遗产
一、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大跃进”与迅猛的人民 公社化
二、以土地集中为标志的农民合作: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制度调整
四、人民公社的制度绩效
五、结论:人民公社的历史遗产
第六章 “弹性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探索、运作特征与未来展望
一、引言:过渡经济学中的计划与市场
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理解
三、刘少奇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对计划和市场关系方面的观点
四、陈云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确立初期的“计划—市场”观
五、李富春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关系的观点
六、“弹性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伟大试验:前提要素、运行特征与“试错—自我调节”机制
中篇 工业化与制度创新
第七章 集权与分权:工业化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引言
二、统一财经:财政集权的起点
三、集权下的分权:在频繁博弈中实现动态平衡
第八章 工业化视角下农村税费制度与农民负担的历史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税费负担情况的演变
二、工业化启动与农业剩余提取:集体组织下农民税费负担的“隐性化”
三、工业化进程中的“反哺”与制度补偿
四、结论
附录:
第九章 新中国的工业化、政府投资行为与产业结构演进
一、引言
二、政府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三、直接的干预与介入: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投资
四、从直接主导转向间接调控的政府行为
五、转变中的政府:产业结构演进中的政府行为
第十章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新中国的乡村工业化进程
一、新中国乡村工业化的探索和毛泽东关于乡村工业化的思想
二、六七十年代乡村工业化的探索与社队企业的蓬勃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工业化与乡镇企业的崛起
四、乡镇企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五、中国乡村工业化的温州模式
六、中国乡村工业化的苏南模式
第十一章 存量变革与增量创新:新中国农业信贷体制的历史演变
一、引言:农村金融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
二、从路径依赖到制度突破: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改革
三、市场准入与风险控制: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四、增量改革与资本整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五、结论:中国农村改革的传统智慧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构建
第十二章 从全面介入到两权分离: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与制度创新
一、引言
二、从全面介入到两权分离:新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演变
三、四重转变:新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演进特征
四、结论
第十三章 地方政府行为与民间金融演进:以温州为核心的微观史学考察
一、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
二、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三、地方政府行为与民间金融发展(一):温州钱庄
四、地方政府行为与民间金融发展(二):温州典当业
五、地方政府行为与民间金融发展(三):温州钱会和非金融机构借贷
六、结论
下篇 “中国模式”的历史反思
第十四章 反思“中国模式”:内涵、争议与演进
一、引言:“中国模式”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转型”
二、“中国模式”研究中的新动向
三、现代化路径的多元性—“中国模式”的历史价值
四、结论:“中国模式”研究之再认识
第十五章 独立自主与批判吸收——探索中国道路与反思苏联模式
一、独立自主与批判吸收—毛泽东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和对苏联模式的系统反思
二、中国道路的起点:过渡时期的体制特征、哲学渊源及其经济遗产
三、不能割裂两个时代:邓小平渐进式改革与毛泽东渐进式过渡的内在联系
第十六章 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一、引言:对经济体制变迁的不同模式的反省
二、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起点与基本条件
三、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传统智慧
四、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若干检讨和未来方向探讨
后 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