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现代军事制度研究——以中华民国军事制度为主线的考察(1924—1949)(全二册)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41.50购买纸书

6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田玄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0-08-03

字       数:74.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史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这是一部系统地论析民国时期主要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事制度的专著。内容涵盖了军事制度的主要方面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领导体制、军事人事制度、军队党控和政治工作制度、军队管理、军事教育与训练、兵役制度、军事后勤制度等,同时剖析了民国政权的性质特征及其在军事制度方面的体现和嬗变。书中提出了关于民国政治和军事的若干新见解、新观。如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在本质上并非为一个“党治”政权,而是“一个具有特异性的官僚军人政权”的观;关于民国时期军人干政现象的一系列新论断;关于民国时期军事利益集团的历史层面上的描述和理论上的论析;关于军事派系集团与军事制度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关于军事制度、军事体制的“运作”概念的提出和对于历史运作过程的新论断。     全书引用了为数众多的民国政府政治、军事档案,其中不少是首次披露。一大批历史亲历者的回忆录和口述史料的运用,增加了文字的生动性。<br/>【作者】<br/>田玄,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曾长期担任军事科学院军史部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军事史、军事制度研究、中共党史、军史研究。著有《中国抗日战争军政组织史》、《中国抗日战争战略指导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等,发表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数十篇。<br/>
目录展开

上册

导论 关于中华民国军事制度研究的总说

第一节 本书的写作意义与研究范围、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价值与范围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第二节 研究现状、架构、重点与学术创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重点及学术创新

第三节 军事政治学(文武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一、1930—1940年代军事政治学(文武关系理论)研究评述

二、1950—1970年代军事政治学(文武关系理论)研究评述

三、1980年代军事政治学(文武关系理论)研究评述

四、1990年代军事政治学(文武关系理论)研究评述

第一章 中华民国军事领导体制

第一节 苏俄“以党领军”军事领导体制的引入与摒弃

一、苏俄“以党领军”军事领导体制的引进

二、“以党领军”军事体制构建的困境

(一)军人领袖迫使政府元首放弃政府和最高统军领导权

(二)军人领袖迫使执政党和政府军事统御者放弃军事指挥权

(三)军人领袖迫使政党领袖放弃党和最高军事领导权

三、“以党领军”军事领导体制的摒弃

第二节 普鲁士式军事领导体制的借鉴

一、普鲁士式军事领导体制的移植

(一)军人领袖掌控军事领导体制统帅权

(二)排除“文人控军”的可能机遇

(三)确立军事领导体制中军人领袖为统帅的合法化

二、普鲁士式军事领导体制移植后的绩效

(一)仅具有外在的架构模仿

(二)形式体制性混乱

(三)非俄式军事委员会设置

三、普鲁士式军事领导体制移植后的影响

(一)导致军国主义化的趋向

(二)导致军人干政程度的加深

第三节 欧美式“民主化”军事领导体制的改革

一、战后欧美式“民主化”军事领导体制构建的由来

(一)美英等国际政治力量的“民主化”压力

(二)苏联对于中共的“民主化”政治发展的压力

(三)国内民主党派(第三种力量)的“民主化”压力

二、欧美式“民主化”军事领导体制的构建

(一)军事行政组织机构的构建

(二)军令组织机构的构建

三、欧美式“民主化”军事领导体制改革的实质

第二章 中华民国武装力量体制编制

第一节 武装力量体制编制的制度构建

一、武装力量的指挥体制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武装力量指挥体制

(二)战前的武装力量指挥体制

(三)战时的武装力量指挥体制

(四)战后武装力量指挥体制

二、武装力量的陆军体制编制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陆军编制

(二)战前的陆军编制

(三)战时的陆军编制

(四)战后的陆军编制

三、武装力量的海空军体制编制

(一)国民革命时期的海空军编制

(二)战前海空军的编制

(三)战时海空军的编制

(四)战后海空军的编制

四、武装力量的地方军和武装警察部队

第二节 武装力量体制编制的运作

一、武装力量指挥体制的运作

(一)战前武装力量指挥体制的运作

(二)战时武装力量指挥体制的运作

(三)战后武装力量指挥体制的运作

二、武装力量的陆军编制体制的运作

(一)战前陆军编制体制的运作

(二)战时陆军编制体制的运作

(三)战后陆军编制体制的运作

三、海空军编制体制的运作

第三节 武装力量编制体制整合的历史借鉴

一、“文人统军”军事领导体制是武装力量编制体制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一)“文人领军”军事领导体制下的武装力量体制编制体系是国家政治稳定的保证

