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电子书

1.本书作者陈书义是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专注于物联网领域专业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和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申请第 一发明人专利十多项,申请第 一发明人专利十多项,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性和实践性。

售       价:¥

纸质售价:¥103.40购买纸书

1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陈书义 编著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1-03-01

字       数:18.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计算机/网络 > 多媒体/数据通信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围绕信息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的物联网及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展,较全面地阐述了物联网和生态环境物联网的概念,梳理了物联网和生态环境物联网的技术及应用,分析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本书对物联网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行了综述,并对全时域、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物联网体系行了分析,旨在厘清物联网及生态环境物联网的技术核心,同时还对国内外物联网典型应用案例行了梳理,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模式行了分析。 本书结构完整,内容详实,具有较好的知识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作为物联网从业者和生态环境保护爱好者的技术参考书籍或培训教材。<br/>【推荐语】<br/>1.本书作者陈书义是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专注于物联网领域专业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和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申请第 一发明人专利十多项,申请第 一发明人专利十多项,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性和实践性。 2.生态环境物联网领域学术专著。 3.书中“感知环境、智慧环保”无锡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被成功列为国家环保部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国家发改委物联网示范项目、工信部物联网专项资金支持重项目,具有行业代表性。 4.生态环境物联网、环保、生态环境信息化、物联网相关领域科研工作的理想参考书。 5.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从生态环境物联网概念、架构、意义等基础理论出发,完整地介绍了生态环境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相关应用,结合无锡和成都生态环境物联网实践中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生态环境物联网的建设经验,并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系统地阐述了物联网在生态环境领域应用的理论与实践。<br/>【作者】<br/>陈书义 博士,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物联网技术研究应用(无锡)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物联网分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物联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等。主持或参与起草国际、国内行业标准20多项,荣获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个人、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等奖项。主持或参与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和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申请第 一发明人专利十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标准化等。 徐建,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9年于南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4年于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近年来,主持和参与水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 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973”课题、环保公益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新型污染物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环境健康风险评估。<br/>
目录展开

扉页

版权页

目录

内 容 提 要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丛书”编辑委员会

总序

前言

第1章 生态环境物联网概述和意义

1.1 物联网概述

1.1.1 物联网起源

1.1.2 物联网概念

1.1.3 物联网发展

1.1.4 物联网架构

1.2 生态环境物联网概述

1.2.1 生态环境物联网起源

1.2.2 生态环境物联网概念

1.2.3 生态环境物联网发展

1.2.4 生态环境物联网架构

1.3 生态环境物联网的意义

1.3.1 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1.3.2 落实国家总量减排目标的保障

1.3.3 促进物联网在环保应用方面的举措

1.3.4 改善环境质量、防范风险的手段

1.3.5 提高环境监管服务水平的基础

1.3.6 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支撑

参考文献

第2章 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基础和标准体系

2.1 物联网技术基础

2.1.1 物联网感知技术

2.1.2 物联网传输技术

2.1.3 物联网应用支撑技术

2.2 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基础

2.2.1 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需求

2.2.2 生态环境感知技术

2.2.3 生态环境传输技术

2.2.4 生态环境应用技术

2.3 生态环境物联网标准体系

2.3.1 生态环境物联网标准概述

2.3.2 生态环境物联网标准需求

2.3.3 生态环境物联网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章 生态环境物联网应用现状

3.1 生态环境物联网应用架构

3.1.1 生态环境物联网总体架构

3.1.2 生态环境物联网共性平台

3.1.3 生态环境物联网应用子集

3.2 国外生态环境物联网应用案例

3.2.1 哈德逊河河流水质监测

3.2.2 哥伦比亚河河口观测

3.2.3 全球大气监测

3.2.4 美国CitySense项目

3.2.5 环境事故应急管理

3.2.6 辐射监测

3.2.7 其他应用案例

3.3 国内生态环境物联网应用案例

3.3.1 无锡生态环境物联网项目

3.3.2 成都生态环境物联网项目

3.3.3 山东生态环境物联网项目

参考文献

第4章 生态环境物联网产业前景

4.1 生态环境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

4.1.1 社会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政策环境

4.1.4 产业环境

4.2 生态环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4.2.1 生态环境物联网发展模式

4.2.2 生态环境物联网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5章 水生态环境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5.1 常规水生态环境监测

5.1.1 水生态环境监测概况

5.1.2 水生态环境监测布点

5.1.3 水生态环境监测方案

5.1.4 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5.1.5 水质监测数据的收集与管理

5.1.6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5.1.7 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编制

5.2 水生态环境自动监测

5.2.1 水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情况

5.2.2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介绍

5.2.3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要求

5.2.4 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日常运行情况

5.2.5 水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数据质量控制

5.3 水生态环境生物监测

5.3.1 水生态环境生物监测概况

5.3.2 水生态环境生物群落监测

5.3.3 水生态环境微生物监测

5.4 水生态环境生物毒性监测

5.5 水生态环境监控物联网

5.5.1 水生态环境监控物联网共性平台架构

5.5.2 水生态环境监控物联网域模型体系结构

5.5.3 水生态环境监控物联网系统组成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