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研究》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发起并主办。复旦大学是我国西方史学史研究的重镇,目前仍然首屈一指。该书稿文章多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撰写,既反映出他们对这一领域的深探讨和学术成果,也可看到一些年轻学人对国际前沿问题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明确提出“作为思想史的史学史”,力图在传统的史学史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拓展史学史研究的思路。
售 价:¥
纸质售价:¥60.2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寄语: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 ——致《西方史学史研究》
发刊词:作为思想史的史学史
什么是史学史?
一、 概念的合浑
二、 现有的定义
三、 对象与任务
中西“疫”举差异的文化渊源及共同抗疫的文化基础
一、 “四海一家”与城邦至上
二、 现代社会的两条道路与两种文化
三、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美国第一”
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通文化基础
马克思1859年“序言”的写作背景与内在动机
韦伯“社会科学的与社会政策的知识之‘客观性’”导读(一)
一、 前言:关于韦伯的这篇论文
二、 韦伯论文第一部分的论点:经验知识与价值判断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
三、 19世纪传统的信念:经验知识里蕴含价值判断的准则
四、 韦伯的论点是对传统信念宣战
五、 从社会变迁角度了解韦伯对经验知识与价值判断所做的区分
历史书写的“真”
一、 史实之“真”
二、 理解之“真”
三、 解释之“真”
四、 叙事之“真”
西罗马帝国灭亡:一个史学观念的沉浮
一、 作为西方史学史母题的罗马(帝国)衰落
二、 西罗马帝国灭亡观念的形成
三、 西罗马帝国灭亡观念的一度消失
四、 西罗马帝国灭亡观念的再兴
五、 帝权转移与罗马帝国的衰败
从小普林尼《书信集》5.8看罗马帝国早期知识精英的史学观
一
二
三
四
中外史学交流史研究的范式探讨
一、 中国视角下的中外史学交流史
二、 全球视野下的中外史学交流史
三、 作为跨文化研究的中外史学交流史
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界对西方史学的接受与创新
一、 新的历史观念——民众史
二、 历史学的社会科学化与历史研究新领域与新方法的开拓
三、 史料观念的革新
余 论
什么是数字历史?
什么是数字历史?
数字历史的下一阶段
未来的数字历史
世界历史观下的后世俗主义 ——作为世俗化理论之替代选择的轴心时代说
一、 导言
二、 轴心时代的理念
三、 人类历史的轴心说视野
四、 轴心说视野下宗教的未来
五、 转型的前景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古典学的新坐标 ——评《后古典主义》
一
二
三
图像材料在古典研究中的运用新探 ——评《瓶与剧:悲剧与公元前4世纪希腊瓶画的互动》
一
二
三
四
现代性的时间不一致性
与时代的竞争
人民之间的一致性?
艺术与时间
过去的未来
不平等的社会
朝向一个历史性的历史世界
“记忆与历史研究”新书推荐四则
“全球史”相关新书推荐
征稿启事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