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现代战略之父哈特爵士战争战略经典代表作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3.80购买纸书

3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李德·哈特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01

字       数:154.5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军事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现代战略之父哈特爵士战争战略经典代表作,包括《战略论:间路线》《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战略论:间路线》在西方战史研究中具有崇高地位,是军事理论的书。因为此书,李德·哈特被西方奉为“军事理论教皇”。在《战略论:间路线》中,李德·哈特以深厚的军事理论和战史研究功底,通过分析世界历史上自希波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30场战争、280多次战役,得出一个结论:间路线战略是效果、为经济的战略形式。看似远和弯曲的路线,往往才是真正的“捷径”。在任何竞争中,只有败对手才能获胜。而在未克服对手的抵抗之前,应首先减弱他的抵抗,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引出自己的防线之外。这就是间路线战略的精髓所在。因此,“间路线”不仅是战争的定律,更是一个哲学上的真理,在战争之外,于人类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是一部独特的二战史,大部分来自李德·哈特在纽伦堡对德国高级将领的审讯记录。 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将与布卢门特里特、伦德施泰特、托马、克莱斯特、海因里希、一曼陀菲尔、施图登特等德国将领的谈话汇集起来,删繁就简,并在记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结论。 他让德国将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程的叙述者,这就是所谓的“山的那一边”——指代德军在二战中的心理和各项军事方针,由此本书记录的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直的证据,读者也能从德国将领的描述中感受当时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本书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精彩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次世界大战战史》是世界著名军事史学家、现代战略大师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详述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与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 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欧洲列强集团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国之力,投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 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壕沟阵地,成为列强意志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破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出世界新秩序的黎明。 兵灾遍及亚欧非三洲,炮火烟硝中,旧帝国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然而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或间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着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具通盘关照的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着。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目录展开

总目录

出版者的话

相关评论

译序

序言

《大战真相》原序

地图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战争缘起

第二篇 各方实力

第三篇 各方战争计划

第四篇 1914年——情势胶着

撤至马恩河

形势逆转

变动与僵持

俄国前线

海上与海外霸权

第一章 改变情势的马恩河会战

第二章 传奇的坦能堡会战

第三章 奥军终结者康拉德与伦贝格之战

第四章 第一次伊普尔之战

第五篇 1915年——一团僵局

远征达达尼尔海峡

德国军事行动

意大利第一次会战

征服塞尔维亚

萨洛尼卡远征军

美索不达米亚

1915年各国国内政争

第五章 达达尼尔计划的诞生

第六章 功亏一篑的加利波利登陆

第七章 毒气弥漫的伊普尔

第八章 不必要的卢斯会战

第六篇 1916年——不分胜负

1915年至1916年海战

第九章 凡尔登浴血包围战

第十章 布鲁西洛夫的攻势

第十一章 索姆河攻势

第十二章 多灾多难的坦克发展

第十三章 罗马尼亚的沦陷

第十四章 攻占巴格达

第十五章 日德兰海战

第七篇 1917年——战局紧绷

俄国的瓦解

意大利战场的突破

攻占耶路撒冷

东非的肃清

潜艇战告终

经济援助

空战

宣传战

第十六章 打打停停的阿拉斯攻势

第十七章 梅西讷之战

第十八章 通往巴斯青达之路

第十九章 坦克奇袭康布雷

第二十章 卡波雷托之战

全景:空中战争

第八篇 1918年——胜利的曙光

德军计划

大势逆转

保加利亚的崩溃

首度求和

兴登堡防线的裂缝

土耳其的崩解

奥地利的战败

西战场的落幕

第二十一章 最初的突破

第二十二章 弗兰德斯地区的突破

第二十三章 突破马恩河

第二十四章 第二次马恩河之战

第二十五章 德军的“黑日”

第二十六章 美吉多之战

第二十七章 圣米耶勒之战

第二十八章 默兹河—阿戈讷之战

后记

作者简介

出版者的话

相关评论

译者前言

序言

目 录

地图目录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香港的沦陷

菲律宾的沦陷

马来亚与新加坡的沦陷

缅甸的沦陷

锡兰与印度洋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东京空袭

珊瑚海会战

中途岛会战

中途岛以后的西南太平洋

新几内亚和巴布亚

瓜达尔卡纳尔

缅甸:1942年5月—1943年5月

若开攻势:1942年12月—1943年5月

缅北游击战

未来的计划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北极航线

最后阶段

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布干维尔作战

俾斯麦群岛和阿德米雷耳提群岛的攻占

中太平洋的前进

吉尔伯特群岛的攻占

缅甸:1943年—1944年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战略轰炸攻击效果的比较

石油目标的攻击

交通目标的攻击

直接攻击

结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新几内亚的克服

马里亚纳群岛的攻占——菲律宾海的会战

对硫黄岛的攻击

缅甸战役:从英帕尔到1945年5月仰光的克复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冲绳——到日本的内门

