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历史研究法(国学基本文库)电子书

     《中国历史研究法》为史学理论经典作品,全面反映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先生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书中先论述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评价中国的旧史学,谈到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后专论史料的来源、搜集与鉴别,并阐述了怎样发现史实纵横方面的联系。梁启超先生认为,昔日的历史书写是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宣扬奴性的手段,故奋起疾呼史界革命,期待为国民写史的“真史家”。他还讲述了许多切身的治学经验。附录收《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和《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售       价:¥

纸质售价:¥30.60购买纸书

2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梁启超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01

字       数:21.3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史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4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4条)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史学的改造影响巨大。《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br/>【推荐语】<br/>     《中国历史研究法》为史学理论经典作品,全面反映新史学首倡者梁启超先生的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研究影响巨大。书中先论述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评价中国的旧史学,谈到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后专论史料的来源、搜集与鉴别,并阐述了怎样发现史实纵横方面的联系。梁启超先生认为,昔日的历史书写是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宣扬奴性的手段,故奋起疾呼史界革命,期待为国民写史的“真史家”。他还讲述了许多切身的治学经验。附录收《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和《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br/>【作者】<br/>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br/>
目录展开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第三章 史之改造

第四章 说史料

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

附录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绪论

总论

第一章 史的目的

第二章 史家的四长

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

分论一 人的专史

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

第二章 人的专史的对相

第三章 做传的方法

第四章 合传及其做法

第五章 年谱及其做法

第六章 专传的做法

第七章 人表及其做法(略)

分论二 事的专史(略)

分论三 文物的专史

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

第二章 政治专史及其做法

第三章 经济专史及其做法

第四章 文化专史及其做法

第五章 文物专史做法总说

分论四 地方的专史(略)

分论五 断代的专史(略)

累计评论(4条) 4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