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初版于1962年,作者结合当时语言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涌现出来的新成果,对艺术史研究模式如艺术家传记、图像学及风格研究等做出批评的同时,提出了极富启发性的见解,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所讲的“时间的形状”至少体现在两个层面上:其一,时间如空间一般是由充斥其间的万物所呈现出来的,就艺术史而言,正是人造物形式的连续变化体现出时间的形状;其二,时间的各种形状也即时长的各种纤维形状、人造物连续变化的各个系列,这些不同形状既对传统的历史分期提出挑战又揭示出形式演变的基本方式。 评论者指出,《时间的形状》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是对时空流中各种人造物所处位置做出的一次清醒而深刻、安静而激动人心的沉思。本书在今天重新我们的视野,既是适当的,也是必需的。<br/>【推荐语】<br/>《时间的形状》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是对时空流中各种人造物所处位置做出的一次清醒而深刻、安静而激动人心的沉思。<br/>【作者】<br/> 乔治•库布勒(George Kubler,1912—1996)是耶鲁大学首任罗伯特•莱曼(Robert Lehman)艺术史教授,于1975年被任命为斯特林(Sterling)艺术史教授。主要著作还包括《古代美洲的艺术与建筑:墨西哥、玛雅与安第斯民族》(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Ancient America: The Mexican, Maya and Andean Peoples)。 译者简介:郭伟其,艺术史博士,现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教授、OACT研究中心学术总监,有《停云模楷——关于文徵明与十六世纪吴门风格规范的一种假设》等学术著作、译作。<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