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好望角系列(套装共10册):战争的战争+走向最后关头+横渡孟加拉湾+独霸中东+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被掩盖的原罪+无规则游戏+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毁灭与重生电子书

售       价:¥

47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7.1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横渡孟加拉湾》: 孟加拉湾曾经是全球化历史的核心,数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是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上高速公路,后来又成为欧洲帝国的战场,这一切都是季风和人类迁徙的结果。19世纪,在资本力量和蒸汽动力的推动下,帝国重塑了海湾的面貌,以寻求咖啡、大米和橡胶等商品。数以百万计的印度移民或被债务束缚,或被干旱刺激,满怀希望地横渡海湾讨生活。新加坡、槟榔屿等蓬勃发展的港口城市,成为那个时代多元的社会。然而,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政治和环境压力开始侵蚀海湾数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互联格局。今天,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使孟加拉湾的海岸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其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各国竞争亚洲未来的中心。 《独霸中东》: 从无人机到卫星,从导弹防御系统到网络战,以色列在将新技术应用于现代战场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为我们展示了这个仅有800多万人口的小国是如何长期身处战争环境而不断适应战争形式的变化,并成为21世纪的新型强国的。当然,以色列的“强”并不在体量,而在创新和效率上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直到二战战败,日本人缘何一次次走向战争? 上至世界优秀人才,下至日本的平民百姓,为何认定“唯有战争才是出路”?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 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是一个关于殖民、战争和抵抗的血腥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多样、动人的故事。在这部开创性的雅俗共赏的著作中,屡获殊荣的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尤金?罗根广泛利用五个世纪的阿拉伯资料,将阿拉伯人的经历放在其关键的历史背景之中,从阿拉伯人自己的视角加以客观呈现。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涵盖了从北非到阿拉伯半岛的整个阿拉伯世界,探索了近现代阿拉伯历史的方方面面。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但建国以来一直吸引着世界的注意,既受到许多人青睐,也常常成为抨击的对象。 为什么国际社会如此关注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 为什么以色列人在众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 为什么以色列会做出这些决策?它的未来将会怎样? 《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现代阿富汗的历史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充满了荒唐、惊悚和悲伤。两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每隔40年,就会有一个大国强行阻断阿富汗的发展,破坏其取得的进步。待强权退出,阿富汗历史才能重新开始。 《被掩盖的原罪:奴隶制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崛起》: 长久以来,美国人倾向于将奴隶制视为一种前现代制度,属于这个国家的原罪。但是,年代的隔阂,割裂了奴隶制与美国后来成功的联系,这种看法对于数百万惨遭束缚的奴隶而言无疑是一种伤害。 《战争的战争》: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近代欧洲极具灾难性、后果极为严重的战争。这场多年无法结束的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疯狂的暴力行为与毁灭性灾难,在德意志人的集体意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约翰内斯?布克哈特从全新的视角,聚焦三十年战争期间一次次的和平尝试和一次次无限接近和平的时刻,以“和平”为红线串起了这部战争史。作者深入而透彻地剖析了一场本可避免的冲突背后的种种博弈,直指政治活动家们真正的利益所在。 此外,作者重申三十年战争并非宗教战争,而是一场“建构国家之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展现了当时人们的战争经历,并且追问文明是如何渡尽劫波,在一片荒芜中幸存下来的。本书也高度赞扬了当时成功概率很高的和平倡议,它们对解决当今的种种冲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 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走向“zui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对当时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升降分合,进行了相当细致独到的分析。 日本的威胁、进攻和各种无理的经济要求给国民党政府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也引起了民众的愤慨。但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面对日本的挑衅,多次作出让步,因为其首要目标是与国内竞争对手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蒋的政策在国民党内部造成紧张局势,政府内外其他主要领导人纷纷提出替代方案。随着日本军事扩张的不断加剧,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力的中央政府,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的历史出口。概言之,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行为激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促使民众觉醒和团结,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团结国内各种力量一致抗日。
目录展开

总目录

横渡孟加拉湾:自然的暴怒和移民的财富

出版者言

佳评推荐

中译本序

目录

前言 历史上的孟加拉湾

第一章 孟加拉湾的生活

第二章 辽阔海洋的商业中心

第三章 波涛暗涌的旅程,不可侵犯的地理

第四章 人的运输

第五章 大海的十字路口

第六章 横渡的中断

第七章 追求公民身份

第八章 海平面的上升

后记 横渡孟加拉湾

谢辞

名词解释

名词缩写对照

文献与特藏

注释

索引

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

出版者言

佳评推荐

中译本序

前言

目录

第一部分 阿富汗的建国

第1章 国父

第2章 艾哈迈德·沙阿的帝国

第3章 隔壁的法兰奇人

第4章 熊与狮之间

第5章 奥克兰的蠢行

第6章 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回归

第7章 短暂的黄金岁月

第8章 第二次英阿战争

第二部分 一个国家、两个世界

第9章 铁血时代

第10章 新的开始

第11章 崇尚变革的君王

第12章 王法还是教法?

