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丛书》之一种,作者为民间美术、工艺美术、非遗保护专家吕品田。《重振手工 激活民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集》是作者至今发表的有关非遗保护、民间美术保护、工艺美术振兴与发展方面思考的论文选集,主要围绕民俗、民间美术、工艺美术等非遗内涵领域与中国社会、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发展、未来等方面的思考展。文集各篇主题各有侧重,有时立足甚至跳出了非遗视角,站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文化发展与创造的角度来看问题,但基本上都离不作者这些年亲身参与国家非遗保护工作的诸多实践。是民间美术、工艺美术、非遗保护领域内具有一定研究性、理论深度的论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售 价:¥
纸质售价:¥49.0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现代化与文化多样性维护 (代序)
第一编
高度自主与开放的艺术世界——中国民间艺术的现代文化意义
“手”与手工文化建设
中国社火艺术的形态特征
现代化主题下的百年中国民间美术
从中华文化立场出发
用双手塑造新世纪
手工劳动的当代诉求
为《中华手工》喝彩
战略眼光中的手工艺——兼关于中国西部和其他不发达地区开发方式的建议
关于民间文化和艺术的保护
以民俗建设保护民族民间文化
民俗建设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重振中华手工
建言民间艺术的活态保护
呵护经典——从云锦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
举国家统筹之力,保护传统手工艺的资源
在保护中稳步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保护——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未来实践格局的一种展望和诉求
敦睦人际 构建和谐——民间艺术的伦理价值
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于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环境的思考
重振手工,激活民俗——对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策略的建议
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下
玉雕与“玉的精神”
在生产中保护和发展——谈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重振手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
传承传统营造技艺 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关于保护与发展“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的思考
保持工艺品格 加强行会管理——有关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保护与发展的意见
信俗与手工:唐卡与热贡文化生态保护的立足点
丰满的生产力——高度认识和发挥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力
在保护中稳步发展——谈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
重视和发挥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生产力——写在“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开幕之际
建设文化特区——建言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立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文化特区”
文化记忆穿越时空
节日符号与文化认同
春节民俗艺术对年味的强化
民间灯彩 光耀中华
生态·生活·生动——促进剪纸艺术繁荣发展于社会基层三谈
手工与藏文化生态保护——西藏旅游纪念品开发策略刍议
文化大法 意义深远——《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意义解读
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手工艺创造的时代烙印
美在春节里
花灯:流光溢彩的节俗艺术
要防止传统节日空洞化
文明建设的生态之力——手工的意义及寄望于设计实践的意义开发
弥合生活世界的现实生产力
石湾陶艺的传承与发展
警惕手工艺破坏性“发展”
振兴手工生产 践行生态文明
创新而非自戕——传统工艺美术创新的苏绣范例
追求高端 达于高端——写在“第三届国际琥珀高峰论坛”开幕之际
寄望手工
以学历教育保障传统工艺传承——谈高等教育体制对“师徒制”教育方式的采行
手工艺“工匠精神”略谈
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活力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体贴真如——序《炕围画》
温润的当代君子——怀念黄杨木雕大师柯愈勄先生
以手工造就人本身
慎待乡村——由“艺术介入乡村”现象所想到
文旅融合的深度在于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以“重振手工·激活民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践行美好——“手工”价值再议
耕耘于民间艺术沃土的学者——缅怀民间美术研究专家王海霞
把传统精华和时代需求结合起来——谈传统手工艺振兴
第二编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意义与前景
从“巧夺天工”谈开去——吕品田访谈录
向“手工”讨智慧——专访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吕品田
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201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大展”解读
遵循传统,切合文脉——吕品田谈“手工艺的品格”
保护·传承·开新——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寄语
培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高级人才——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
手工养民——吕品田谈“振兴传统工艺”
开发具有“旅游品格”的纪念品
当手工成为休闲:现代生活的意义追问与补益途径——吕品田访谈
专访吕品田:时代变革中的价值洞察与实践把握
第三编
中国民间美术调查提纲(草案)
中国传统技艺调查提纲(草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综合版块主述文本
“2007巴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展览主述文本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主述文本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