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是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营造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协作体系是新时代提升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本书从理论、实践、动机、过程、效果及其机制模式六个方面构建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本土化分析框架,对于社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及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实践指南,也是深探寻立体化、多层次、多利益、泛资源、多主体的社区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治理创新模式的重要力作。
售 价:¥
纸质售价:¥55.3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前折页
书名页
版权
前言
目录
基础篇 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基础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理论基础
1.3.1 基础理论支撑
1.3.2 核心概念体系
第2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演进及结构
2.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演进
2.1.1 萌芽阶段(1949—1977年)
2.1.2 起步探索阶段(1978—1990年)
2.1.3 中期发展阶段(1991—1999年)
2.1.4 普及推广阶段(2000—2009年)
2.1.5 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2.2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功能作用
2.2.1 主体互动,扩大供给空间
2.2.2 协同合作,提升供给效能
2.2.3 多方驱动,促进供需平衡
2.2.4 有序分工,发挥优势互补
2.2.5 需求导向,推动社区和谐
2.3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结构
2.3.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环节构成
2.3.2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构成
2.4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主体角色
2.4.1 政府部门角色和职责
2.4.2 市场营利组织角色和职责
2.4.3 社区非营利组织角色和职责
2.4.4 社区自治组织角色和职责
2.4.5 社区居民角色和职责
2.5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环节
2.5.1 建设决策环节
2.5.2 建设实施环节
2.5.3 运营维护环节
2.5.4 消费环节
2.6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流程
2.6.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原理
2.6.2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应链管理的节点和流
2.6.3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流程结构分析——以社区物业公共服务供给为例
2.6.4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5F供应链管理方法和工具
第3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实存状况:实证分析
3.1 研究方案设计
3.1.1 调查对象的确定
3.1.2 调查范围的确定
3.1.3 调查数量的确定
3.1.4 调研方法
3.1.5 调查问卷设计
3.2 调研实施
3.2.1 预调研与问卷修正
3.2.2 正式调研与问卷回收
3.3 样本统计特征
3.4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现状分析
3.4.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满意度
3.4.2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需匹配性
3.4.3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效率性
3.4.4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合力性
3.4.5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专业性
3.4.6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监督性
第4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现实问题:理论分析
4.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需失配
4.1.1 时间滞后性
4.1.2 空间破碎性
4.1.3 结构差异性
4.1.4 选择被动性
4.2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低效
4.2.1 政府导向偏离
4.2.2 社会参与不足
4.2.3 居民参与受阻
4.2.4 供给管理短板
4.2.5 供给环节迟滞
4.3 供给主体功能角色偏差
4.3.1 权力分配不均
4.3.2 责任界限不清
4.3.3 公私边界混淆
4.4 多环节多主体协同乏力
4.4.1 信息协同
4.4.2 环节协同
4.4.3 主体协同
4.5 管控流程非规范
4.5.1 业务流
4.5.2 工作流
4.5.3 信息流
4.5.4 资金流
4.6 价值导向虚构
4.6.1 横向维度
4.6.2 纵向维度
4.6.3 内涵偏颇
4.6.4 导向偏差
4.7 激励与约束匮乏
4.7.1 社会参与不足
4.7.2 居民参与不足
4.7.3 政府管理不善
4.8 主体一体化割裂
4.8.1 利益诉求背离
4.8.2 价值导向模糊
4.8.3 管理机制短板
4.9 社会资本弱化
4.9.1 社会环境不良
4.9.2 主体关联松散
4.10 信息非对称和碎片化
4.10.1 信息非对称
4.10.2 供需不匹配
4.10.3 信息碎片化
4.11 管控评估缺失
4.11.1 评估体系不健全
4.11.2 社会机构难介入
4.11.3 评估目标不准确
4.11.4 管控机制不完善
第5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治理逻辑
5.1 多重治理逻辑: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的三种逻辑及其行为
5.1.1 国家的逻辑——以供给均等化为目标的科层逻辑
5.1.2 市场的逻辑——以利益共生为基点的经济逻辑
5.1.3 社区的逻辑——以需求满足为出发点的权利逻辑
5.2 现实困厄:三种治理逻辑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结果
5.2.1 向上负责——路径依赖式的行政化治理
5.2.2 权责和供需失衡——机制缺失下的治理弊端
5.2.3 迭绎循环——科层组织压力下的治理困厄
5.3 理性选择: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治理模式
5.3.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治理模式的要素和表征
5.3.2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治理模式的“四度”制度设计
5.3.3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多元互动治理模式的运行机理
关系篇 利益相关者关系
第6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利益相关者框架
6.1 相关范畴与理论界定
6.1.1 利益相关者内涵
6.1.2 利益相关者分类
6.1.3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发展
