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电子书

售       价:¥

1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吴晓华,孙长学等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01

字       数:19.5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本书课题组成员

总序

前言

目录

总 论 篇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难题补短板研究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概念内涵不断发展并凝聚成行动共识

(一)历史上的小康思想启蒙:对美好社会理想的孜孜向往

(二)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构想: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三)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深化: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的跨越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新进展

(一)经济建设:我国在全球经济版图和治理格局中的位势大幅上升

(二)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社会建设:提高居民收入、加强精准扶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改善社会治理有明显进步

(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五)民主法治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三、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变化

(一)经济逆全球化波澜再起,全球化带来的战略机遇期窗口收紧

(二)供需结构错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旧动力接续困难

(三)居民收入重新陷入增长乏力局面,中等收入群体获得感不足

(四)区域分化效应凸显,困难地区同步实现小康难度加大

(五)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人口红利衰减超预期

(六)公众生态环境权益意识觉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和现实存在差距

(七)各类风险加速积累隐患增大,警惕吞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四、指标完成进展与群众感受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完成情况

1.13个指标快于或等于预期均速

2.6个指标慢于预期均速

3.根据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综合判断,创新发展、居民收入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生态建设等四大领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指标

4.经济增速、户籍城镇化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等指标的后续演化态势值得高度关注

(二)群众普遍认为非经济目标在全面小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部分群众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一些局部性挑战

(四)群众普遍认为生态与文化是全面小康的主要短板

(五)经济发展动力质量和地区差距是百姓广泛关注的难题

五、需要着力补齐的9个短板

(一)研发投入强度作为短板指标一直未能达标

(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标是明面短板但实质短板是城镇化质量

(三)公共服务存在总量缺口老短板与质量结构新短板

(四)居民收入和财富差距不断加大隐含我国分配制度性短板

(五)经济金融与社会多重风险叠加凸显治理能力短板

(六)社会诚信缺失是制约小康质量的软短板

(七)食品药品安全是影响公众小康获得感的明显短板

(八)环境保护投入不足且存在未纳入监控的表外污染隐性短板

(九)改革推进和政策落实难是全面小康攻坚阶段的动力短板

六、尚需破解的7个难题

(一)破解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的难题

(二)破解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难题

(三)破解“单位人”向“网络人”转变的新社会治理难题

(四)破解不同层次民生需求都要满足的政策统筹难题

(五)破解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体制机制难题

(六)破解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难题

(七)破解正向激励不足与社会动力下降难题

七、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实施好三年收官阶段决胜举措

(一)完善补短板的机制,建立确保困难群体和困难地区脱贫到小康的系统性长效制度安排

1.提升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

2.探索鼓励设立跨省级行政单元的区域共享发展试验区

3.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差距

4.继续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5.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扶贫的重要内容,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民生帮扶

6.适度促进绿水青山地区人员迁徙流动

(二)提升补短板质量与结构,精准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短板

1.补齐研发投入不足的短板

2.补齐居民收入增长的短板

3.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4.补齐网络社会的治理短板

5.补齐城镇化的质量短板

6.补齐政府诚信短板

7.补齐社会诚信短板

8.补齐公共文化发展短板

9.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三)加强决胜阶段的各类风险治理,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1.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和管控机制

2.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加强防范化解风险的制度建设

3.通过多种方式针对性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风险

(四)创新解难题补短板的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激发各方面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活力

1.通过依法公平保护企业及企业家合法产权稳定企业家创新创业积极性

2.激发科技创新群体松绑减负增收的动力活力

3.破立两手抓全面推进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立、解、改、废

4.进一步健全规范公权力运行的制度笼子

5.全面提升诚信人的“信用资产”

6.充分释放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

7.为地方政府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结果导向的正向激励

8.鼓励地方进行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各种探索实践

(五)推进现代化战略带动全面小康转入高质量轨道,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衔接

1.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衔接

2.推动不同区域战略之间的衔接

3.关注两个百年目标之间的战略衔接

八、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及时纠正一些偏差

(一)纠正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等同于经济发展目标的偏差

(二)纠正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简化为定量目标的偏差

(三)纠正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为“同一水平小康”的偏差

(四)纠正按行政区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推进小康的偏差

(五)纠正用全国平均水平倒推小康目标或“被小康”的偏差

(六)纠正简单以大项目大工程及运动式推进小康的偏差

主要参考文献

专 题 篇

第二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国际新形势与新要求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国际新形势

