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 序
序 言
导 论
第一节 引言
一、 修辞
二、 修辞学
三、 修辞格
第二节 法汉修辞对比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法语修辞学与汉语修辞学的共性和特性
1. 法语修辞学和汉语修辞学的共性
2. 法语修辞学和汉语修辞学的各自特性
第四节 法汉修辞的若干差异
1. 重形合与重意合
2. 间接陈述与直接陈述
3. 偏正次序与正偏次序
4. 汉语中的叠字表现法
5. 汉语中的对偶表现法
第五节 法汉修辞差异的原因探索
1. 个体思维与整体思维
2. 理性思维与悟性思维
3. 三项式思维与对立并举思维
4.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第六节 修辞对比与翻译原则
1. 可借鉴的理论研究
(1) 西方功能翻译论的启示
(2) 关联理论的启示
(3) 对比语言学的启示
2. 翻译原则及其内涵
(1) 保持修辞特征原则
(2) 语言审美习惯功能对等原则
(3) 有助于实现跨文化交际原则
(4) 充分考虑文本类属要素原则
第一章 相似类修辞手段 (figures d'analogie)对比与翻译
第一节 法语comparaison, métaphore与汉语“比喻”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中的comparaison
2. 法语中的métaphore
3. 汉语中的“比喻”
二、 法语中的comparaison, métaphore与汉语中的比喻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法语和汉语所使用喻体与联想义的对应关系
(1) 对应关系相同
(2) 喻体相同而联想意义不尽相同
(3) 喻体不同而联想意义相同或相似
(4) 喻体及联想意义表面相似
2. 隐喻的跨文化比较
(1) 物质文化
(2) 精神文化
(3) 习俗制度文化
三、 翻译原则
1. 法语comparaison与汉语明喻的翻译
2. 法语métaphore与汉语隐喻的翻译
3. 隐喻的翻译原则
第二节 法语personnification与汉语“比拟”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personnification
2. 汉语的“比拟”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personnification与汉语的“比拟”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三、 法语的personnification与汉语的“比拟”的翻译
第二章 替代类修辞手段 (figures de substitution)对比与翻译
第一节 法语métonymie与汉语“借喻”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métonymie
2. 汉语“借喻”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métonymie与汉语“借喻”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法语中métonymie的具体应用
(1) 容器 (le contenant)代内盛物 (le contenu)
(2) 作者或产地 (l'auteur ou le lieu de production)代作品或产品 (l'oeuvre ou le produit)
(3) 政府机关所在地 (le lieu de résidence ou le siège)代该机关
(4) 结果 (l'effet)代原因 (la cause)
(5) 工具 (l'instrument)代工具使用者 (son utilisateur)或使用的后果 (le résultat de son utilisation),或行为 (l'action)代结果 (le résultat de l'action)
(6) 标志或象征物 (l'objet symbolique)代某人的职务 (la fonction)或活动 (l'activité)或某物
(7) 材料或物质 (la matière)代其成品
(8) 抽象 (l'abstrait)代具体 (le concret),又称抽象法 (l'abstraction)
2. 汉语“借喻”的具体应用
3. 法语的métonymie和汉语的“借喻”在对方语言里真正近似的修辞格
三、 法语中的métonymie与汉语中的“借喻”修辞文本的翻译
第二节 法语synecdoque与汉语“借代”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synecdoque
2. 汉语“借代”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synecdoque与汉语的“借代”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法语中synecdoque的具体应用
(1) 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
(2) 用单数代复数,或以复数代单数
(3) 以类代种,或以种代类(类为总称,是抽象的,种为一部分,是具体的)
(4)用专有名词替代普通名词
(5) 用定数代替不定数
2. 汉语中“借代”的具体应用
(1) 以特征、标志代替本事物
(2) 借材料、工具代替本事物
(3) 借作者代替作品,借产地代替产品
(4) 借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
(5) 借部分代全体,或借全体代部分
(6) 借专名代替泛称
3. 法语的synecdoque和汉语的“借代”在应用层面上的差异
三、 法语的métonymie, synecdoque与汉语的“借代”修辞文本的翻译
第三节 法语antiphrase与汉语“倒反”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antiphrase
2. 汉语的“倒反”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antiphrase与汉语的“倒反”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法语中antiphrase的具体应用
2. 汉语中“倒反”的具体应用
3. 法语的antiphrase和汉语的“倒反”在应用层面上的差异
三、 法语antiphrase与汉语“倒反”修辞文本的翻译
1. 法语的antiphrase修辞文本的翻译
2. 汉语中“倒反”修辞文本的翻译
(1) “以贬代褒”反语的翻译
(2) 亲热反语的翻译
(3) 强调反语的翻译
第四节 法语périphrase与汉语“折绕”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périphrase
2. 汉语“折绕”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périphrase与汉语的“折绕”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法语中périphrase的具体应用
(1) 明确概念
(2) 避免重复
(3) 增加诗意
(4) 增加语言趣味性
(5) 讽刺或戏谑
2. 汉语中“折绕”的具体应用
(1) 求语言婉转
(2) 为讽刺戏谑
(3) 为增强语意
(4) 为文饰辞面
3. 法语的périphrase与汉语的“折绕”在应用层面的异同
三、 法语périphrase与汉语“折绕”的翻译
1. 在下面情况时,折绕修辞文本一般可采用直译法翻译
2. 反之,当折绕所指并没有为翻译目的语读者所熟悉,或上下文并不能明确折绕所指时,为了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需要采取增译方法翻译,即要译出折绕所指。
