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再版译序
阿多诺的批判美学理论——代译序
一、如何走出这座迷宫?
二、文化产业批判
三、现代艺术的特殊职能
四、自律性与社会性的张力
五、未来美学的前景
目录
第一章 艺术、社会、美学
一、确定性的丧失
二、起源:一个虚假的问题
三、艺术的真理性、生命与死亡
四、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五、艺术的心理分析理论批判
六、康德与弗洛伊德论艺术
七、艺术欣赏
八、审美快乐主义与认识的福祉
第二章 情境
一、材料的分解
二、艺术去实质化
三、论文化产业批判
四、艺术作为表现苦难的语言
五、历史哲学与新事物
六、论不变性问题
七、实验(上篇)
八、为“诸种流派”辩护
九、“诸种流派”即各种世俗化流派
十、可造性与偶然性
十一、“二次反思”
十二、新事物与绵延
十三、整合辩证法与“主观意图”
十四、新事物、乌托邦与否定性
十五、现代艺术与工业生产
十六、审美理性与批评
十七、戒律
十八、实验(下篇)
十九、庄严性与不负责任
二十、黑色作为一种理想
二十一、论我们与传统艺术的关系
二十二、主体性与集体性
二十三、唯我论、模仿禁忌与成熟性
二十四、专长
二十五、表现与建构
第三章 丑、美与技术
一、论丑的概念
二、丑:丑的社会性相及其历史哲学
三、论美的概念
四、模仿与理性
五、论建构的概念
六、技术
七、功能主义辩证法
第四章 自然美
一、对自然美的责难
二、自然美即“步入野外活动”
三、文化景观
四、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联
五、对自然的感知在历史上遭到歪曲
六、审美感知是分析的结果
七、自然美作为一种历史停滞
八、确然的不可界说性
九、大自然作为一种调适密码
十、黑格尔批判自然美的原批判
十一、自然美向艺术美的过渡
第五章 艺术美:显形、精神化与直观性
一、“附加值”即表象
二、审美超越与祛魅
三、启蒙与震撼
四、艺术与反艺术
五、非存在物
六、形象性
七、“迸发”
八、集体形象内容
九、艺术即精神
十、艺术品的内在性与异质性
十一、论黑格尔的精神美学
十二、精神化辩证法
十三、精神化与混乱无序
十四、艺术直观性的悖论
十五、直观性与概念性
十六、艺术的似物性
第六章 幻象与表现
一、幻象的危机
二、幻象,意义与绝技
三、趋于幻象的救赎
四、和谐与不协和
五、表现与不协和
六、主体—客体与表现
七、表现作为一种语言特质
八、支配作用与概念知识
九、表现与模仿
十、内在性辩证法
第七章 谜语特质、真理性内容与形而上学
一、对神话的批评与救赎
二、模仿的与昏庸的
三、是何缘由?
四、谜语特质与知解
五、“无物存留不变”
六、谜语、涂抹与阐释
七、借模仿予以阐释
八、“阻碍”
九、碎片性超越
十、谜语,绝对与真理性内容
十一、关于艺术品的真理性内容
十二、艺术与哲学
十三、艺术的集体性内容
十四、真理性作为非幻象性事物的幻象
十五、对死亡的调和与模仿性适应
十六、艺术参与模糊的事物
第八章 连贯与意义
一、逻辑性
二、逻辑,因果关系与时间
三、无目的的目的性
四、形式
五、形式与内容
六、表达清晰的概念(上篇)
七、论素材概念
八、论题材概念
九、意向与内容
十、意向与意义
十一、意义的危机
十二、和谐的概念与封闭的意识形态
十三、肯定方式
十四、古典主义批判
第九章 主体—客体
一、主客体二分法的歧义性与美感的观念
二、康德的客观性概念批判
三、靠不住的平衡
四、语言特质与集体性主体
五、论主客体的辩证法
六、“天才”
七、原创性
八、幻想与反思
九、客观性与物化
第十章 艺术品理论断想
一、审美体验与艺术品的过程本质
二、短暂性
三、人工制品与起源
四、艺术品作为单子:内在分析
五、艺术与艺术品
六、“可理解性”与历史的构成意义
七、对象化与分离的需求
八、一与多
九、紧凑的概念
十、成就
十一、“深度”
十二、表达清晰的概念(下篇)
十三、澄清进步的概念
十四、生产力的发展
十五、艺术品的转型
十六、阐释、评论与批评
十七、真理性内容与历史
十八、自然与艺术中的崇高
十九、崇高与游戏
第十一章 共相与殊相
一、唯名论与艺术体式的消失
二、古代审美体式评述
三、哲学史与常规
四、论风格概念
五、艺术的进步
六、艺术史的非同质性
七、进步与掌握素材
八、“技巧”
九、工业时代的艺术
十、唯名论与开放性形式
十一、建构:静与动
第十二章 社会
一、艺术的双重本质:社会现实与自律性
二、艺术的拜物性
三、接受与制作
四、选材;艺术主题;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五、艺术作为一种行为模式
六、意识形态与真理性
七、“应负责任”
八、关于现代艺术的接受
九、艺术与社会的调解
十、净化观批判;艳俗与庸俗
十一、艺术的实践态度
十二、影响,生命经验与“震颤”
十三、义务
十四、唯美主义,自然主义,贝克特
十五、反对受操纵的艺术
十六、艺术在今日依然可能吗?
十七、自律性与他律性
十八、政治抉择
十九、进步人士与反动分子
二十、艺术与哲学的贫困
二十一、艺术与客体的首要作用
二十二、唯我论与伪调和的问题
附录一 补遗
附录二 艺术起源断想——补论
附录三 初稿导言
一、传统美学的废退
二、论朴素性的变化作用
三、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的不相容性
四、艺术品的真理性内容与拜物特征
五、对美学的迫切需要
六、美学作为形而上学的庇护所
七、审美经验作为一种客观知性形式
八、美学理论与作品的内在分析
九、审美经验的辩证法
十、共相与殊相
十一、现象学探源批判
十二、黑格尔美学透视
十三、美学的不安全性
十四、形式美学与物质美学(上篇)
十五、形式美学与物质美学(下篇)
十六、方法论、“二次反思”与历史
编者后记
术语对照表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