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古代篇.二(十一卷本)电子书

【编辑推荐】 历经22年沉淀的镇社之宝,享誉全球的海外学者聚焦中国问题,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首次独家发售。

售       价:¥

7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胡司德,巴菲尔德,沃尔特·施德尔,罗素恩,韩书瑞,康儒博,薛凤,大岛正二,韩德林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1-01

字       数:274.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内容简介】 本书对战国两汉文献做了细致解读,考察古代中国关于动物的文化观念,分析动物观与人类自我认识的联系,探讨动物世界在圣贤概念和社会政治权力概念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指出古代中国对人在诸多物种乃至天地间地位的认识深受动物观的影响,并就这种影响展开具体阐述。作者认为,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并未执意为动物、人类和鬼神等其他生灵勾画清晰的类别界线或本体界线,而是把动物界安放在有机整体和诸多物种的相互关系中。整体中的生灵万类,既有自然的一面,又有文化的一面;彼此关系的特点,在于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浑然一体。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 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 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作者提出了边疆游牧力量在与中原政权接触时所交替采取的“外部 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问题,指出外族王朝对中原北部地区统治的周期律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基于集权化与分权化之上的机制性更替过程。《危险的边 疆(游牧帝国与中国)》为中国边疆史研究贡献了一种不同于专业史学家的新思路。 【《罗马与中国: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国》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早期中国与古罗马帝国比较研究的论集,收录了七位不同作者撰写的专论,其中的五篇为提交给斯坦福大学2005年名为“帝国研究: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中国与地中海文明史”国际会议的论文。各论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个向度,提供了重新观察、审视和反思中西方中古历史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缀珍录》内容简介】 有关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在中国境外各地让刚刚起步,山中国女性的作品汇聚而成的宝库也还在等待着各国学者的开掘。本书仅仅粗浅地叙述了在一段短暂的历史时期中,这些女性的感受、信仰,以及实际所做的一切。作者利用的重要的史料均来自于女性作家的作品,主要是诗作。作者也使用了一些习见的、出自男性之手的史料:纪传碑铭、地方史志和官方文献。这些涉及到妇女及社会性别关系的文字既出现在男性的经世致用文章——官员们为管理地方事务拟就的一些有关政策的建议——之中,也见于男性以礼仪、艺术和文学为对象撰成的学术文章之中。将这些习见的、由男性书写的史料与妇女自身的作品相参照,便推开了一扇通向中国女性世界的崭新的窗口。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史料中,以传记表文为丰富。有关中国女性的传记,已经被刊刻的就不下数千种。我们可以在地方志中、在学者刊刻的文集中所收录的碑传铭殊、或是短篇打述中发现它们——文集的作者总会写到他热爱和钦佩的女性。在这些作品中备受推崇的女性大多数是作者本人的或者亲朋好友的祖母、母亲、诸姨姑婶和继母,还包括那些在西方或可以称之为圣徒的有德之人(女道土或女尼),还有一些以勇敢著称的女英雄(为父申冤、虎口救母等等)。到了帝国晚期,亦即…以宽泛地定义为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两朝的这个时期,所谓的列女传,事实上记述的已经全都是(因力拒强暴而死或自杀以拒辱的)烈女或拒不再婚守节终生的寡妇的事迹。 【《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内容简介】 1813年的八卦教起义是由信奉千年末世思想的白莲教不断发动的起义中的一次。《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详细探讨了白莲教的信仰、其内部组织和教派活动。作者描绘了这些通常只是关注日常宗教事务的孤立小教派是如何转变为一场宣称千年王国到来的反叛运动的,以及他们如何竭力挑战现存的政府,宣布一个“无穷富贵”时代的降临,而*终归于失败。   韩书瑞之所以能对这次起义一幕幕地再现,靠的是她利用了四百多被俘反叛者的供词。这些材料以难得的详尽揭示了具体人的个性、宗教信仰以及清朝时期的日常生活。此外,靠这些材料才能首次从参加者的视角描绘出一次中国的反叛。作者使用了新的材料以及精湛的叙事技巧给了我们一个社会史的优秀成果,还d一次全面研究了尚有影响的中国传统的千年末世思想。   在这*本以明清时期欲文化为研究重点的学术书中,作者认为只有全面探索那个时期有关欲望的种种新观念的情况下,才能就明清小说作为一个特殊叙事文体作出深入地探讨。《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将这一重要文体的成熟和发展与那一时期有关欲望日益复杂的话语紧密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书的前三章是有关欲望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背景性历史和理论的勾略。后七章则是一系列明清小说具体作品的细读,试图描绘出“欲”到“情”这在明清小说中极其复杂的发展轨迹。 