第13章 王朝分崩离析

第三部分 喀布尔的规则

第14章 风暴之后

第15章 不结盟国家

第16章 不要停滞,要发展

第17章 民主的时代

第18章 左翼兴起

第19章 改弦更张

第20章 苏联入侵

第四部分 旧阿富汗的爆发

第21章 穆贾希丁

第22章 冷战的最后阶段

第23章 从恐怖到混乱

第24章 走出难民营

第25章 塔利班对战穆贾希丁

第26章 “基地”组织

第27章 美国参与其中

第五部分 乱象依旧

第28章 波恩计划

第29章 喀布尔之春

第30章 源源不断的麻烦

第31章 毒品与腐败

第32章 塔利班

第33章 临界点

第34章 增兵阿富汗

第35章 希望之光

大画景

致谢

人物对照表

术语释义

注释

参考文献

原书索引

被掩盖的原罪:奴隶制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崛起

出版者言

佳评推荐

目录

导言 心 1937

第1章 足 1783—1810

第2章 头 1791—1815

第3章 右手 1815—1819

第4章 左手 1805—1861

第5章 舌头 1819—1824

第6章 呼吸 1824—1835

第7章 种子 1829—1837

第8章 血 1836—1844

第9章 背部 1839—1850

第10章 手臂 1850—1861

第11章 尸体 1861—1937

后记

致谢

注释

原书索引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引言

文前彩插

佳评推荐

什么构成犹太国的犹太性 ——中译本序

目录

序言 一个壮观的人类故事

第一章 诗歌和政治:犹太民族寻找家园

第二章 故土某处

第三章 是对话而不是意识形态:犹太复国主义者在世纪之交时的分歧

第四章 梦想实现的曙光

第五章 《贝尔福宣言》:英帝国支持犹太国

第六章 无处可去,即使能离开

第七章 伊休夫抵抗英国统治,阿拉伯人反对分治决议

第八章 独立:国家诞生

第九章 从建国之梦到建国之路

第十章 以色列登上国际舞台

第十一章 以色列直面大屠杀

第十二章 改变国家命运的六日战争

第十三章 占领成为重负

第十四章 赎罪日战争:“构想”心态破裂

第十五章 革命中的革命:以色列右翼政治力量的崛起和复仇

第十六章 效法犹太复国主义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兴起

第十七章 和平进程陷入僵局

第十八章 犹太国的犹太复兴

结语 《贝尔福宣言》发表一个世纪后的犹太“民族家园”

致谢

附录1 人物简介

附录2 非英文术语释义

附录3 以色列《独立宣言》

附录4 以色列总理、总统和美国总统对应表

附录5 以色列政党及其分化组合

附录6 延伸阅读

注释

引用文献

索引

战争的战争:1618—1648:欧洲的国家建构与和平追求

导读

中译本序言

目录

前言

开篇 战争灾难的三种衡量角度和一个质问

恐怖的地理分布 ——人口锐减对角线和灾难地区

死亡的“三位一体” ——暴力、饥荒和瘟疫

孩童、妇女和士兵的生存威胁

再度提问:来自反方的质问

第一章 被取消的宗教战争 ——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为何出现

掷出窗外的和平? ——错失的埃格尔和谈

维护多教派帝国的和平

拒绝大战但并无和平

第二章 建构国家之战 ——大型工地欧洲

普世强国抑或独立国家 ——波希米亚之建国

哈布斯堡和法兰西的普世主义之争

第三章 瓦伦斯坦 ——战争策动者及其军事遗产

制度化的帝国和连年战祸中的统帅

军队的固定化和国有化

常备军 ——战争的风险或和平的机会

第四章 古斯塔夫·阿道夫 ——新教媒体国的哥特移民

机会造就宗教战士 ——图像的力量

政治和大哥特普世主义候选人

建设和平的流动工地

第五章 转向和平 ——瓦伦斯坦的另一面及其遗业

和平使徒瓦伦斯坦

1629年天才的外交尝试

做两手准备的和平统帅

媒体战役中的帝国和平政策

没有“最后一分钟的和平”

第六章 1635年的布拉格 ——成就了和平,触发了战争

重建帝国和平

然而这并不是结局

依靠移民和机构幸存下来

第七章 现已忍无可忍 ——德意志入局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求救

欧洲建构国家之战的结局

联邦制帝国宪法的第三条道路

宗教和平即国家成就

终章 三十年战争能否给终结战争带来启示

和平活动家与时间窗口

对秩序政治之利益冲突的误解

和平语言与和平实践

欧洲和平文化的工地

附录 原始资料和文献报告

插图来源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出版者言

中译本序言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昭和的序幕:改元之初的日本

1 拥有殖民地的“帝国”