6.2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利益相关者多维分类和角色功能
6.2.1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利益相关者内涵界定
6.2.2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利益相关者多维分类和角色功能
6.3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利益相关者的复合协同治理
6.3.1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利益相关者导入复合协同治理新视角
6.3.2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利益相关者治理凸显社会复合和协同互构的核心特征
6.3.3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利益相关者治理能够消解单一主体失灵
6.3.4 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利益相关者治理创新社会复合供给模式
第7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利益相关者诉求
7.1 样本区选择与分布
7.2 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研究方法
7.2.1 利益诉求指标选择
7.2.2 数据来源及样本统计特征
7.3 利益诉求的重要性排序分析
7.4 利益诉求认知的偏差分析
7.4.1 利益相关者对社区居民利益诉求认知偏差
7.4.2 利益相关者对私营机构利益诉求认知偏差
7.4.3 利益相关者对社区组织利益诉求认知偏差
7.4.4 利益相关者对政府部门利益诉求认知偏差
第8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利益相关者关系
8.1 基层政府、私营机构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博弈关系
8.1.1 私营机构与基层政府
8.1.2 私营机构与社区居民
8.1.3 社区居民与基层政府
8.2 基层政府、营利组织和社区居民之间的动态博弈分析
8.2.1 私营机构与基层政府的动态博弈
8.2.2 私营机构与社区居民的动态博弈
8.2.3 社区居民与基层政府的动态博弈
8.3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行为集合”分配博弈分析
8.3.1 设定模型
8.3.2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均衡分析
8.3.3 结论和讨论
8.4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博弈分析
8.4.1 社区公共物品系统内供给企业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分析
8.4.2 社区公共物品系统内政府与供给企业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分析
8.4.3 社区公共物品系统内社会组织、居民与供给企业主体间的协同关系分析
8.4.4 结论及建议
第9章 政府与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联动关系
9.1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联动逻辑多视角解读
9.1.1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联动的“闭环逻辑”
9.1.2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的“多主体协同逻辑”
9.1.3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的“多层次耦合逻辑”
9.2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联动的现实问题表征考察
9.2.1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联动的脱节
9.2.2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联动的失轨
9.2.3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联动失措
9.3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联动发展的立体化路径构建
9.3.1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多维对接”路径
9.3.2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点—线—面”联动路径
9.3.3 政府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发展“三维一体”协同路径
动力篇 驱动机理及要素
第10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动力因素
10.1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的动力学特征
10.2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因果关系分析
10.2.1 影响协同供给效率的分析框架
10.2.2 影响协同供给效率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10.2.3 影响协同供给效率因果关系总图
10.3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的动力因素
10.3.1 内外结合驱动:政策扶持和引导
10.3.2 主体均衡激励:绩效考核与评估体系
10.3.3 合作共育共赢:自身能力建设和运营管理
10.3.4 供需对称契合:信息交互与共享
10.3.5 核心理念使命:公共利益价值导向
第11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影响因素
11.1 研究假说的提出
11.2 多元logistic分析简介
11.3 变量选择及定义
11.4 信度和效度检验
11.4.1 信度检验
11.4.2 效度检验
11.5 logistic回归分析
11.5.1 模型适用度检验
11.5.2 拟合优度检验
11.5.3 影响因素分析
模式篇 价值链下的协同供给模式及机制
第12章 基于价值链的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网络模型
12.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理论探究
12.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内涵及特征
12.2.1 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的内涵
12.2.2 公共物品价值链供给治理的特征
12.3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生成效应
12.3.1 公共物品供给侧创新发展的整体性治理及协同机制
12.3.2 共同价值创造的价值链供给生态圈和差异化优势
12.3.3 公共物品供需匹配及无缝衔接的三重效应
12.3.4 效能和价值双重目标框架下的“三性”治理逻辑
12.4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发展趋势及其行动原则
12.4.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发展趋势
12.4.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的行动原则
12.5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网络分析
12.5.1 价值链网络化范型及其对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管理的影响
12.5.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主体要素分析
12.5.3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节点(环节)分析
12.5.4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流程解构
