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犯人电子书

★10位文学大师,11个大师级推理故事,带来11次震撼的头脑风暴! ★精选太宰治、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等大师推理名作,窥探人性善与恶,揭露人生的荒诞与无常 ★知名译者郑民钦倾情翻译,笔致典雅,还原大师写作现场 ★让日本推理迈向黄金时代的里程碑作品,刷新推理小说的多元与广度 ★创造奇幻悬疑世界,演绎缜密逻辑推理,江户川乱步、东野圭吾等无数推理作家的灵感源泉

售       价:¥

纸质售价:¥24.50购买纸书

2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太宰治

出  版  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2-10-01

字       数:9.6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小说 > 外国小说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犯人》精选10位日本文学大师的11则推理小说,包括太宰治《犯人》、芥川龙之介《丛林中》《报恩记》、佐藤春夫《娘》、久米正雄《嫌疑》、谷崎润一郎《路上》、泉镜花《外科室》、冈本绮堂《白发鬼》、夏目漱石《古琴幻音》、幸田露伴《蹊跷》、森鸥外《高濑舟》。 太宰治的名篇《犯人》中,当犯罪意识涌起的那一瞬间,就已走囚牢;谷崎润一郎的《路上》,创了推理作品中的概率SHA人手法;芥川龙之介的《丛林中》,由黑泽明改编为电影《罗生门》;森鸥外的《高濑舟》中,在驶向罪恶之岛的高濑舟上,人们探究着何为犯罪真相…… 他们以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演绎缜密的逻辑推理。这些作品因此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大师创作生涯中极为罕见又十分重要的名篇。这些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将日本推理小说推上了新的高峰。  <br/>【推荐语】<br/>★10位文学大师,11个大师级推理故事,带来11次震撼的头脑风暴! ★精选太宰治、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等大师推理名作,窥探人性善与恶,揭露人生的荒诞与无常 ★知名译者郑民钦倾情翻译,笔致典雅,还原大师写作现场 ★让日本推理迈向黄金时代的里程碑作品,刷新推理小说的多元与广度 ★创造奇幻悬疑世界,演绎缜密逻辑推理,江户川乱步、东野圭吾等无数推理作家的灵感源泉 ★知名设计师设计装帧,封面印金工艺,轻盈32本,舒适阅读体验<br/>【作者】<br/>太宰治(1909—1948),生于青森县金木村。东京大学法文科退学,后专注创作小说。创作有《奔跑吧,梅勒斯》《人间失格》等佳作。 芥川龙之介(1892—1927),生于东京。东京大学英文科毕业。在《新思潮》上发表《鼻子》,受到夏目漱石的认可,确定在文坛的地位。文体理智而富有技巧。 佐藤春夫(1892—1964),生于和歌山县。庆应义塾大学退学。受永井荷风等影响,成为大正时期唯美主义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有《田园的忧郁》《都市的忧郁》等。1918年以《指纹》始涉及推理题材。 久米正雄(1891—1952),生于长野县,东京大学英文科毕业,师事夏目漱石,代表作有《破船》等。 谷崎润一郎(1886—1965),生于东京日本桥。1910年与小山内薰等创刊《新思潮》,在该杂志发表《诞生》《象》《刺青》等作品,受到永井荷风的赞赏。作品追求恶魔般的美和大胆的情爱,构建出独特的唯美世界,代表作有《痴人之爱》《春琴抄》《细雪》等。 泉镜花(1873—1939),生于石川县金泽市。1891年尾崎红叶门下。以《外科室》《夜行巡查》等“观念小说”作家身份得到认可。以《高野圣》《藏眉之灵》等构建幻想的世界。 冈本绮堂(1872—1939),生于东京,在东京府立一中上学时始创作剧本。后担任新闻记者,同时展戏剧评论。参加歌舞伎革新运动,发表《修禅寺物语》等剧本。1916年始创作短篇小说连载《半七捕物帐》,确立了“捕物帐”这个新型体裁。 夏目漱石(1867—1916),生于江户牛?z。东京大学英文科毕业。1900年留学伦敦。回国后发表《我是猫》,获得好评。作品还有《少爷》《草枕》《三四郎》《心》等,对日本文学史影响深远。 幸田露伴(1867—1947),生于江户下谷。递信省电信修理技术学校毕业。1889年发表《风流佛》,登上文坛。后发表《五重塔》,成为知名作家。知识渊博,也从事古典文学的校对、解题等工作。很早就始涉及推理题材。 森鸥外(1862—1922),生于今岛根县津和野藩典医家。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1884年留学德国。主要作品有《雁》《山椒大夫》《涩江抽斋》等,译作有《即兴诗人》《浮士德》等。  <br/>
目录展开

犯人

丛林中

报恩记

嫌疑

路上

外科室

白发鬼

古琴幻音

蹊跷

高濑舟 (高濑舟缘起)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