太平洋和缅甸的扫荡

缅甸

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布干维尔

婆罗洲

菲律宾

美国的战略空军攻势

原子弹与日本投降

第九篇 尾声

第四十章 结论

主要因素和转折点

重要的战前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

战争的第二阶段

战争的第三阶段

初版序言

本版序言

目 录

第一部分 希特勒的将领

第一章 自寻死路的分裂

第二章 泽克特打造军队

第三章 布隆贝格和弗里奇时期

布隆贝格

弗里奇

双双撤职

第四章 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时期

第五章 古德里安将军——初期胜利的缔造者

第六章 “阳光下的战士”——隆美尔

第七章 阴影下的军人

哈尔德的末路

蔡茨勒

古德里安的末路

曼斯坦因

克卢格

莫德尔

第八章 “老卫兵”——伦德施泰特

第二部分 走向战争

第九章 希特勒的崛起

事件的前前后后

兴登堡去世前的时期 (从1933年1月到1934年8月)

新人

第十章 装甲部队的崛起

第三部分 德国将领眼中的战争

第十一章 希特勒如何打败法国和拯救英国

希特勒为何决定进攻法国

领导层的分歧

一次决定性的事故

方案的重大变更

法国的作战方案

斗牛士的斗篷

斗牛士的猛刺

第一次止步

奔向大海

希特勒下令“暂停进军”

第十二章 兵临敦刻尔克时下令“暂停进军”

希特勒的理由

加来问题

关于希特勒的动机

第十三章 法国战事的终结和德军首次受挫

引而未发的“海狮计划”

第十四章 哑火于地中海

第十五章 希特勒入侵苏联

巴尔干战役的影响

侵苏冲动

第十六章 何以兵败莫斯科

侵苏战役的夭折

转战南方——基辅合围战

功败垂成列宁格勒

秋季攻势

受挫“高加索门户”

兵败莫斯科

第十七章 兵败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

冬季危机

1942年的作战方案

进军高加索

兵败斯大林格勒

揭开更多的真相

第十八章 兵败斯大林格勒之后

库尔斯克攻势中的有关证明

库尔斯克攻势的结局

第十九章 红军

第二十章 盟军进攻意大利

序幕

盟军进攻西西里岛

意大利的倒戈和德国的反政变

盟军登陆意大利

桑格罗之战

战略的改变

盟军登陆安齐奥

舍弃罗马和退守亚平宁

德方眼中的盟军战略

漫长的最后阶段

第二十一章 诺曼底失陷

序幕

1943年——“疑惑不安的一年”

改变防卫策略

在哪里?

德军的部署

登陆

前后夹击,德军崩溃

第二十二章 西线指挥部眼中的刺杀希特勒密谋

布卢门特里特的叙述

7月20日

事件余波

第二十三章 希特勒孤注一掷 ——第二次阿登战役

作战方案

缺陷

新战术

错失好牌

出击

后果

第二十四章 希特勒——一位年轻将领的看法

结论

德军高级将领列表

译名对照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战争是政治的破产 (译后记)

孙子语录

目 录

第一篇 二十世纪以前的战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希腊时代的战争

第三章 罗马时代的战争

第四章 拜占庭时代的战争

第五章 中世纪的战争

第六章 十七世纪的战争

第七章 十八世纪的战争

腓特烈的战争

第八章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

半岛战争

从维尔纳到滑铁卢

第九章 一八五四至一九一四年的战争

美国内战

毛奇的战役

日俄战争

第十章 二十五个世纪的结论

第二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第十一章 一九一四年的西战场

一九一五至一九一七年间的西战场

第十二章 东北欧战场

第十三章 东南欧与地中海战场

意大利方面

巴尔干方面

巴勒斯坦和美索不达米亚

第十四章 一九一八年的战略

第三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

第十五章 希特勒的战略

第十六章 希特勒的全盛时期

第十七章 希特勒的衰颓

巴尔干的征服

侵苏之役

一九四二年的苏联之役

太平洋战争

地中海战争

第十八章 希特勒的败亡

意大利进攻战

法国进攻战

苏军攻入波兰

意大利的僵局

诺曼底突破

莱茵河之战

最后阶段

第四篇 战略和大战略的基础

第十九章 战略的理论

战略与政策关系

大战略或高级战略

纯粹战略或军事战略

因素和条件

战略目的

战略行动

战略基础

切断交通线

前进方法

第二十章 战略和战术的基本要点

正面的

反面的

第二十一章 国家目的与军事目标

克劳塞维茨的影响

克劳塞维茨对于军事目标的理论

克劳塞维茨对于政治目的的理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之实践

对于理论的进一步修正

第二十二章 大战略

第二十三章 游击战

附录:李德·哈特及其思想

引言

早期的思想

间接路线

战略与大战略

为什么不向历史学习

结论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