【《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内容简介】 1774年秋,山东西南地区数千名男女跟着一个名叫王伦的宗教首领,发动了一场起义。依仗着据说可以护身、躲避枪炮的咒语,这些白莲教叛乱者杀了三个县的地方官员,并占领了大运河畔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临清,后,起义者被清政府彻底镇压。 《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作者韩书瑞运用了目击者的叙述、叛乱者的口供及官方奏报来探究王伦组织的背景和叛乱的过程,精辟分析了白莲教在清代社会中的作用,并说明了其分支教派――清水教是如何为住在各处的信徒提供成就感和群体感的。在研究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状况之后,作者提出,起义的原因更多地是源自教派组织和千禧年信仰的动力,而不是社会本身的危机。 《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这部引人注目的、可读性很强的著作,对中国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领域作了新的阐释:白莲教信仰、组织和活动的特性,清代与精英阶层相对的民众社会史以及宗教运动与农民起义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那个复杂的社会和时代的理解。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内容简介】 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有活力的一个时期”。《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是部概览性的史学著作,作者以史学的分析论说为主要著述方法,同时吸纳了社会学重视结构变化和人类学关注文明片段的研究手段,使得《十八世纪中国社会》读来既有得知历史事实的畅然,又有洞悉深层奥秘的明快。《十八世纪中国社会》作者在研究方法上又深受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接受了年鉴派学者“长时段”的概念,故而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研究扩展到1680—1820年间,向前追溯至清朝的建立,往后延伸到18世纪对后一世纪的影响,以此见出历史发展的渐进延续。 【《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内容简介】 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修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修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述异志怪的能力。该书融合了多元的理论方法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修仙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它对修仙作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描摹非常新颖,它所提出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其他社会中的圣人角色也具有创造性。 【《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内容简介】 本书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著作为切入点,通过发掘和探究这些文本内容的知识脉络,重新审视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史,揭示文人以书面文字记录工艺技术的目的所在,这一做法在中国知识传统中的角色及其影响。作者条分缕析地展开了宋应星私人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层面,逐一勾勒了那些促其将实践知识转化为书面知识的诸多因素。作者也考察了宋应星如何获取、评估以及终如何表述这些知识,同时阐发十七世纪中国学者们在探究自然和文化时求理、求真、求信的方式和方法。作者还对宋应星的成果与其他中国哲人、文人著作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并从中得出结论:宋应星对知识与技术的探究方式虽游离于当时知识界的话语主流,却并非中国知识生成传统中的特例,而是与其他学者的著作有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这些著作以一种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知识认知方式,让工艺技术知识登临学术与哲学的大雅之堂,成为学术探索中一个获得认可的领域。全书提供了中国千年学术历史的概观,阐释了技术和工艺在中国文化中担当的角色。在作者看来,技术与工艺知识是中国古老文明史中一个组成部分,它曾经为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的技术发展输送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唐人如何吟诗:带你走进汉语音韵学》内容简介】 在日本,喜欢唐诗的人不少,那么在诗歌*鼎盛的唐朝,人们是如何吟咏李白杜甫等的诗歌的呢?本书以复原长安诗人杜牧《江南春》的发音过程为例,通过介绍汉语音韵中的四声、反切、韵书、韵图等基本知识以及高本汉、马伯乐等对汉语古音的研究成果,对如何复原当时的发音进行了详细说明。书的后还附上了试用当时发音吟诵杜甫《春望》、李白《秋浦歌》、孟浩然《春晓》等10首名诗的音韵图。 【《行善的艺术:晚明中国的慈善事业》内容简介】 本书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拯救生灵的热情在晚明社会中传播开来,这给超越家族、等级界线的慈善机构的兴起带来了契机。本书通过巧妙的组织和动人的叙述,把有关道德的领导力和对道德的信仰方面的讨论变成了对粥厂、药局等的日常运作的详细考察。此外,作者通过对地方社会的考察,归纳出了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社会网络在慈善赠予事业当中所起的作用。
目录展开

