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编写组成员
前言
第一部分先秦时期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貌、言、视、听、思”
“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
“采诗听歌导人言”,“下流上通上下泰”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洪水滔天……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以此八者,观人主之国,而人主毋所匿其情矣”
“凡立朝廷,问有本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初税亩”与“书土田,度山林”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治之至也”与“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
“八观六验”与“六戚四隐”
“精絜正直,慎谨坚固,審悉毋私,微密韱察”
“尽地力”和“善平籴”
第二部分秦汉隋唐时期
“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
“民数周,为国之本也”
“人事为本”与“明版籍以相数阅”
“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诏下州郡检核其事”
“一方之志,始于《越绝》”
“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
“巡行州郡,观察风俗”,“善于政者,褒而赏之”
“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记功司过,彰善瘅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
“羽辨水煮茗而天下知饮”
“扼天下之吭,制群生之命”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度田之制”“赋役之法”及其他
“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
第三部分宋元明清时期
“令虽卑而有土与民,宜志其风俗变化之善恶,使后来者有考焉耳”
“所录唯山间木荫”,“下至闾巷之言”,“亦有得于传闻者”
“先审其势,次察其情,复观其衅,则敌人之虚实吾既详之矣”
“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
“积累莫返之害”与 “黄宗羲定律”
“采铜于山”和“稽之于道里徒步之下”
“入天下之声色而研其理者,人之道也”
“鱼鳞册为经”,“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
“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
巧治权贵,冒死实谏,严查恩公,力行清丈
“亲坐小舟密往各处察看”,“实为先前所不及料”
第四部分清末和民国时期
“产茶区域之初次调查”和“秘鲁华工之调查”
“一切必要的消息都可以从海关那里得到”
“察其习尚,访其政教,考其风俗利病得失盛衰之由”
“政府必须实知国中情形”,“然后能兴之除之”
“要把中国社会的各方面全调查一番”
“希望弄清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基本社会情况”
“农村问题底调查研究极感必要,而又至觉困难”
潮州的习俗———“一部记录旧时代的账薄”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