(二)武装力量编制体制必须严格控制在“文人领军”军事领导体制的框架内

二、武装力量体制编制构建必须符合本国地理、人口、国情和军事斗争对象需要

(一)武装力量编制体制构建必须适应本国人口、地理状况

(二)武装力量编制体制构建必须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

第三章 中华民国军事管理制度

第一节 武装力量管理制度的构建

一、军事勋奖制度的构建

(一)战前军事勋奖制度的构建

(二)战时军事勋奖制度的构建

(三)战后军事勋奖制度的构建

二、军事惩戒制度的构建

(一)战前军事惩戒制度的构建

(二)战时军事惩戒制度的构建

(三)战后军事惩戒制度的构建

三、其他军事管理制度的构建

第二节 军事管理制度的运作

一、军事勋奖制度的运作

(一)战前军事勋奖制度的运作

(二)战时军事勋奖制度的运作

(三)战后军事勋奖制度的运作

二、军事惩戒制度的运作

(一)战前军事惩戒制度的运作

(二)战时军事惩戒制度的运作

(三)战后军事惩戒制度的运作

第三节 武装力量管理制度改革进程中的折冲

一、民国军事管理制度的现代性及其特征

(一)民国军事管理制度是异质性的

(二)民国军事管理制度是形式主义的

(三)民国军事管理制度是重叠性的

二、民国军事管理制度现代化的困惑与障碍

(一)对于中西军事文化本质的认识不足

(二)对于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水平的认知不足

(三)对于军人改革者内部的旧势力的对立认知不足

(四)对于思想行为的现代化的极端重要性认知不足

第四章 中华民国军事人事制度

第一节 现代军事人事行政制度的构建

一、军事人事任用范围、等级、资格、限制及程序制度的建立

(一)军事人事任用范围

(二)军事人事任用等级

(三)军事人事任用资格

(四)军事人事任用限制

(五)军事人事任用程序

二、现代军事人事升迁调补章规的建立

三、现代军事人事考绩制度的建立

四、现代军事抚恤制度和福利制度的建立

五、军人退(除)役及转业和遣返制度的建立

(一)军人退役除役及复员转业规制的建立

(二)军人退(除)役俸及赡养金规制的建立

(三)军用文员的特殊安置章规的建立

(四)军人遣返规制的建立

第二节 军事人事行政制度的运作

一、军事人事任用制度的运作

(一)现代军事人事任用范围未能得以有效控制

(二)现代军事人事任用等级章制未能得以应有的遵守

(三)现代军事人事任用资格制度未得以遵守

(四)军事人事任用限制章制未能得以切实的掌握

(五)现代军事人事任用程序章制未能得以履行

二、军事人事升迁调补的运作

(一)军事人事任职分发的运作

(二)军事人事升迁的运作

(三)军事人事调补的运作

三、现代军事人事考绩制度的运作

四、军人抚恤与军人福利制度的运作

五、军人退(除)役及转业遣返制度的运作

(一)战前军人退(除)役及转业遣返制度的运作

(二)战时军人退(除)役及转业遣返制度的运作

(三)战后军人转业制度及退(除)役和遣返制度的运作

第三节 现代军事人事行政制度的基础性、功能性、结构性分析

一、现代军事人事基础中的军事派系基础的影响

(一)地理基础这一非正式人事基础的影响

(二)学缘基础这一非正式人事基础的影响

(三)旧属基础这一非正式人事基础的影响

二、现代军事人事功能中的军事派系功能的影响

(一)派系非正式人事功能与新军兵种及改制

(二)派系非正式人事功能与“中央化”

(三)派系非正式人事功能与去“中央化”

三、现代军事人事结构中的军事派系结构的影响

(一)派系结构作为内部权力结构的影响

(二)派系结构作为内部利益结构的影响

(三)派系结构作为内部行为结构的影响

下册

第五章 中华民国军事制度中的党控及政工制度

第一节 党控及政工制度的建立

一、党控及党代表制度的建立

(一)国民革命时期党控及党代表制度的构建

(二)战前党控制度的构建

(三)战时党控制度的构建

(四)战后党控制度的构建

二、政治工作制度的构建

(一)国民革命时期政治工作制度的构建

(二)战前政治工作制度构建

(三)战时政治工作制度的构建

(四)战后政治工作制度的构建

第二节 党控及政工制度的运作

一、党控及党代表制度的运作

(一)国民革命时期党控及党代表制度的运作

(二)战前党控制度的运作

(三)战时党控制度的运作

(四)战后军中党控制度的运作

二、政治工作制度的运作

(一)国民革命时期政治工作制度的运作

(二)战前政工制度的运作

(三)战时政治工作制度的运作

(四)战后政工制度的运作

第三节 非政党动员型体制下党控及政工制度的困境

一、党控及政工制度非体制生态下的排斥性

(一)从政党动员型体制专属性规定而言,党控及政工制度不具有民国这一官僚军人政体的专属性特征

(二)从政党动员型体制运作规则而言,民国时代军中党控及政工制度由于缺失政党制度化和军人政治化两项基本生长条件,而使得党控及政工制度无法真正融入军中

二、党控及政工制度非体制状态下绩效的有限性

(一)从中国国民党的党结构及党国关系而言,党控及政工制度并不能提升民国军人干政威权主义政权的政治稳定性

(二)从中国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类型而言,并不能持久保持党控及政工制度的应有效能

