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外教社认知语言学丛书·应用系列:语法化理论—基于汉语发展的历史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2.40购买纸书

1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石毓智, 著

出  版  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01

字       数:1519

所属分类: 教育 > 外语 > 英文教辅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是对我们过去十几年来研究语法化的一个理论概括,研究对象以汉语发展史为主,并参照其他语言的有关现象,尝试建立一个全新的语法化理论系统。本书重讨论了诱发语言发展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语音变化、语义基础、诠释角度、句法环境、使用频率等。此外还讨论了语法化的两种主要机制一一类推和重新分析,以及多标记之间的竞争关系、语言触对语法发展的影响等。当今国际语法化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对诱发语法变化动因的探讨很不充分,国内的语法化研究则缺乏理论上的思考,弥补这些缺陷就是本书的特色与价值所在。<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总序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2语法化

1.3句法理论框架

1.4适合语法化研究的理论流派

1.5语序对语法标记的制约

第二章 研究现状

2.1引言

2.2目前汉语史研究领域的局限性

2.3未来的汉语史学者应该具备的修养

2.4语言的本质特性在语言发展史中的表现

第三章 演化机制

3.1引言

3.2重新分析

3.3类推

3.4类推和重新分析作用的条件限制

第四章 语音变化

4.1引言

4.2双音化趋势的发展

4.3动词和结果成分的融合

4.4结语

第五章 语义基础

5.1引言

5.2疑问和感叹之间的认知关系

5.3来自疑问代词的感叹标记

5.4来自是非问句的感叹表达

5.5结语

第六章 诠释角度

6.1引言

6.2被动式的事件结构和其他语言的被动标记

6.3古今汉语被动式标记的词汇来源

6.4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被动标记

6.5被动标记语法化的规律性

6.6结语

第七章 句法环境

7.1引言

7.2判断词“是”的来源和产生过程的研究状况

7.3古今汉语判断句式的特点

7.4“是”从指代词向判断词的语法化过程

7.5判断词“是”的语法化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7.6先秦其他指示代词的不同发展方向

7.7结语

第八章 使用频率

8.1引言

8.2词语的使用频率和其语法变化之关系

8.3惯用语化和词汇化

8.4个案研究

8.5情态结构的否定式的产生

8.6结语

第九章 概念结构

9.1引言

9.2动作和结果的由合到分

9.3动作和地点、方向的由合到分

9.4结语

第十章 语用因素

10.1引言

10.2把名词转化为形容词的功能

10.3与程度表达有关的结构

10.4历史和跨语言的考察

10.5“有”的程度表达产生的动因

10.6社会平均值与认知凸显性

10.7结语

第十一章 认知因素

11.1引言

11.2理论准备和基本知识

11.3普通话完成体标记的不对称性的成因

11.4领有动词肯定式的完成体表达功能

11.5结语

第十二章 有无标记

12.1引言

12.2被动式和处置式的复合标记的地域分布

12.3复合标记产生的机制

12.4结语

第十三章 系统诱发

13.1引言

13.2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句法空位以及“底”的出现

13.3“数+量+名”格式的建立对新结构助词的产生和功能的影响

13.4指示代词与结构助词的功能相似性与指代词“底”的语法化途径

13.5结语

第十四章 现实规则

14.1引言

14.2对介词语法特征的考察

14.3时间一维性对动词句法特征的制约

14.4介词与体标记的搭配

14.5介词的语义范畴

14.6时间特性对语言发展中词语替换现象的影响

14.7介词和动词在构词方式上的差别

14.8结语

第十五章 语法化效应

15.1引言

15.2受事名词的语义特点和它们的重新分布

15.3新结构在旧有语法体系中的产生途径

15.4第一动词的语法化

15.5对句子组织信息结构的影响

第十六章 多标记竞争

16.1引言

16.2“将”和“把”语法化的语义基础

16.3语义基础对其语法功能的影响

16.4语法化程度的差别

16.5“V+将+NP+趋向动词”结构的产生与消失

16.6“将”和“把”的竞争结局及其原因

16.7结语

第十七章 再语法化

17.1引言

17.2将来时向认知情态的发展

17.3进行体的主观化

17.4结语

第十八章 规律迁移

18.1引言

18.2可重叠表遍指的名词的范围和功用

18.3名词和量词重叠式的历史考察

18.4结论

第十九章 蜕变与新生

19.1引言

19.2“也”的判断用法及其词性

19.3焦点标记“也”

19.4强调标记“也”

19.5对比标记“也”

19.6“是”对“也”的历史替代

19.7结语

第二十章 内部演化与语言接触

20.1引言

20.2西北方言语序变化的特征

20.3东南方言语序变化的特征

20.4东南方言语序特征形成的内部原因

20.5西北方言和东南方言的语序特征对比

20.6结语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