总目录

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

致谢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社会性别

第三章 人生历程

第四章 写作

第五章 娱乐

第六章 工作

第七章 虔信

第八章 结论:贯穿于不同地域与时期的社会性别关系

附录 清代女作家的地域分布

引用书目

译后记

修仙:古代中国的修行与社会记忆

出版说明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致谢

第一章 将仙带回人间

第二章 仙的文化总集

第三章 更加深入的总集分析:“断谷”

第四章 秘术、展现奇迹

出版说明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出版说明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译者的话

翻译凡例

中译本序

致谢

绪论 文化史视野中的动物

第一章 动物定义

第二章 动物与职官

第三章 动物分类

第四章 动物与地域

第五章 化及鸟兽

第六章 动物变化

第七章 奇禽怪兽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序言

出版说明

译者的话

插图说明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第一章 政府政策

政治结构

社会政策

经济复苏

对外关系

第二章 社会关系

亲属关系

住地与社区

经济组织

恩眷

第三章 文化生活

城市生活

学者文化

物质文化

人生礼仪

年节礼仪

国家礼仪

价值观与信仰

第四章 社会变化

经济差异与发展

人口变化趋势

世袭地位

社会流动

少数民族的同化

边疆社会

新的组织

第五章 地区社会

华北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

东南沿海

岭南

中国西北

长江上游

中国西南

满洲

台湾

地区与国家

第六章 18世纪的遗产

王朝的衰落?

增长与复杂性

鸦片战争

索引

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序“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出版说明

译者的话

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边疆史——代中译本前言

序言

致谢

1.导论:草原游牧世界

2.草原部落联盟:匈奴帝国

3.中央秩序的崩塌:外族王朝的兴起

4.突厥帝国和唐朝

5.满洲的后起者

6.蒙古帝国

7.草原之狼及森林之虎:明朝、蒙古人和满洲人

8.游牧帝国的尾声:清朝统一蒙古与准噶尔

9.后记:蒙古人的衰落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工开万物:十七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插图

致谢

出版说明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导论

求知“物与事”——在前现代的中国

自然、技艺和求知

第一章 家世与处境——学而优难仕

明王朝与宋应星的家世

童年与教育

驱动力——一介武夫的越位升职

宋应星的写作活动

第二章 立言于乱世——读书人义在难辞

以“气”求知:普遍规则与理性

“气”:历史上的思想轨迹以及相关思想家

读书人的角色:规整天、地、人的世界

“天”之真与“气”之制

天的权能——征兆与日月食

价值体系:圣王·远古权威·人之角色

技艺中的知识

第三章 国计与官务

匠艺与明代的国家

人的天性与天赋

能力与教育

社会渗透性与商业化社会:商人

风俗与习惯

第四章 妙笔著文章——致知与立言

知识探求的修辞:文本与经验

视图·技术·论点

观察“气”之自然本性:知识建构中的理论与实践

“气”转化之复杂性:“气”的合成与构成因素

第五章 变“形”记——造化“形”与“气”

追寻“阴-阳气”的蛛丝马迹:甲烷·盐·风·雨

“长”与“消”:木料·尸身·阴阳比例关系

“气”理论格局中的瑕疵:灰与尘的概念

第六章 大音有声

“声”的机理

人的声音

音量与速率

应与合

结语 退离舞台

余响篇 枯荣身后事

友谊:襄助学术活动

定位:外围者与反对派

尽忠:道德责任

一物相承:《天工开物》的不同版本

中国文人对实用知识的书面记录

致谢

附录1《天工开物》的不同版本

附录2 宋应星生平年表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千年末世之乱:1813年八卦教起义

