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电子书

本书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等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本书采用的主要科技统计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部分指标根据*数据可获取的情况更新至2018年。在指标体系方面,本期报告在基本框架和指标方面具备相对稳定性,以便于主要指标的历史比较;在指标设置方面,考虑了指标设置的通用性、可比性,实现重要指标、共性指标国际可比,全面客观反映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状况、潜力与竞争格局,为中国制定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售       价:¥

纸质售价:¥128.20购买纸书

2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01

字       数:19.9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自然科学 > 科技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是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投产出、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状况行的定量化描述的报告。报告将从全球趋势、学校教育、人力资源、研发投、科研产出和影响力、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技术产业等方面,系统全面客观反映我国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状况、潜力与竞争格局,为制定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教育统计、科技统计数据和展抽样调查和大数据挖掘等方式展定量分析,形成对我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教育、学术、产业等各方面发展状况的量化评价,对我国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的基本现状、基本特征作出分析和判断。<br/>【推荐语】<br/>本书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等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本书采用的主要科技统计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部分指标根据*数据可获取的情况更新至2018年。在指标体系方面,本期报告在基本框架和指标方面具备相对稳定性,以便于主要指标的历史比较;在指标设置方面,考虑了指标设置的通用性、可比性,实现重要指标、共性指标国际可比,全面客观反映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状况、潜力与竞争格局,为中国制定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br/>【作者】<br/>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直属科研单位,是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决策服务平台,围绕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创新文化、科技人物和科技社团研究等科协事业发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和战略咨询。在决策咨询理论、方法、数据和平台建设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每年都出版相关智库报告,具有较好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br/>
目录展开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2020)》编辑委员会

前言PREFACE

目录

研究概况

第1章 科技人力资源

1.1 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1.1.1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1.1.2 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1.1.3 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1.2 其他口径的科技人力资源

1.2.1 专业技术人员的总量与结构

1.2.2 R&D人员的总量与结构

1.2.3 高校专职教师的总量与结构

1.3 科技人力资源的国际比较

1.3.1 R&D人员比较

1.3.2 R&D研究人员的比较

第2章 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

2.1 中小学教育概况

2.1.1 中小学教育规模

2.1.2 中小学财政教育经费

2.2 学生的数学和科学学业成就

2.2.1 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

2.2.2 学生的科学学业成就

2.2.3 数学和科学课程设置

2.3 数学和科学教师情况

2.3.1 数学和科学教师的数量与结构

2.3.2 数学和科学教师的性别与学历

2.3.3 科学教师的素养与专业发展

2.4 校内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和条件

2.4.1 实验仪器达标率

2.4.2 生均实验室使用面积

2.4.3 生均实验室设备资产值

2.4.4 校内信息技术资源

2.5 校外科学教育资源

2.5.1 科技馆中的科学教育

2.5.2 STEM教育出版物

2.6 向高等教育过渡

2.6.1 高中毕业和升学

2.6.2 STEM学习兴趣和职业期望

第3章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高等教育

3.1 中国高等教育概况

3.1.1 高等教育规模

3.1.2 高等教育财政概况

3.1.3 高等教育领域的政策与改革动态

3.2 专科层次高等教育

3.2.1 招生情况

3.2.2 毕业生情况

3.3 本科层次高等教育

3.3.1 招生情况

3.3.2 毕业生情况

3.4 研究生层次高等教育

3.4.1 招生情况

3.4.2 毕业生情况

3.5 高等教育国际比较

3.5.1 高等教育入学率

3.5.2 招生情况

3.5.3 毕业生情况

3.5.4 留学情况

第4章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4.1 R&D经费规模

4.1.1 中国R&D经费规模

4.1.2 R&D经费的国际比较

4.1.3 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

4.1.4 R&D经费投入强度的国际比较

4.2 不同类型R&D经费

4.2.1 中国不同类型的R&D经费

4.2.2 不同类型R&D经费的国际比较

4.3 R&D经费的来源与执行

4.3.1 中国R&D经费来源与执行

4.3.2 R&D经费来源与执行的国际比较

第5章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

5.1 大型科研仪器

5.1.1 大型科研仪器的建设与利用

5.1.2 大型科研仪器使用

5.2 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情况

5.2.1 设施规模和技术领域

5.2.2 科研基础设施集聚现状

5.3 科学数据

5.3.1 中国科学数据发展总体情况

5.3.2 科学数据中心建设

5.3.3 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服务

第6章 科研产出和影响力

6.1 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科国内论文

6.1.1 国内科技论文的总量及变化趋势

6.1.2 国内科技论文的学科分布

6.1.3 国内科技论文的机构分布

6.2 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科国际论文

6.2.1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科国际论文

6.2.2 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科论文国际比较

6.3 专利统计分析

6.3.1 中国专利数据统计分析

6.3.2 世界专利国际对比

6.4 学术影响力

6.4.1 获国际科技奖项能力的综合比较分析

6.4.2 各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任职状况的比较分析

6.4.3 各国期刊出版统计分析

第7章 高技术产业与贸易发展

7.1 高技术产业

7.1.1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态势

7.1.2 不同注册登记类型企业的高技术产业发展

7.1.3 高技术产业与制造业

7.1.4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

7.2 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

7.2.1 高技术产品贸易规模

7.2.2 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结构

7.2.3 高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

7.3 高技术服务业国际贸易

7.3.1 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7.3.2 高技术服务业国际贸易

7.3.3 高技术服务业国际贸易的国别分析

第8章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8.1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状况

8.1.1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情况

8.1.2 各省区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发展状况

8.1.3 不同区域公民科学素质的发展状况

8.1.4 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发展状况

8.1.5 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群体特征

8.2 中国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

8.2.1 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

8.2.2 公民利用科普设施的情况

8.2.3 公民参加科普活动的情况

8.3 中国公民对科技事业发展的态度

8.3.1 公民对科技信息的感兴趣程度

8.3.2 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8.3.3 公民对科学技术职业声望的看法

8.3.4 公民对前沿科技发展的关注

附录1 书中引用数据表

附录2 主要指标解释

后记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