第三章 对立类修辞手段 (figures d'opposition)对比与翻译
第一节 法语antithèse与汉语“对偶”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antithèse
2. 汉语的“对偶”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antithèse与汉语“对偶”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语义关系上的差异
2. 语言形式上的差异
(1) 连接方式
(2) 句法层次
(3) 遣词用字
3. 语用倾向上的区别
三、 法语antithèse与汉语对偶的翻译
1. 法语antithèse的翻译
(1) 译成对偶文本。例如:
(2) 译成非对偶文本
2. 汉语对偶的翻译
第二节 法语oxymore与汉语“矛盾”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oxymore
2. 汉语的“矛盾”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oxymore与汉语的“矛盾”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法语oxymore的具体应用
(1) 形式结构
(2) 修辞功能
(3) 语义关系
2. 汉语“矛盾”的具体应用
三、 法语oxymore和汉语“矛盾”的翻译
第四章 强调或低调类修辞手段 (figures d'amplification ou d'atténuation)对比与翻译
第一节 法语hyperbole与汉语“夸张”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hyperbole
2. 汉语的“夸张”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hyperbole与汉语的“夸张”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单纯的夸张
2. 兼格的夸张
三、 法语hyperbole与汉语“夸张”修辞文本的翻译
1. 一般译法:直译
2. 汉语 “超前夸张辞”的翻译
3. 兼格夸张的翻译
第二节 法语gradation与汉语“层递”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gradation
2. 汉语的“层递”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gradation与汉语的“层递”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构成层递的语言单位
2. 构成层递的语言单位数量
3. 语言表达习惯
三、 法语gradation与汉语“层递”的翻译
第三节 法语atténuation与汉语“婉曲”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atténuation
2. 汉语的“婉曲”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atténuation与汉语的“婉曲”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语言表达方式
(1) 汉语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
(2) 法语atténuation的语言表达方式
(3) 法语的atténuation与汉语婉曲在语言表达方式方面的对比
2. 两者的修辞功能
(1) 汉法语“避讳”修辞功能的异同
(2) 汉法语“婉转”修辞功能的异同
三、 法语atténuation与汉语“婉曲”修辞文本的翻译
第五章 结构类修辞手段 (figures de construction)对比与翻译
第一节 法语Interrogation rhétorique与汉语“设问”和“反问”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interrogation rhétorique
2. 汉语的“设问”和“反问”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interrogation rhétorique与汉语的“设问”和“反问”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法语interrogation rhétorique的具体应用
2. 汉语“设问”和“反问”的具体应用
3. 法语的interrogation rhétorique与汉语的“设问”和“反问”在应用层面的差异
三、 法语的interrogation rhétorique与汉语的“设问”和“反问”修辞文本的翻译
第二节 法语chiasme与汉语“错综”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chiasme
2. 汉语的“错综”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chiasme与汉语的“错综”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法语的chiasmes simples与汉语的“交蹉语次”
2. 法语的chiasmes de sens与汉语的对应辞格
三、 法语chiasme与汉语“错综”修辞文本的翻译
第三节 法语anadiplose与汉语 “顶真”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anadiplose
2. 汉语的“顶真”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anadiplose与汉语的“顶真”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三、 法语的anadiplose与汉语的“顶真”修辞文本的翻译
第四节 法语hypallage与汉语“移就”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hypallage
2. 汉语的“移就”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hypallage与汉语的“移就”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三、 法语hypallage与汉语“移就”修辞文本的翻译
第五节 法语zeugme与汉语 “拈连”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zeugme
2. 汉语的“拈连”
3. 两者定义的比较
二、 法语的zeugme与汉语的“拈连”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三、 法语zeugme与汉语“拈连”修辞文本的翻译
第六节 法语parallélisme与汉语“排比”
一、 定义比较
1. 法语的parallélisme
2. 汉语的“排比”
3. 定义比较
二、 法语的parallélisme与汉语的“排比”在应用层面上的主要异同
1. 两者的共同点
(1) 句子成分排比上的共同点
(2) 句子排比上的共同点
(3) 语篇排比上的共同点
2. 两者的不同点
(1) 组成排比的语言单位项数不同
(2) 汉语排比和法语parallélisme的主要表现特征不同
(3) 兼格使用情况不同
三、 法语parallélisme与汉语“排比”修辞文本的翻译
1. 形似
2. 重复与省略
结束语
主要参考书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