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史学旅行电子书

“人们赋予史学尊职,整理既往,助益现世,教导未来的岁月。如此崇高的尊职,目下的尝试不敢承担,它只想呈现,过去原本是如何。” “我愿我的自身倏尔消融,只让那些能够呈现强大力量的东西去述说。”——兰克 本书以研究兰克史学为中心,兼顾由兰克史学所衍生、对中国近代史学专业化产生重要作用的史学方法论著作,如伯伦汉《史学方法论》、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史学原论》、坪井九马三《史学研究法》,他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竞争关系。一方面,以“中国立场”论述这些域外史家的学术个性与思想,与一般西方学者的观察聚焦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细致勾稽再现他们在20世纪中国史学被受、拒斥或误读的具体过程,而分析他们的史学遗产哪些方面沉淀在中国现代史学,构成其组成部分,哪些成分则被中国史家所忽略。本书不是人物研究的丛集,他们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构成了一个整体,由兰克所启的史学专业化浪潮,借着这三本方法论著作,以及其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作,将中国史学引向专业化、职业化、学院化之途。

售       价:¥

纸质售价:¥42.20购买纸书

3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李孝迁、胡昌智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9-01

字       数:24.9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史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讲一个文化跨国流传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两个不同地域、两种不同文化传统、两个不同时代之间。它讲德国十九世纪史学家兰克的思想,历经辗转传述,在二十世纪中国后,受与拒的曲折过程。 兰克终身对抗抽象理论的历史哲学,坚持从历史现象、历史事实里了解各个欧洲国家的特质。史实与史料对兰克而言,有“科学”之外更深一层的意义,它们蕴含特定的政治取向,甚至有宗教的内涵。十九世纪后期,随着学术急速的专业化,兰克史学“求真”的面相被后人凸显出来,被人们以特定的方式崇拜着,他的史学思想被狭隘化。透过世纪转换期间里的史学方法论、史学史专书,兰克的科学形象在全世界传递来。二十世纪伊始,兰克中国,在人们热情追求新社会、全心信仰科学的氛围里,他的治史方法在中国被辗转传述着,反映出国人心中殷切的期望,也呈现出现实中多重的局限。<br/>【推荐语】<br/>“人们赋予史学尊职,整理既往,助益现世,教导未来的岁月。如此崇高的尊职,目下的尝试不敢承担,它只想呈现,过去原本是如何。” “我愿我的自身倏尔消融,只让那些能够呈现强大力量的东西去述说。”——兰克 本书以研究兰克史学为中心,兼顾由兰克史学所衍生、对中国近代史学专业化产生重要作用的史学方法论著作,如伯伦汉《史学方法论》、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史学原论》、坪井九马三《史学研究法》,他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和竞争关系。一方面,以“中国立场”论述这些域外史家的学术个性与思想,与一般西方学者的观察聚焦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细致勾稽再现他们在20世纪中国史学被受、拒斥或误读的具体过程,而分析他们的史学遗产哪些方面沉淀在中国现代史学,构成其组成部分,哪些成分则被中国史家所忽略。本书不是人物研究的丛集,他们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构成了一个整体,由兰克所启的史学专业化浪潮,借着这三本方法论著作,以及其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作,将中国史学引向专业化、职业化、学院化之途。<br/>【作者】<br/>李孝迁 浙江苍南人,1977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著有《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1882-1949)》《域外汉学与中国现代史学》,主编《中国近代史学文献丛刊》。 胡昌智 祖籍安徽无为县,1948年生于南京,就读于台中清水小学、中学,台湾大学历史学士、硕士,德国鲁尔大学博士,原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近代欧洲史学史。著有《历史知识与社会变迁》,译有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br/>
目录展开

作者简介

导论

写作缘起

研究思路

全书结构

第一章 兰克及其史学

一、在浓郁的宗教氛围里步入史学

二、对基督教世界的情怀引领着史料收集

三、激发出典范式的历史主义叙事

四、对普鲁士王室的忠诚贯穿他的写作

五、与巴伐利亚国王的情谊成就了兰克学派

六、《世界史》是上帝展现的足迹

第二章 兰克在华百年接触史

一、润物无声:历史与兰克

二、大行其法:同质的兰克

三、众声喧哗:多面的兰克

四、兴无灭资:反面的兰克

第三章 伯伦汉《史学方法论》

一、伯伦汉的生平

二、《史学方法论》的各个版本

三、评论《史学方法论》

四、伯伦汉史学在东亚的接受

第四章 朗格诺瓦、瑟诺博司《史学原论》

一、成书缘起

二、史学思想

三、接受与批判

第五章 坪井九马三《史学研究法》

一、其人其学

二、隐性流播

三、坪井九马三与梁启超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