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批评语用学视角下的社会用语研究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1.50购买纸书

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陈新仁

出  版  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4-01

字       数:1878

所属分类: 教育 > 外语 > 英文教辅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汉韩翻译教程》可供高等院校韩国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使用,也可供翻译爱好者参考之用。《汉韩翻译教程》在交代基本理论、方法与技巧的基础上,根据汉韩两种语言的特,依次对词汇、句子、篇章的具体翻译方法与技巧做了全面的讲解,内容由浅深,层次清晰,框架合理。  <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序一

序二

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1.1.1 社会用语的定义

1.1.2 社会用语的功能

1.1.3 社会用语的特性

1.2 相关研究概述与评价

1.2.1 关于社会用语的语用学研究

1.2.2 关于社会用语的批评语篇分析

1.2.3 关于社会语用生态的“批评”研究

1.2.4 主要贡献与不足

1.3 本研究的学科定位与特色

1.4 开展社会用语批评语用分析的意义

1.5 本书内容安排

第2章 语篇分析的批评语用视角

2.1 引言

2.2 语篇分析的批评语言学视角

2.2.1 批评语篇分析的目标与对象

2.2.2 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

2.2.3 批评语篇分析的贡献与不足

2.3 语篇分析的批评语用学视角

2.3.1 批评语用学的起源

2.3.2 积极/消极批评语用分析

2.3.3 批评语用学的目标和对象

2.4 批评语用学的理论视角

2.4.1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

2.4.2 礼貌理论视角

2.4.3 预设理论视角

2.4.4 顺应理论视角

2.4.5 关联理论视角

2.4.6 模因论视角

2.5 批评语用学的分析方法

2.6 小结

第3章 店铺命名用语背后的文化心态

3.1 引言

3.2 店铺命名的基本原则和法规

3.3 店铺命名的抽样调查

3.3.1 调查问题

3.3.2 数据搜集

3.3.3 结果与分析

3.4 店铺命名问题的批评性解读

3.4.1 店铺命名的文化取向

3.4.2 店铺命名中的负顺应

3.4.3 关于店铺命名问题可接受性的调查结果

3.5 小结

附录1:南京酒店店名调查

附录2:南京美容美发店店名调查

第4章 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陷阱”

4.1 引言

4.2 关于广告欺骗的语用学研究

4.3 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陷阱”

4.3.1 涉嫌欺诈的不良广告类别

4.3.2 涉嫌误导的各种“语用陷阱”

4.4 个案研究:楼市“忽悠”的语用游戏

4.5 小结

第5章 社会用语中的“疑似歧视”

5.1 引言

5.2 关于话语歧视的已有研究

5.3 雷人标语:一场官司的背后

5.3 .I引发争议的横幅标语

5.3.2 横幅标语的语用一语言分析

5.4“9 0后”:一个群体的形象“塑造”

5.4.1 “90后”的界定

5.4.2 研究设计

5.4.3 结果与讨论

5.5 “也”:不能承受的社会之重

5.5.1 “也”的语用意义

5.5.2 新闻报道中“也”触发的歧视

5.6 小结

第6章 社会用语的“文明性”

6.1 引言

6.2 社会用语的语用建设研究概述

6.3 不良社会用语分析

6.3.1 不良社会用语的界定

6.3.2 不良社会用语的语用一语言特征

6.3.3 不良社会用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6.3.4 不良多模态社会用语的语用解读:案例分析

6.3.5 有关不良社会用语的态度调查:以低俗广告为个案

6.4 文明社会用语分析

6.4.1 文明社会用语的界定

6.4.2 文明社会用语的语用一语言特征

6.4.3 文明社会用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6.5 社会用语的文明趋向:个案研究

6.5.1 城镇公共标语口号:个案研究之

6.5.2 教学大楼物管告示语:个案研究之二

6.5.3 交通告示语:个案研究之三

6.6 小结

附录1:网络语料来源网址

附录2:低俗广告认知与评价问卷报表

附录3:重庆交通告示语

第7章 社会用语的“个人化”

7.1 引言

7.2 语体、语体杂合与语体转换

7.2.1 语体的界定与分类

7.2.2 语体杂合

7.2.3 语体转换的定义、类型与功能

7.3 语体杂合:社会用语的个人化分析

7.3.1 介入标记:个人化的界定

7.3.2 广告语篇中的介入标记

7.3.3 语用学视角下的介入与介入标记

7.4 印刷广告语篇的个人化:历时研究

7.4.1 研究问题

7.4.2 语料收集与分析

7.4.3 结果与讨论

7.5 天气预报语篇的个人化特征:共时研究

7.6 电视广告语篇中的语体转换:调查与分析

7.7 小结

第8章 新闻语篇中的“个人身影”

8.1 引言

8.2 新闻语篇中的主观性与立场表达

8.3 新闻语篇中的句式选择——以新闻标题中的否定句为例

8.3.1 否定句的预设机制

8.3.2 “校园不是公园”:个案研究

8.3.3 网络新闻标题中的否定句:调查与分析

8.4 新闻语篇中的视角选择——以标题中的视角选择为例

8.4.1 框架、视角与认知关联

8.4.2 调查与分析

8.5 新闻语篇中的介入标记——以灾难新闻中的数字表达为例

8.5.1 介入与介入手段

8.5.2 调查与分析

8.6 小结

附录:灾难新闻信息

第9章 结论

9.1 本研究的简要回顾

9.2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及启示

9.2.1 中国店铺命名用语的文化取向

9.2.2 中国社会用语中的语言“负顺应”

9.2.3 社会用语的人际特征与个人化趋向

9.2.4 新闻用语的主观化

9.2.5 中国社会用语的文明化

9.3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