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宏观经济学电子书

与国内外众多西方经济学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个特征或五主要优势: 1.体系完整,内容新颖。本书包含了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应有的章节内容,体系十分完整。另外,为了使教材与时俱,我们在编写时,将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主编的《经济学》第19版(2013)、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7版,2015年)等国外经典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努力吸收现代主流经济学*的重要展。例如,在第19章“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争论”中,增添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很多内容。

售       价:¥

纸质售价:¥30.70购买纸书

18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黄邦根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7-02-01

字       数:25.7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0条)
本书在假定一国的稀缺资源已经被市场经济体制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采用总量分析,阐释一国如何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促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用GDP或国民收增长来衡量。因此,本书主要研究国民收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以便政府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减轻国民收的短期波动,加快国民收的长期增长。<br/>【推荐语】<br/>与国内外众多西方经济学教材相比,本书具有以下五个特征或五主要优势: 1.体系完整,内容新颖。本书包含了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应有的章节内容,体系十分完整。另外,为了使教材与时俱,我们在编写时,将萨缪尔森与诺德豪斯主编的《经济学》第19版(2013)、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第7版,2015年)等国外经典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努力吸收现代主流经济学*的重要展。例如,在第19章“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争论”中,增添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很多内容。 2.结构合理。我们将根据国内大多数高校通行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在参照国内外经典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宏观经济学”本身研究内容的内在逻辑与内在联系,合理安排教材的结构框架,做到章与章之间以及每章的节与节之间相互联系,首尾相应,使宏观经济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3.文字表述简明扼要,深浅出。本教材尽量用简洁和流畅的语言,准确且通俗易懂地叙述博大精深的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做到既有利于学生自学,又让老师有发挥的余地。 4.教材内容的深浅程度比较适当。主要按数学运用的广度与深度,宏观经济学教材分初级、中级与高级三种。本教材严格遵循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原则,主要用文字与图形来叙述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将数学仅仅看作是一种辅助性的说明工具,而且使用的数学工具*以微积分为限。这样可以克服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快速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5.重视几何图形与数学工具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地位。本教材在叙述宏观经济学的某个重要原理时,常常先用文字说明,然后用图形做直观的分析,*后用数学工具精确地描述。三管齐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br/>【作者】<br/>黄邦根 教授 讲授课程: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主要研究项目及领域:收分配与宏观经济政策<br/>
目录展开

扉页

版权页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典宏观经济学

二、凯恩斯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三、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的争论与综合——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练习题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涵义

一、国民收入的定义

二、名义国民收入与实际国民收入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一、支出法

二、收入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一、三大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重要性与不足

练习题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一、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不能作为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二、国民收入均衡条件

三、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第二节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二、消费函数

三、储蓄函数

四、社会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五、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

第三节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一、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

二、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乘数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变动

三、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变动

四、乘数效应正常发挥的条件

第五节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不足与修正

一、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不足

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四、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练习题

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一节 投资函数

一、投资的含义与种类

二、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

三、资本边际效率

四、投资函数

第二节 包含利率变量的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一、IS曲线的推导

二、IS曲线的方程与斜率

三、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

四、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利息的含义与利率的决定因素

二、货币供给

三、货币需求

四、均衡利率的决定

五、均衡利率的变动

第四节 包含收入变量的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一、LM曲线的推导

二、LM曲线的特征与三大区域

三、LM曲线的方程与斜率

四、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一、两市场中收入和利率的决定——IS-LM模型

二、两市场中收入的变动

练习题

第五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宏观经济政策种类

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构成与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二、财政政策的工具、种类与实施原则

三、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挤出效应

四、财政政策效果大小的决定因素

五、平衡预算与功能财政思想

六、公债的财富效应和李嘉图—巴罗等价定理

七、实施财政政策的困难

第三节 货币政策

一、西方国家的银行制度

二、货币乘数

三、货币政策工具

四、货币政策种类及其使用原则

五、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作用大小的决定因素

六、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与配合

练习题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

一、总需求的涵义、构成与限定

二、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需求的机制

三、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四、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五、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 总供给

一、一般价格水平影响总供给的机制

二、长期总供给曲线

三、短期总供给曲线

四、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一、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

二、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动

练习题

第七章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第一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衡量与种类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四、通货膨胀的对策

第二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的涵义与度量

二、失业种类

三、自然失业率

四、失业的影响

五、降低失业率的措施

第三节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初始的菲利普斯曲线

二、正统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三、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练习题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节 汇率理论

一、汇率的涵义与标价方式

二、汇率的决定

三、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四、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收支

一、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含义、原因与影响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曲线

一、国际收支差额函数

二、国际收支平衡曲线的推导及特征

三、BP曲线的移动

第四节 国内外的同时均衡

一、IS-LM-BP模型

二、国内外失衡时的调整

三、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四、三元悖论

练习题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概述

二、熊比特的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三、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二节 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涵义与源泉

二、经济增长率的分解与索洛剩余

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五、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六、新经济增长理论

练习题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主要流派简介

第一节 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综合

一、凯恩斯经济学

二、新古典综合派或正统凯恩斯主义

第二节 货币主义

一、货币主义的基本信念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名义收入决定理论

三、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第三节 供给学派

一、供给学派的产生背景与基本观点

二、供给学派的理论渊源

三、正统或激进的供给学派

四、温和的供给学派

五、供给学派理论的实践和评价

第四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假说

三、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四、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念与特征

二、名义黏性

三、真实黏性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政策主张

练习题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0条) 16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