12.6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网络模型构建
12.6.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价值系统分析
12.6.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网络构建基础
12.6.3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网络模型
第13章 基于价值链的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模式
13.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3.1.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的必要性
13.1.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的可行性
13.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方式及特征分析
13.2.1 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协同方式及特征
13.2.2 政府组织与市场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协同方式及特征
13.2.3 社会组织与市场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协同方式及特征
13.2.4 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协同方式及特征
13.2.5 社区自治组织与市场及社会组织的公共物品供给协同方式及特征
13.3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模式类型及复合运用
13.3.1 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模式及复合运用
13.3.2 企业主导的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模式及复合运用
13.3.3 社会组织主导的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模式及复合运用
13.3.4 社区自主主导的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模式及复合运用
13.4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模式构建
13.4.1 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模式构建系统要素分析
13.4.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模式运行适用条件
13.4.3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的模式构建
第14章 基于价值链的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机制
14.1 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机制的理论回顾
14.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机制问题
14.2.1 价值导向缺失
14.2.2 利益分配失衡
14.2.3 信息共享孤岛
14.2.4 激励驱动失效
14.2.5 风险防控失能
14.2.6 协调互信脆弱
14.3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机制内涵及构架
14.3.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机制内涵
14.3.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机制构架
14.4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机制内容
14.4.1 引导服务机制
14.4.2 利益分配机制
14.4.3 资源配置机制
14.4.4 信息共享机制
14.4.5 沟通互信机制
14.4.6 主体一体化链接机制
14.4.7 主体驱动机制
14.4.8 风险防控及监管机制
第15章 基于价值链的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
15.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理论分析
15.1.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内涵
15.1.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研究回顾
15.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协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5.2.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指标特点
15.2.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方法体系分析
15.2.3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15.3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实施
15.3.1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5.3.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数据处理
15.4 实证分析
15.4.1 调查对象的确定
15.4.2 基于价值链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绩效评价分析
15.4.3 协同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对策篇 引导策略和管理对策
第16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引导策略
16.1 深化政府引导支持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建设
16.1.1 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生产
16.1.2 推进非营利组织的培养
16.2 构建社区公共物品信息化管理机制
16.2.1 构建信息共享网络平台
16.2.2 建立扁平化信息传递结构
16.2.3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16.3 完善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监督和激励体系
16.3.1 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监督体系
16.3.2 构建公共物品评估指标体系
16.3.3 完善社区奖罚制度和激励措施
16.4 强化多元主体间公共利益价值导向
16.4.1 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导向
16.4.2 培育协同合作精神
16.4.3 建立完善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16.4.4 优化利益表达渠道
16.5 增强信任互惠的社区资本关系网络
16.5.1 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
16.5.2 注重社区信任体系建设
16.5.3 完善社区相关规范
第17章 城市社区公共物品协同供给管理对策
17.1 树立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导向
17.2 增加价值链系统各环节的公共财政投入与金融支持
17.3 加强社区公共物品自主供给
17.4 完善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功能分工和协作体系
17.5 加强公共物品风险防控与监管
17.6 形成多元化驱动激励体系
17.7 提升公共物品投入产出效能
参考文献
后折页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