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维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论电子书

怎样看待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史?怎样评价前30年的探索?中国经济未来出路在哪?本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售       价:¥

纸质售价:¥70.70购买纸书

7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王曙光 王丹莉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01-01

字       数:122.6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三部曲系列著作(包括《维新中国》、《计划中国》、《复兴中国》)的*部,其宗旨是从宏观的经济制度变迁史的视角,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近七十年的经济发展和制度探索行理论上的系统梳理。本书以系列专题的形式,对新中国的经济过渡和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探索与演变、新中国工业化的路径选择与结构演等重大问题行了深的理论解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模式的内涵与争议行了全方位的深探讨,从“制度-目标-路径-文化”四维视角全面剖析了新中国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br/>【推荐语】<br/>怎样看待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史?怎样评价前30年的探索?中国经济未来出路在哪?本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br/>【作者】<br/>王曙光,山东莱州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至今。已出版著作《中国农村》、《天下农本》、《问道乡野》、《普惠金融》、《农行之道》、《告别贫困》、《金融减贫》、《金融伦理学》、《金融发展理论》、《乡土重建》、《草根金融》、《农村合作医疗与反贫困》、《经济转型中的金融制度演》、《农村金融学》、《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学反思札记》等二十余部,发表经济学论文百余篇。 王丹莉,内蒙古赤峰市人,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研究,现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农村经济史。曾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出版专着《银行现代化的先声——中国近代私营银行制度研究(1897-1936)》等数部,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并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br/>
目录展开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再现、反思与多元融合 ——经济史学方法论刍议 (代序)

一、历史学:再现与反思

二、历史与历史哲学

三、历史学:科学还是艺术

四、史料/史实的辨析

五、历史的量化方法

六、多元方法的融合

上篇 经济过渡和计划经济的探索

第一章 经济过渡与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奠基:以社会主义改造为核心

一、引言: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二、经济恢复与过渡时期的初步探索与渐进式过渡战略的开创

三、经济赶超、动态平衡与渐进赎买式的资本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四、中国的过渡经济学:社会主义改造与渐进式社会革命

五、结论

第二章 制度、技术与文化变迁的路径选择:土地改革与合作化的激进主义与渐进主义

一、民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和农村发展思想的争议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农村社会革命的四次争论及其评价

三、农村制度变革的路径选择:毛泽东的农村社会革命思想

四、农村技术变革的绩效与文化变革的影响

五、结论

第三章 从“非自觉”到“自觉”:中国农民合作百年历程反思

一、引言: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

二、始于“非自觉”: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农民合作

三、国家行为与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合作

四、从“非自觉”到“自觉”: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合作

五、结论:农民自觉与内生合作

第四章 从合作化运动到新型农民合作:契约—产权视角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新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长期演进及其解释

二、“契约—产权假说”与农业合作化绩效:争议和经验(1949—1978)

三、从契约—产权视角看新型农民合作社的兴起及制度特征(1979—2009)

四、结论:农民合作社历史演进的经验教训:契约—产权关系与政府扶持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理想国”试验: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及其历史遗产

一、从高级社到人民公社:“大跃进”与迅猛的人民 公社化

二、以土地集中为标志的农民合作:人民公社的制度安排

三、人民公社时期的制度调整

四、人民公社的制度绩效

五、结论:人民公社的历史遗产

第六章 “弹性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探索、运作特征与未来展望

一、引言:过渡经济学中的计划与市场

二、毛泽东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的理解

三、刘少奇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对计划和市场关系方面的观点

四、陈云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确立初期的“计划—市场”观

五、李富春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关系的观点

六、“弹性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伟大试验:前提要素、运行特征与“试错—自我调节”机制

中篇 工业化与制度创新

第七章 集权与分权:工业化初期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引言

二、统一财经:财政集权的起点

三、集权下的分权:在频繁博弈中实现动态平衡

第八章 工业化视角下农村税费制度与农民负担的历史解读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税费负担情况的演变

二、工业化启动与农业剩余提取:集体组织下农民税费负担的“隐性化”

三、工业化进程中的“反哺”与制度补偿

四、结论

附录:

第九章 新中国的工业化、政府投资行为与产业结构演进

一、引言

二、政府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三、直接的干预与介入: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投资

四、从直接主导转向间接调控的政府行为

五、转变中的政府:产业结构演进中的政府行为

第十章 从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新中国的乡村工业化进程

一、新中国乡村工业化的探索和毛泽东关于乡村工业化的思想

二、六七十年代乡村工业化的探索与社队企业的蓬勃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工业化与乡镇企业的崛起

四、乡镇企业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五、中国乡村工业化的温州模式

六、中国乡村工业化的苏南模式

第十一章 存量变革与增量创新:新中国农业信贷体制的历史演变

一、引言:农村金融改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

二、从路径依赖到制度突破:农村合作金融体系改革

三、市场准入与风险控制: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发展

四、增量改革与资本整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五、结论:中国农村改革的传统智慧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构建

第十二章 从全面介入到两权分离: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与制度创新

一、引言

二、从全面介入到两权分离:新中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演变

三、四重转变:新中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演进特征

四、结论

第十三章 地方政府行为与民间金融演进:以温州为核心的微观史学考察

一、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

二、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三、地方政府行为与民间金融发展(一):温州钱庄

四、地方政府行为与民间金融发展(二):温州典当业

五、地方政府行为与民间金融发展(三):温州钱会和非金融机构借贷

六、结论

下篇 “中国模式”的历史反思

第十四章 反思“中国模式”:内涵、争议与演进

一、引言:“中国模式”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转型”

二、“中国模式”研究中的新动向

三、现代化路径的多元性—“中国模式”的历史价值

四、结论:“中国模式”研究之再认识

第十五章 独立自主与批判吸收——探索中国道路与反思苏联模式

一、独立自主与批判吸收—毛泽东对中国道路的探索和对苏联模式的系统反思

二、中国道路的起点:过渡时期的体制特征、哲学渊源及其经济遗产

三、不能割裂两个时代:邓小平渐进式改革与毛泽东渐进式过渡的内在联系

第十六章 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一、引言:对经济体制变迁的不同模式的反省

二、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起点与基本条件

三、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传统智慧

四、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若干检讨和未来方向探讨

后 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