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光明的摇篮电子书

上海何以成为“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

售       价:¥

纸质售价:¥121.60购买纸书

33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熊月之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7-01

字       数:17.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政治/军事 > 政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1949年5月29日,新华社发表社论《祝上海解放》,称上海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上海何以成为“光明的摇篮”?本书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坚实底色,全面深度解析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的历史必然性。先思想文化的传播系统、工人阶级与先知识分子的社会基础、发达的水陆交通系统、便捷的邮政通讯系统、可供依托的社会组织系统、可资利用的租界安全缝隙六大因素相互支撑,构成上海的独特性。本书视角新颖、史料扎实、图文并茂、文笔生动,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通俗读物。<br/>【推荐语】<br/>熊月之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和上海史研究,在史学界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对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有精到论述。熊月之是《上海通史》的主编,在主持《上海通史》纂修过程中,时常会遇到有关上海城市的一些宏大问题,诸如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城市品格、上海与江南、上海与中国、上海与西方、上海与海派文化,特别是上海红色文化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问题,他都有精到论述。2017年12月28日,熊月之在《上观新闻》发表的《为什么是上海,什么样的红色基因,决定了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孕育之地》量100万 ,其首次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需要六大因素的支撑,引起了广泛关注。<br/>【作者】<br/>熊月之,1949年12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所所长,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兼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著有《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冯桂芬评传》《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上海人解析》《西风东渐与近代中国》《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上海城市品格读本》等,主编《上海通史》《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等。<br/>
目录展开

引言 上海,光明的摇篮

第一章 中国特大城市与工人阶级大本营

一、上海,中国特大城市

二、全国多功能经济中心

三、上海工人阶级特点

第二章 庞大的交通与邮政电信网络

一、水路交通优越

二、陆路交通便捷

三、市内交通发达

四、邮电网络完备

第三章 政治缝隙与自觉利用

一、租界设立与沿革

二、“国中之国”形成

三、畸形的安全“孤岛”

四、自觉利用管理缝隙

第四章 移民社会与群英荟萃

一、高度异质的陌生人社会

二、同乡网络的有效利用

三、华洋混处与复杂的国际联系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基地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盛况

一、新型文化人集聚

二、陈独秀与上海

三、《新青年》吹响号角

四、马克思主义传播盛况

第六章 为什么是法租界?

一、法租界独特之处

二、环龙路44号

三、精英聚集区

第七章 从这里诞生

一、共产国际高度重视上海

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

三、中共一大召开

四、毛泽东与陈独秀晤谈的历史意义

结语

附录 1919—1922年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书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