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安乐哲卷电子书

他是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汉学家,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他钟情于东方文化,倾心于中国哲学,涵泳于儒道各家,贯通古今中西,举手投足间尽显谦谦君子风范。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向西方推广中国典籍,翻译了《论语》《老子》《中庸》《孙子兵法》等多部经典,他对中华元典的新诠释、新解读,成就非凡,独步当代,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他尊重孔子,精通儒学,他将儒学与西方文化行对等、互动式研究。他深孔子的思想世界,追本溯源,深剖精析,总结儒家文化特征。他提出“儒家角色伦理学”“儒家民主主义”等新理论,对儒学做出创造性阐释。他积极探讨中国儒学的现代价值,为谋求多元文化共存互动而努力。

售       价:¥

纸质售价:¥83.30购买纸书

3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杨朝明主编

出  版  社: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5-10-01

字       数:35.2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作品集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安乐哲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是中西比较哲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中国哲学独特的解读和翻译,改变了一代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使得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越来越被西方人理解和受。本书所编选的内容来源于安乐哲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至2011年期间所出版的九本书,其中有的已有中文版,有的章节却是首次翻译成中文。 中国哲学典籍本身已是深奥难懂,对西方读者来说,更是带有玄妙神秘的色彩,想要透彻理解是难上加难。如何将中国的经典翻译成西方语言,使它既忠实于经典原意,又能为西方人所理解,这是安乐哲先生一直所关心和致力的问题。他和他的合作伙伴提出了新的哲学翻译策略——自觉性阐释。对此,他行了不厌其烦的解释和自我辩护。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安乐哲先生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呵护与热情,使人恍惚间以为他已是一位真正的儒者。 在本书的自序中,安乐哲先生详细讲述了他与中国文化长期而深厚的情感。在本书的选译和编辑过程中,安先生也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和指。相信此书对中国学界和普通读者理解安乐哲先生所做的儒学工作将大有裨益。<br/>【推荐语】<br/>他是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汉学家,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他钟情于东方文化,倾心于中国哲学,涵泳于儒道各家,贯通古今中西,举手投足间尽显谦谦君子风范。多年来,他不遗余力地向西方推广中国典籍,翻译了《论语》《老子》《中庸》《孙子兵法》等多部经典,他对中华元典的新诠释、新解读,成就非凡,独步当代,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他尊重孔子,精通儒学,他将儒学与西方文化行对等、互动式研究。他深孔子的思想世界,追本溯源,深剖精析,总结儒家文化特征。他提出“儒家角色伦理学”“儒家民主主义”等新理论,对儒学做出创造性阐释。他积极探讨中国儒学的现代价值,为谋求多元文化共存互动而努力。 他主张会通中西,全面诠释中国哲学的内涵,构建了独到的中西比较哲学方法论体系,消解了以往西方学者对中国哲学的一些误读与隔阂,为中西哲学的互相理解与深层对话辟了新的道路。 他致力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周游世界,讲学不辍,广泛联合中西方学者展对话,参与主持“世界文明论坛”,主讲“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传播师资班”,以其个人的学术魅力构架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他好学深思,真积力久,以其丰富的著述、精深的见解,驰骋学坛,享誉全球,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与中西哲学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阐释者。(2013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辞)<br/>【作者】<br/>杨朝明,1962年出生,当代著名学者、儒学家、史学家。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和《孔子研究》编委。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孔子文化研究》主编、《孔子文化》编委会主任。著有《论语诠解》等。<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2013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辞

获奖感言

弁言

自序 活着的中国哲学

目录

第一编 中西哲学阐释方法

做负责任的文化比较

一、“归纳概括”在比较文化研究中的必要性

二、比较文化研究离不开“类比法”

三、做中西语义环境的类比比较

四、注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五、宇宙观、历史叙述差别

扫清通向中国之路的障碍

一、中国文化缘起与西方没什么关系

二、想看到兔,中国人画了一只鸭

三、圆和方的差别

四、通向理解中国之路的十二道障碍

五、关于路障的几点结论启示

六、第一问题思维与第二问题思维

第二编 孔子儒学与“一多不分”

孔子儒学的“一多不分”阐释视域

一、“一多不分”是唐君毅首先提出的

二、“一多不分观”与《易经》的宇宙论

中国的宇宙观

一、中国的生态宇宙观

二、“气”:中国道德宇宙观

三、“生生不息”:性命宇宙观

四、孔子天道观:吾道一以贯之

五、“情景化”宇宙论内涵

六、儒学的强“审美感”

七、孔子儒学的不寻常宇宙观念

八、“心场”宇宙观与历史观

九、孔子儒学历史观

孔子儒学的“一多不分”互系思维语言

一、“形而上学”与语言

二、古汉语的“形而上”

三、“心场(焦点/场域)”语言

四、宇宙论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五、相对于陈述本体,儒学为过程性语言

六、“求道叙事”的行进式语言

七、汉语是阐发“如何”的语言

八、儒学为类推话语

九、古汉语为审美性语言

十、中国哲学的西方语言翻译问题

第三编 以人为中心与以关系为本

孔子儒学中“人”的观念

一、人是创造者

二、人性观

三、孔子儒学的个性观

四、“焦点/场域”视野的“人”观念

五、孔子儒学与西方鲜明反差的“人”

孔子儒学的关系观与是非观

一、儒学的关系观

二、子为父隐:非抽象是非观

三、儒家人生观——对“仁”的成就

四、做人、成仁:人生“角色”的圆成

五、德:善天地人万物之道

六、儒家社会组织的艺术感

第四编 中西比较阐释的儒学语汇

本、诚、耻

一、非西方式超验的“本”“源”

二、诚:创造性

三、耻:以“关系”为条件

道与德

一、人道

二、“道”是智慧,不是知识

三、德

四、非“形而上学”之“德”(virtue)

和、理与君子

一、“和”是最高文化成就

二、理

三、君子

四、君子:“仁”的典范含义

一、关系与角色之体现

二、非强制性参与

三、“礼”的互为性

四、由“神性中心”向“人为中心”的过渡

五、“礼”与“教”

六、“礼”与“身”

七、“礼”与“义”

八、“礼化之我”

九、礼:不是西方的rights

仁、忠、恕

一、“仁”是滋养关系

二、对“仁”不可做心理分析式解读

三、“仁”是宇宙观

四、忠

五、“恕”由己出

圣人

一、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二、圣人行,彰显宇宙意义

三、独见前睹,与神通精

四、乐大师:“神人以和”

学、思、知(智)

一、“学”与“知”

二、学而不思则罔

三、“学”与“思”相辅相成

四、填平“知识”与“智慧”之间的沟壑

五、“知”不是心理学

六、“知”与“仁”

七、知:先言而后当

一、“天”译为Nature不可取

二、“天”谓“自己然也”

三、“天”观念的历史演进

四、“天”与“超验”

五、天道

六、天命:天地之中以生

七、“天人”场域观

性别观、孝和谏

一、“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孝:德之本也

三、谏:儒家社会批判性参与

信、心、性和义

一、信

二、心

三、性

四、义

正名与政

一、正名:名分设立

二、“政”,正也

编选参考文献

安乐哲先生学术年谱

编选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