(一)我国在世界经济版图和全球治理格局中的位势大幅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经济逆全球化波澜再起,全球化带来的战略机遇期窗口收紧

二、国际新议程对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一)高水平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为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

(三)《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动力

三、国际形势及要求的变化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

(一)逆全球化趋势下保护主义抬头可能给全面小康建设的经济目标带来不利影响

(二)实施新的全球性议程将有利于推动中国尽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四、国际新形势和新要求下我国应补齐的发展短板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一、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联系

(一)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涵与分析框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二、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资源配置效率总体较低

(二)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不高

(三)人民生活福祉有待提升

(四)生态文明建设亟待加强

三、客观把握、理性看待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指标的新变化

(一)部分指标出现下滑不能说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急剧下降

(二)辩证看待部分指标好转与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提高的关系

(三)部分指标不及预期凸显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短板

四、以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释放市场化改革红利

(二)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国家创新体系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速形成长效化生态保护制度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区域专题研究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区域研究进展

二、城乡人口结构的拐点性变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

三、区域分化效应凸显困难地区同步实现小康难度加大

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缓慢,城镇化质量成为实质性短板

五、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难题

六、加快城乡区域同步实现小康的几点建议

(一)探索跨省级行政单元的区域共享发展试验区,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弱化户籍城镇化率的考核任务,重点关注提升城镇化质量

(三)转变脱贫攻坚政策取向,更加关注产业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对脱贫群体的积极作用,提升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贫富差距难题研究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居民整体呈现持续增收态势,收入比不断缩小

1.城乡收入比不断下降,城乡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升

2.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明显低于西部地区

(二)高收入组分增收稳定,低收入组分增速有波动

(三)居民在资产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

(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任务艰巨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主要问题

(一)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外部环境堪忧

(二)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大

(三)低收入及边缘人口生存压力加大

(四)中等收入群体税负压力大、社会保障低

三、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影响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影响

1.橄榄型社会难建

2.极易形成贫穷的代际传递

3.社会不稳定风险加剧

四、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二)改革财税制度,规范初次分配

(三)推动农业创新发展,增加农业从业人员收入

(四)推动工资收入持续增长,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五)鼓励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在新经济中增加增收渠道

(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人力资本,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七)推进政府购买岗位,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

(八)发挥转移性收入功能,夯实民生托底保障

(九)推进扶贫开发精准化,有效帮扶支出型贫困家庭

(十)建立居民收入动态跟踪评估机制,加强危机预警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领域存在的难题短板研究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文化自信纳入“四个自信”体系之中

(二)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三)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二、文化领域的难题研究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根源分析

(三)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三、文化领域的短板研究

(一)存在的主要短板

(二)主要原因分析

(三)社会诚信缺失的破解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和难题研究

一、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二)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性与治理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加剧

二、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难题

(一)绿水青山地区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绿水青山地区脱贫攻坚不易、全面小康更难

三、加快补上生态环境治理短板的主要举措

(一)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二)加快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

(三)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激励机制

(四)发挥公众参与环境监管作用

四、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主要举措

(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

(二)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政策扶持体系

(三)努力做好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

(四)支持探索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

(五)适度促进绿水青山地区人员迁徙流动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难题补短板研究综述

一、关于全面小康面临内外部发展形势的判断

(一)全面小康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形势变化

(二)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国内发展形势的判断

二、关于如期实现全面小康面临发展中的难题

(一)经济发展方面的难题

(二)社会发展方面的难题

(三)文化发展方面的难题

(四)生态文明方面的难题

(五)制度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方面的难题

(六)实现全面小康面临的各类风险综述

三、关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短板研究综述

(一)全面小康涉及经济方面的短板

(二)全面小康涉及民生领域的短板

1.教育短板

2.医疗短板

3.社会服务短板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文化短板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短板

