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外教社外国文学研究丛书:英国文学研究在中国:英国作家研究(上、下卷)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1.50购买纸书

1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张和龙主编

出  版  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5-01

字       数:73.8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外语 > 英文教辅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书稿以英国文学的历时分期为框架,梳理了近代以来国内英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了30多位英国经典作家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状况,体现了独到的学术眼光与宽阔的学术事业。本书有史有论,具有纵向的深度,也有横向的维度,极具特色。<br/>
目录展开

本书上卷作者

绪 论

一、学术史研究的兴起

二、中国的英国文学研究及其学术史构建

三、学术史研究的历史回顾

四、本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早期英国文学研究

第一节 总 述

第二节 古英语文学研究

一、文学史中的古英语文学评介

二、古英语诗歌与散文研究

三、成就与不足

第三节 乔叟研究

一、清末至1949年的乔叟译介与研究

二、50—60年代的乔叟研究

三、80年代以来的乔叟研究

第四节 莎士比亚研究

一、莎士比亚最初的东渐

二、民国时期的莎剧研究

三、早期莎学家朱生豪与梁实秋

四、苏联对中国莎学的影响

五、50—60年代政治环境对莎学的影响

六、改革开放之后的莎学研究

七、多角度的莎士比亚研究

八、莎士比亚戏剧舞台研究

九、近十多年来出版的莎士比亚研究著作

十、熠熠闪光的中国莎剧

十一、台湾地区的莎学

第五节 多恩研究

一、姗姗来迟的多恩研究

二、90年代的多恩研究

三、新世纪以来的多恩研究

第六节 弥尔顿研究

一、早期译介与接受

二、“五四”时期的弥尔顿研究

三、30—40年代的弥尔顿研究

四、50—60年代的弥尔顿研究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弥尔顿研究

第二章 18世纪英国文学研究

第一节 总 述

第二节 笛福研究

一、早期译介与研究

二、50—80年代的笛福研究

三、90年代以来的笛福研究

第三节 斯威夫特研究

一、译介的变迁

二、内部研究

三、平行比较研究

第四节 菲尔丁研究

一、20世纪上半叶的菲尔丁研究

二、建国早期的菲尔丁研究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菲尔丁研究

四、80年代后期以来的菲尔丁研究

第五节 布莱克研究

一、民国时期的布莱克评介

二、建国早期的布莱克研究

三、新时期以来的布莱克研究

第三章 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上)

第一节 总 述

第二节 拜伦研究

一、清末民初对拜伦的译介

二、“五四”时期的“拜伦热”

三、建国“十七年”的政治化解读

四、“文革”结束后对单一批评模式的突破

五、新世纪以来的拜伦研究

第三节 雪莱研究

一、20世纪初期的雪莱研究

二、20年代:“浪漫主义热”背景下的雪莱研究

三、走向成熟与理性:30—40年代的雪莱研究

四、50—60年代的政治化解读

五、80年代:政治化解读的延续与超越

六、雪莱研究的繁荣期

第四节 济慈研究

一、国内济慈研究量化分析

二、20—40年代:以译介为主的阶段

三、50—60年代:政治解读时期

四、70—80年代:突出比较的美学研究

五、90年代:突出诗论的颂诗研究

六、新世纪:颂论结合的综合研究

第五节 华兹华斯研究

一、华氏诗歌与诗论的早期译介

二、30—40年代的华兹华斯译介与研究

三、建国早期的华兹华斯研究

四、“拨乱反正”时期的华兹华斯研究

五、华兹华斯研究的新阶段

第六节 柯勒律治研究

一、柯勒律治的早期译介与研究

二、民国时期文学史著作中的柯勒律治

三、从忽视到纠偏:20世纪下半叶的柯勒律治研究

四、新世纪以来的柯勒律治研究

第七节 奥斯丁研究

一、民国时期的奥斯丁译介与研究

二、建国早期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下的奥斯丁研究

三、“文革”结束后的奥斯丁研究

四、90年代以来的奥斯丁研究

第八节 司各特研究

一、从“古文评点”到“评传模式”:20世纪上半叶的司各特评论

二、50—70年代:司各特研究的“冷遇期”

三、80—90年代:“不温不火”的司各特研究

四、新世纪初司各特研究的新动向

第四章 19世纪英国文学研究(下)