出版说明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地图目录

译者的话

致谢

导言

第一部分 神启:白莲教的组织与观念

宇宙观与历史

教派经卷

八字咒语

教派成员

内部组织

良好品行

钱财与聚会

郜家的离卦教

第二部分 巩固:八卦教的形成

造反的前辈

构建组织

林清羽翼渐丰

李文成及其徒众

坎卦教的拓展

新教派加入八卦教

道口会议

第三部分 动员:官府追查与反叛起义

金乡出事

直隶中部的准备

河南和直隶南部的叛乱

山东的突然袭击

金乡挫败

准备攻打紫禁城

泄露

进入北京

攻入紫禁城

余波

第四部分 求生:争取民众支持

争取支持者

改变战略

新的生活

清政府反击

陷入重围

结语

附录一:供词样本

附录二:对八卦教的捐献

附录三:1810年代的生活花费

索引

罗马与中国:比较视野下的古代世界帝国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致谢

年表

出版说明

导言

一 从“大融合”到“初次大分流”:罗马与秦汉的国家构造及其影响

1.孪生帝国?

2.环境

3.相似性

4.趋同

5.分流

二 古代中国与罗马的战争、国家结构与军事机构演变

1.战争与国家结构

2.战争和统治阶级

3.战争与政体

4.结论

三 帝国结构中的法律与惩罚

1.历史的模式

2.法律与自由裁量权

3.帝王与法律

4.批评者

5.致命的后果

6.叛国罪

7.肉刑

8.经济上的处罚

9.遗产

四 宦官、妇女和帝廷

1.古代世界宦官

2.宫廷宦官:旧中国的传统

3.妇女和太监:“天然”的同盟

4.罗马帝国的妇女和宦官

5.结论

五 罗马和中国历史上的指挥型和消费型世界帝国、贡赋和贸易

1.导言

2.作为帝国产业的贡赋

3.贡赋和商业化:作为变换器的市场

4.帝国的消费形态

六 汉朝和罗马帝国的礼物循环和慈善

1.中国的实践

2.比较

3.结论

七 汉朝和罗马帝国的货币体系

1.介绍

2.古代中国前帝国时代的货币制度

3.秦汉时代的青铜货币

4.古代中国金银货币的使用

5.古代中国货币样式的发展

6.罗马帝国货币形制的发展

7.贱金属或贵金属造币

8.金属主义和唯名论

9.经济货币化

附录 重量和面额的术语

参考书目

唐人如何吟诗:带你走进汉语音韵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节 古诗与韵——迈向汉语音韵学的第一步

I 缘起

II 古诗与韵的故事

III 古代汉语的音韵

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音韵学——围绕韵书和韵图

Ⅰ 中国的语言研究

II “反切”的故事——诞生在中国的标音法

III “四声”的故事——高低音调

IV 韵书的故事——以韵查字的字典

V 韵图——现代性的音节表

第三节 逼近古音的真相——清朝的古音研究

Ⅰ 迈向古音构拟

Ⅱ 古音研究的黎明

Ⅲ 古音研究的开花

Ⅳ 中古音的探究

第四节 还原古代音——用唐代音诵读杜牧的《江南春》

Ⅰ 开启近代古音研究之旅

Ⅱ 还原“中古音”的方法

附录

后记

译后记

行善的艺术:晚明中国的慈善事业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出版说明

致谢

惯例、度量与朝代

简介

上编 新路线:行善团体

1.放生社

2.早期善会及其理想化领导者

3.善会选择

4.对穷人和富人的演说

5.边缘视角中的善会

下编 在危机中制定慈善规则

6.组织食物救济

7.与官员结盟

8.医药救助与其他义行

9.慈善信仰与信仰表述

结论:从道德转向合法化的财富

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

山东叛乱:1774年王伦起义

出版说明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总序

插图

译者的话

中文版序

导 言

第一部分 准 备

背 景

教 派

第二部分 叛 乱

发 动

上 路

进 攻

防 御

余 波

结 论

附 录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