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第一章 莽苍中原行(弘治十二年)
一、科举风波
二、科场弊案
三、中原造墓
附录 明代科举制度简述
第二章 会稽山麓的瑞云(成化八年九月—成化二十三年)
一、迟到的婴儿
二、家世传承
三、沉默的孩子
四、家庭关系
五、少年的经历
六、北京生活和母亲去世
七、居庸关之行
附录 王华婚姻状况考
第三章 奔波的青年时代:余姚、北京、南昌(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弘治五年秋)
一、朝代的更替
二、早来的婚姻
三、书法和学问
四、父亲的教诲
五、踏上科举路
第四章 科举的洗练:北京、济南、余姚(弘治五年秋—弘治十一年)
一、弘治初期的社会
二、北京考场碰壁
三、国子监生活
四、再次名落孙山
五、山水、佛道间的徘徊
六、重赴京城考场
附录 关于王守仁“格竹”
第五章 官场与文坛(弘治十二年十月—弘治十四年七月)
一、济世的热诚
二、官场的奔波和交往
三、官场的交往与应酬
四、文坛唱和与《坠马行》
五、垣南草堂的文人们
附录一 弘治年间王守仁京师交游考
附录二 《坠马行》考释
第六章 周游和探索(弘治十四年八月—弘治十八年五月)
一、“审录”江北
二、巡行与访友
三、故乡养病
四、重返京师官场
五、徐州的夜涛
六、山东乡试
附录 关于“绍兴阳明洞”
第七章 仗义进谏:锦衣卫监狱的日子(弘治十八年—正德二年二月)
一、弘治、正德之际的社会状况和政坛
二、正德元年十月的“丁巳之变”
三、仗义上疏
四、狱中日夜
附录 王守仁正德元年入狱时间考
第八章 漫长的南行之路:从北京到贵州(正德二年二月—正德二年五月前后)
一、都门悲歌
二、流传的故事
三、跋涉浙湘路
四、逗留长沙
五、从洞庭湖入沅江
六、经沅水入贵州
七、列入朋党
附录 王守仁贬谪贵州时间考——兼论《泛海》诗
第九章 贵州生涯(正德二年五月—正德四年十二月)
一、初到龙场
二、友朋交往
三、拒辱抗争
四、思乡之情
五、参与地方政教活动
六、告别贵州
第十章 从贵州到庐陵(正德五年一月—正德五年十月)
一、刘瑾擅权和王守仁升迁
二、“安化之乱”和刘瑾的覆灭
三、前往庐陵途中
四、庐陵县令
第十一章 北京风尘(正德五年十月—正德八年九月)
一、刘瑾覆灭与升迁京城
二、吏部的公干
三、圣道的探究
四、京城时局与友朋聚散
五、告别京师——故乡山水行
第十二章 滁州和南京时期(正德八年十月—正德十一年九月)
一、烽烟遍地的正德王朝
二、滁州六个月
三、南京时期的生活与交游
四、对儒学的探索
五、佛道思想的清理
附录 《书悟真篇答张太常二首》笺注
第十三章 巡抚南赣(上)(正德十一年九月—正德十二年十一月)
一、前往南赣
二、出兵汀、漳,平定大帽山
三、整顿和准备
四、合剿左溪、横水,袭取桶冈大寨
附录一 王守仁任南赣巡抚考
附录二 大帽山考
附录三 王守仁平詹师富(象湖山之战)考
第十四章 巡抚南赣(下)(正德十二年十二月—正德十四年五月)
一、剿灭三浰叛乱
二、治理南赣
三、赣州的生活和思想——刊布《传习录》
第十五章 平定宸濠之乱(上)(正德十四年六月——正德十四年七月)
一、宁王的野心
二、矛盾的激化
三、风云突变
四、返回吉安
第十六章 平定宸濠之乱(下)(正德十四年六月—正德十四年七月)
一、起兵平叛
二、直取南昌
三、决战黄家渡
四、擒获宸濠
第十七章 献俘杭州(正德十四年八月—正德十四年十二月)
一、棘手的问题
二、正德亲征的背后
三、杭州献俘
四、南京请教行藏计
第十八章 风波江上行(正德十四年十二月—正德十五年二月)
一、漂泊的回程
二、反复风波江上行
第十九章 经营江西(上):从九江到赣州(正德十五年三月—正德十六年六月)
一、会见“北军”
二、返回赣州
三、经营江西
四、“致知”说的提出
五、放情山水间
第二十章 经营江西(下):白鹿洞讲学前后(正德十五年三月—正德十六年六月)
一、正德之死与朝中波澜
二、白鹿洞讲学:“致良知”说的展开
三、遥望故乡的云天
附录 杨廷和除去江彬考
第二十一章 百战归来白发新:从江西到浙东(正德十六年七月—嘉靖二年十月)
一、“大礼”风波中的回程
二、百战归来白发新
三、冷对“大礼议”漩涡
第二十二章 在大礼议风波中:“良知”说的成熟(嘉靖二年十一月—嘉靖六年四月)
一、左顺门事件前后
二、新学的洗练——“良知”说的成熟
三、碧霞池之宴:阐述“致良知”的真髓
四、家乡的生活与交游
附录 “大礼议”非朱子学与阳明学之争
第二十三章 踏上最后的征程(嘉靖六年五月—嘉靖六年十一月)
一、“大礼议”的余波
二、提督两广军政
三、天泉桥答问:“良知”说的未解之谜
四、前往两广途中
附录一 关于“杨一清阻止王守仁入阁”说
附录二 关于“四句教”的不同记载
第二十四章 平定两广献躯南疆(嘉靖六年十一月—嘉靖七年十一月)
一、平定思、田之乱
二、王守仁的治理方略
三、生命最后的火花
附录一 关于王守仁剿平断藤峡斩杀人数
附录二 关于平“八寨”及追杀人数
附录三 追杀民众数
尾声——在历史的长河中(嘉靖七年十一月以降)
一、死后家中的变化
二、治理社会的影响
三、思想、学说的流布
参考文献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