第一节 小说研究

第二节 诗歌研究

第三节 散文研究

第四节 狄更斯研究

一、清末民初的狄更斯评介

二、20—40年代:左翼文艺思潮影响下的狄更斯研究

三、50—6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狄更斯研究的肇始

四、新时期以来的狄更斯研究

第五节 萨克雷研究

一、早期译介与研究

二、50—70年代的研究与接受

三、新时期30年:多元批评视角下的萨克雷研究

第六节 夏洛蒂·勃朗特研究

一、民国时期的评介

二、50—60年代:阶级分析视角下的夏洛蒂·勃朗特研究

三、从阶级分析到人性论的回归:“文革”结束后的夏洛蒂·勃朗特研究

四、从女性主义批评到多种批评视角:80年代中叶至90年代中叶的夏洛蒂·勃朗特研究

五、无中心的多声部大合唱:90年代中叶以来的夏洛蒂· 勃朗特研究

第七节 艾米丽·勃朗特研究

一、民国时期的评介

二、50—60年代:政治文化外衣下的艾米丽·勃朗特研究

三、新时期以来的艾米丽·勃朗特研究

第八节 乔治·爱略特研究

一、20世纪上半叶的爱略特评介

二、20世纪下半叶的爱略特研究

三、新世纪以来的爱略特研究

四、反思与展望

第九节 哈代研究

一、民国时期的哈代评介

二、建国早期的哈代研究

三、新时期以来的哈代研究

第十节 王尔德研究

一、20世纪早期与中期:从“王尔德热”到研究的停滞

二、20世纪后期:王尔德研究的全面复兴

三、新世纪以来的王尔德研究

本书下卷作者

第五章 20世纪英国文学研究(上)

第一节 戏剧研究

第二节 诗歌研究

第三节 小说研究(一)

第四节 小说研究(二)

第五节 吉卜林研究

一、1949年以前的吉卜林研究

二、50—70年代的吉卜林研究

三、80年代以来的吉卜林研究

第六节 萧伯纳研究

一、思想家和社会问题剧作家:“五·四”时期对萧伯纳的评介

二、“红”人萧伯纳:1933年前后的萧伯纳研究

三、费边主义者:1956年前后的萧伯纳研究

四、回归戏剧艺术家:近三十年来的萧伯纳研究

五、国内萧伯纳研究的缺憾与展望

第七节 叶芝研究

一、民族主义作家:早期译介与研究

二、现代主义大师:80—90年代的叶芝研究

三、多元与综合:后现代语境下的叶芝研究

四、问题与建议

第八节 奥登研究

一、30年代:国人初识奥登

二、40年代:“奥登风”时期的译介与研究

三、新中国60年:奥登研究的新气象

第九节 艾略特研究

一、30—40年代的艾略特译介与研究

二、50—60年代:艾略特研究的两重天

三、从“正名”开始:新时期以来的艾略特研究

四、艾学研究的新阶段

五、国内艾略特研究反思

第十节 康拉德研究

一、“别开生面的英文小说家”:早期译介与研究

二、80—90年代:从边缘走向中心的现代主义文学大师

三、新时期30年:迅猛发展与备受重视的研究态势

第十一节 劳伦斯研究

一、从早期评介到“劳伦斯热”

二、在争议中突破禁区:80年代的劳伦斯研究

三、90年代劳伦斯研究的新突破

四、新世纪以来的劳伦斯研究

五、回顾与反思

第十二节 伍尔夫研究

一、民国时期的评介

二、建国早期的伍尔夫研究

三、新时期以来的伍尔夫研究

四、伍尔夫研究反思

第十三节 乔伊斯研究

一、空谷足音:早期乔伊斯评介

二、乘机为势:80年代的乔伊斯研究

三、高歌猛进:90年代以来的乔伊斯研究

四、乔伊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第六章 20世纪英国文学研究(下)

第一节 总 述

第二节 奥威尔研究

一、从禁区到解冻: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早期译介和研究

二、反极权主义作家:90年代奥威尔研究的转向

三、公共知识分子与当代经典作家:新世纪以来的奥威尔研究

四、问题和思考

第三节 戈尔丁研究

一、80年代:“人性恶”主题研究的兴起

二、90年代:多元批评视角下的戈尔丁研究

三、新世纪初:戈尔丁研究的最新发展

第四节 贝克特研究

一、作为“反面材料”:早期译介与研究

二、80—90年代:“荒诞派热”背景下的贝克特戏剧研究

三、筚路蓝缕:80—90年代的贝克特小说研究

四、众声喧哗:新世纪以来的贝克特研究

五、贝克特研究的展望

第五节 品特研究

一、“荒诞”视角下的品特戏剧研究

二、精神分析视角下的品特戏剧研究

三、政治批评视角下的品特戏剧研究

四、其他研究视角下的品特剧作评论

第六节 莱辛研究

一、莱辛研究的历史脉络

二、对莱辛研究特点的考察与分析

三、莱辛研究展望

第七节 奈保尔研究

一、奈保尔在中国的译介及其特征

二、国内奈保尔研究的独特路径

三、奈保尔中国接受的特征及其内在逻辑

英国文学研究资料辑录 (1)

一、总论

二、主要作家与作品研究资料

参考文献 (1)

后 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