2 宪法、国家以及政治

3 官僚制度与地方制度

4 教育

5 军事

6 经济

7 国际关系

8 交通与通信

9 人们的生活

10 娱乐

第二章 混沌的时代:1926—1937年

1 昭和恐慌

2 陷入困境的田中义一内阁

3 大萧条与裁军

4 “九一八”事变与“满洲国”

5 “五一五”事件与退出国际联盟

6 天皇机关说事件与陆军的对抗

7 “二二六”事件

8 社会与文化

第三章 战争的年代:1937—1945年

1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2 陷入困境的日本

3 三国同盟与大正翼赞会

4 太平洋战争爆发

5 中日战争时期的社会和文化

6 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战况与翼赞选举

7 战局不利

8 “一击讲和论”的失败

9 战败

10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社会与文化

11 战败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民主化与复兴:1945—1960年

1 日本的战败与世界局势

2 战后的政治与战争责任

3 日本的民主化

4 朝鲜战争

5 和谈

6 占领时期的文化

7 恢复独立

8 保守联合

9 安保改定问题

10 战后经济奇迹的开始

第五章 成长与成熟:1960—1989年

1 自民党长期单独执政

2 战后的经济奇迹

3 新干线与东京奥运会

4 成长的烦恼

5 “归还”冲绳

6 学生运动与大学纷争

7 电视时代

8 田中角荣与石油危机

9 经济恢复增长

10 中曾根康弘与国铁民营化

11 改元前后的政治和经济

12 多样化与成熟

13 昭和天皇去世

结语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

出版者言

佳评推荐

中文版序言

鸣谢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满洲、上海和不抵抗

不抵抗的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1927—1931)

中国军事和政治的联合(1927—1931)

对不抵抗的挑战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的遗产

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及其政策的反对者

政府内部的政治困境

东北的抵抗

南京与抵制日货运动

民众对不抵抗的反应

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第三章 华北的新危机:山海关、热河和《塘沽协定》

对热河危机的反应

长城抗战

黄郛与《塘沽协定》

对《塘沽协定》的反应

第四章 《塘沽协定》与中国政治

冯玉祥与民众抗日同盟军

日本问题与南方政治

塘沽与南京政权的政治结构

第五章 1934年南京的妥协政策

天羽主义

关税和贸易问题

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

“攘外必先安内”的重申

第六章 敌乎?友乎?

中日亲善?

关东军反对和平举措

《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

《新生》事件

危机的后果

蓝衣社在华北

第七章 直到和平无望

南京的政治骚乱

中日经济提携

1935年11—12月的自治危机

和平内阁

第八章 群众的抵抗浪潮

邹韬奋与全国救亡运动

日本的强硬态度

日本支持下的华北走私

国民党政治与抵抗问题(1936)

一连串的事件

绥远事件

第九章 走向冲突——西安及其之外

西安事变

西安:没有回答的问题

日本与西安事变

战争

结论

注释

征引文献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出版者言

佳评推荐

中译本序

目录

序言

序章 思考日本近现代史

一 从战争的视角审视近代

二 民有、民治、民享

三 战争与社会契约

四 “为何和平只维持了20年?”

五 历史的误用

第一章 甲午战争:“侵略与被侵略”以外的视角

一 对列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二 甲午战争之前

三 民权论者如何看待世界

四 甲午战争为何爆发

第二章 日俄战争:问题在于选朝鲜还是选满洲

一 甲午战争之后

二 英日同盟与清朝的变化

三 不得不开战的理由

四 日俄战争带来的影响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所受的主观挫折

一 拥有殖民地的时代,失去殖民地的时代

二 为什么会出现“国家改造论”

三 开战前与英美的交涉

四 在巴黎和会上被批判的日本

五 与会者的侧面与日本所受的创伤

第四章 “九一八”事变与中日战争:日本切腹、中国介错论

一 当时人们的意识

二 “九一八”事变为何发生

三 计划事件的主体

四 退出联盟

五 迈向战争时代

第五章 太平洋战争:说不出死者阵亡地的国家

一 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各种看法

二 战争扩大的理由

三 为何寄希望于首战大捷

四 战争的种种面目

后记

谢词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1516年至今

出版者言

佳评推荐

中译本序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从开罗到伊斯坦布尔

第二章 阿拉伯人挑战奥斯曼统治

第三章 穆罕默德·阿里的埃及帝国

第四章 改革的危险

第五章 第一波殖民主义:北非

第六章 分而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解决方案

第七章 大英帝国在中东

第八章 法兰西帝国在中东

第九章 巴勒斯坦灾难及其后果

第十章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

第十一章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衰落

第十二章 石油时代

第十三章 伊斯兰的力量

第十四章 冷战之后

第十五章 21世纪的阿拉伯人

致谢

图片版权许可

注释

原书索引

独霸中东:以色列的军事强国密码

出版者言

佳评推荐

译者序

序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下工厂

第二章 “玩具”飞机

第三章 无敌装甲

第四章 侦察卫星

第五章 反导科技

第六章 情报系统

第七章 网络病毒

第八章 军火外交

结语 末日战场

致谢

注释

原书索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