第六章 中华民国兵役制度

第一节 现代兵役制度的构建

一、兵役法规章制的制定和修订

(一)战前兵役制度的构建

(二)战时《兵役法》的配套和修订

(三)战后兵役章制的修订

二、役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演变

(一)战前役政组织机构的设立

(二)战时役政组织机构的演变

(三)战后役政组织架构的设置

第二节 兵役制度的运作

一、实施《兵役法》的运作

(一)培训现代兵役干部队伍

(二)宣传现代兵役价值理念

(三)建立兵役监察与考核机制

二、兵员征募的运作

(一)征集普通兵员

(二)释放监犯调服军役

(三)招募志愿兵

(四)在游击区募集壮丁

(五)实行士绅、公务员子弟当兵制度

(六)动员在校学生参军

三、兵员补充的运作

(一)兵役管区配军制度的运作

(二)兵员输送的运作

(三)新兵训练的运作

四、国民兵训练的运作

(一)国民兵军训的机构设置

(二)国民兵的组织和训练

第三节 现代兵役制度强制性改革的经验

一、兵役制度强制性改革的必要性

二、兵役制度强制性制度改革的收入效应

(一)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

(二)政府上层与中下层主体行为的冲突性

(三)强制性兵役制度改革必然导致高昂交易成本

(四)非正式约束的刚性

三、强制性兵役制度变迁替代效应的产出及其原因

(一)追求国家发展上的政治利益

(二)科学知识准备不足

(三)变革速度过急的强调

第七章 中华民国军事后勤制度

第一节 现代军事后勤制度的构建

一、军事后勤总部、战区及部队体制

(一)战前总部后勤、战区后勤和部队后勤体制

(二)战时总部、战区及部队后勤体制

(三)战后联合勤务体制

二、军需供给制度

(一)战前的军需供给制度建设

(二)战时的军需供给制度建设

(三)战后的军需供给制度建设

三、兵工制度

(一)战前的兵工制度建设

(二)战时兵工制度的建设

(三)战后的兵工制度建设

四、军事运输制度

(一)战前军事运输制度建设

(二)战时军事运输制度建设

(三)战后军事运输制度建设

五、军事卫生制度

(一)战前军事卫生制度建设

(二)战时军事卫生制度建设

(三)战后军事卫生制度建设

第二节 军事后勤制度的运作

一、军事后勤体制的运作

(一)战前军事后勤体制的运作

(二)战时军事后勤体制的运作

(三)战后军事后勤体制的运作

二、军需供给制度的运作

(一)战前军需供给制度运作

(二)战时军需供给制度运作

(三)战后军需供给制度的运作

三、兵工制度的运作

(一)战前兵工制度运作

(二)战时兵工制度的运作

(三)战后兵工制度的运作

四、军事运输制度的运作

(一)战前军事运输的运作

(二)战时军事运输制度的运作

(三)战后军事运输制度的运作

五、军事卫生制度的运作

(一)战前军事卫生制度运作

(二)战时军事卫生制度的运作

(三)战后军事卫生制度的运作

第三节 民国军事后勤现代化的借鉴

一、军事后勤现代化必须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基础

(一)军事后勤的现代化对于国家安危和武装力量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力

(二)军事后勤现代化必须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基础

二、先进科技及自主生产能力是军事后勤现代化的前提

(一)科学技术是建设军事后勤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二)建设现代化军事后勤必须重视自主生产能力的提升

结语 转型社会权力重构中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的变革取向

第一节 民国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的生成因素

一、社会和经济环境因素对于民国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生成的影响

二、政治文化现代化水平因素对于民国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的影响

三、世界性军人政权勃兴因素对于民国时代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的影响

四、近世中国军人干政生态因素对于民国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的影响

(一)传统中国社会以文控武的文武关系理念

(二)转型中国社会军事威权膨胀对于传统的悖反

(三)转型社会军人干政对于中国军人集团的影响

五、阶级利益因素对于民国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的影响

六、军人集团利益因素对于民国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的影响

(一)关于民国时代军人集团凝聚力与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

(二)关于军人集团接受军事教育之影响与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

(三)关于军人集团的财政预算与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

第二节 民国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一、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文人控军军事领导体制及军事制度是后发展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前提

二、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新型军事专业化发展路径是构建“以党领军”亦即文人统制军事制度的基本规则

三、确立科学、和谐和高效的政治发展目标,不断推进转型时代中国军事制度的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