(五)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的短板

四、关于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地 方 篇

第九章 云南省:成绩斐然 难题待解

一、近五年来云南脱贫攻坚、绿色发展和开放辐射特点鲜明

(一)探索了我国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道路

(二)一系列国家战略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云南后发展地区的发展能力

(三)传统产业向多元化融合发展转型助推了云南经济发展后劲

(四)滇中城市群承载与聚集能力提升促进了云南区域发展格局加速优化

(五)“穷政府大手笔”保护治理生态环境并摸索出转型发展阶段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双兼顾”的新经验

(六)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新棋局有力拓展了国家战略新空间新内涵

(七)以发展促团结全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二、云南亟待破解的七大发展难题

(一)脱贫容易小康难

(二)经济徘徊增长难

(三)创新不足转型难

(四)青山银山转化难

(五)平台不够辐射难

(六)央地不顺财政难

(七)干事创业激励难

三、确保云南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建议

(一)加大西部绿色资源富集地区的战略谋划、制度供给与政策创新,促进生态环境优势资源转化为地方发展的财富之泉

(二)积极果断应对经济逆全球化新形势,发挥相对比较优势拓展我国向西向南辐射开放新空间

(三)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含金量,面向2030年新的战略着手研究建设高质量社会

(四)继续加大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从硬件基础设施改善向服务于人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

(五)全面培植干部干事创业、百姓安居乐业的新动力和最大同心圆

(六)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困难地区如期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第十章 云南省普洱市:“五效”“五难”与“五盼”

一、脱贫工作显“五效”

(一)产业扶贫“置富业”

(二)安居工程“治穷窝”

(三)发展教育“强素质”

(四)生态补偿“保利益”

(五)社保兜底“救困难”

二、基层干部存“五难”

(一)脱贫考核体系执行难

(二)扶贫涉农资金整合难

(三)扶贫机制措施创新难

(四)群众主体作用配合难

(五)业务经办管理落实难

三、贫困群众有“五盼”

(一)盼扶贫政策能够稳定持续

(二)盼收入水平能够持续提高

(三)盼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加大

(四)盼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

(五)盼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第十一章 四川省广安市:后发地区怎么看、怎么干?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安基层干部群众怎么看?

(一)从内涵看,受访者普遍认为非经济目标在全面小康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从预期看,近半受访者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需攻克一些困难

(三)从短板看,群众普遍认为生态与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短板

(四)从难题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和地区差距持续扩大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场战役助推广安解难题、补短板

(一)区域合作战:夯实合作机制,大力“声东击西”

(二)脱贫攻坚战:农村“脱贫摘帽”,城市“扶危助困”

(三)农村建设战:实施“分割包围”,实现“成片推进”

四、高度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任重道远,全面小康需谨防“低水平均衡”

(二)干事与创业的内在动力趋弱,全面小康需避免“动力源退化”

(三)政策衔接与制度设计不完善,全面小康需消除“制度性障碍”

五、后发地区加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脱贫易,小康难

一、调研背景与方式

二、脱贫易: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扶贫攻坚成效

(一)细化“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八有一超”精准施策助脱贫

(二)实施“造血式”扶贫计划,打造“双创双带”产业扶贫模式

(三)创新“三资配置·二元激活”模式,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建设

(四)实行“3+1”扶贫攻坚工作机制,强力推动扶贫攻坚全覆盖

(五)坚持“多措并举、因人施策”基调,群众对脱贫攻坚满意度高

三、小康难: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扶贫攻坚的难点

(一)扶贫攻坚短期目标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长远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贫困户脱贫后潜在返贫概率高

(三)石漠化地区贫困的恶性循环

(四)中央与地方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协同

(五)石漠化地区内外部战略资源的争夺

四、推动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扶贫攻坚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近远结合,重点构建推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标本兼治,重点建立现代化乡村贫困治理体系

(三)坚持软硬并补,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坚持上下协同,提高扶贫攻坚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率

(五)坚持内外联动,创新贫困地区生态移民搬迁新模式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