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近代社会的百年风云:历史大人物篇(共22册)电子书

1.这是风云突变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是文化激荡群星闪耀之时。为你铺展真实的历史;揭开一层层真相! 2.大师眼中的大师;交相辉映;更得异彩。着力表现身处大时代的杰出人物的风骨与情怀;旨在绘就一幅关于民国大人物的精妙群像。

售       价:¥

23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3

作       者:岳南,唐德刚,黄一鹤,王凯,郭宝平,滕征辉,等

出  版  社:天津博集新媒科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09-01

字       数:548.4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历史随笔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这是风云突变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是文化激荡群星闪耀之时。身处大时代的杰出人物的风骨与情怀;描绘一幅关于民国大人物的精妙群像。 主要人物有:梁思成、林徽因、梅贻琦、胡适、陈寅格、傅斯年、陈布雷......
目录展开

目录

梁思成、林徽因与他们那个时代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

第一章 乱世惊梦

五台山的神奇之旅

凄风苦雨别北平

李济的梁家缘

第二章 往事何堪哀

清华四大导师

开田野考古先河的李济

风声灯影里的梁家父子

八方风雨会羊城

梁思永踏上殷墟

第三章 流亡西南

长沙的救亡合唱

千里奔徙到昆明

跑警报的日子

死神过往中的短暂沉寂

第四章 雾中的印痕

滇川道上的流亡客

梅贻琦来到梁家

徐志摩叫板梁启超

梁思成、林徽因的人生抉择

第五章 林徽因的情感世界

冰心小说中的太太客厅

林徽因与冰心是朋友还是仇敌

徐志摩之死

第六章 往事俱没烟尘中

梁从诫:徐、林之间没有爱情

神秘的“八宝箱”之谜

林徽因与金岳霖的一世情缘

第七章 回首长安远

鸿雁在云鱼在水

林徽因床头上的飞机残片

苦难中的浅吟低唱

遂把他乡当故乡

第八章 落花风雨更伤春

梁思永的生命旅程

傅斯年对冰心的微词

血性男儿柔情女

第九章 岁月如歌

川康古迹考察团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一代名媛沈性仁

梁家的烤鸭

傅斯年与陶孟和之争

第十章 胜利前后

京都、奈良的恩人

狂欢的节日

颁布还都令

血色黄昏

第十一章 离愁正引千丝乱

归骨于田横之岛

群星陨落

梁思永之死

飞去的蝴蝶

最后的岁月

主要参考书目

新版后记

大学与大师:清华校长梅贻琦传

上卷:从南开到清华

序章 归去来兮

第一章 往事何堪哀

少年南开

庚子之乱与赔款

驻美公使梁诚的先声

第二章 乱世游学梦

尘埃落定

似曾相识燕归来

来者之可追

第三章 走进清华园

从学堂到学校

水木湛清华

清华园里好读书

周诒春的“初恋”

清华改大与校长出走

第四章 来是空言去绝踪

流水的校长

南开“王牌”随风飘逝

圣约翰人卷土重来

第五章 进向大时代的时代

旧学与新知

造就中国领袖人才

清华国学院的创立

第六章 南开系清华园沉浮

曹云祥的回马枪

张彭春败退津门

梅贻琦崛起

第七章 大角逐

国学研究院兴衰

梅贻琦与校长决裂

梁启超大战曹云祥

第八章 逐鹿清华园

罗家伦横空出世

梅贻琦出局

罗家伦与清华革命

第九章 罗家伦的胜败教训

大洗牌

改隶与废除校董运动

干戈突起

第十章 驱逐校长风潮

乔万选校门被拒

吴南轩走避东交民巷

翁文灏代理校长

重返清华园之谜

下卷:清华校长时代

第十一章 梅贻琦时代的开启

重返清华园

当头一棒

国难家愁

第十二章 黄金时代

群星映照清华园

“通识教育”的波折

教育·学风·师缘

第十三章 御射技艺的复兴与拓展

不窥园到强迫运动

体育的继承和真精神

“拖尸”的兴起与覆亡

第十四章 风雷激

“一二·九”运动

清华罢课风波

军警围剿清华园

第十五章 黑云压城城欲摧

抬棺游行与罢考始末

从西安事变到学生群殴

平津沦陷

第十六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黔滇路上

风雨联大

跑警报

清华之清

第十七章 烽火中的西南联大

迁校叙永

联大之大

大德敦化

第十八章 艰危岁月

光辉映照下的污垢

时穷节乃现

兼差

第十九章 走向胜利

创办清华服务社

胜利前的决战

在战争里成长

第二十章 “一二·一”惨案

案发

拉锯战

潮起潮落

九年移帐去

第二十一章 多难殷忧新国运

北归一梦原知短

如此匆匆更可悲

梅贻琦南飞之谜

第二十二章 大事因缘

浮槎入海

以启山林的岁月

新竹建校

最难风雨故人来

第二十三章 常留嘉荫咏清华

执掌“教部”

“酒圣”梅贻琦

因缘果报会有时

最后岁月

鸣谢

那时的先生

序言 长沟流月去无声

序章

第一章 沦陷与流亡

逃出北平

清华园结义

殷墟考古发掘

第二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长沙、长沙

今天到了昆明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

第三章 扬子江头第一古镇

三大家族的合纵连横

从昆明到李庄

“研究院吃人”事件

第四章 险象环生的山坳

揭开“吃人”的秘密

清华校长梅贻琦李庄遇匪

史语所被劫案

第五章 李庄剿匪记

同济校友与兵工制造

川南匪患

沉尸扬子江

第六章 乱离之世

金岳霖来到李庄

林徽因的病与老金的情

傅斯年辞职别重庆

第七章 悲伤年代

傅斯年上书蒋介石

历史深处的又一件隐秘

悲情李济

第八章 自由中国的心脏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傅斯年与李济的冲突

李霖灿:从圣地归来

第九章 国土重光

十万青年十万军

胜利前后

夏鼐被劫案

“江南才女”愤而离去

第十章 我东曰归,我情依迟

波兰籍教授魏特之死

同济大学校内纷争

校长易人

同济归海

第十一章 南望北归

英辞未拟,惜此离思

婚恋,山东人就爱干这种事

还都南京

第十二章 抉择

再南渡

北归故园

不思量,自难忘

代后记:《南渡北归》的先声之作

陈寅恪与傅斯年

序 独为神州惜大儒

第一章 风云际会

◎走进清华园

◎从北大到柏林

◎北京初会

◎槎浮海外

第二章 江湖多风波

◎欧洲行旅

◎柏林日夜

◎罗家伦信件披露的隐秘

◎傅斯年归国

◎中山大学的暗流

第三章 南北两校园

◎傅斯年与鲁迅、顾颉刚的冲突

◎由同窗到寇仇

◎陈寅恪进清华的背后隐秘

◎独为神州惜大儒

◎王国维沉湖

第四章 史语所的第一桶金

◎元和新脚未成军

◎内阁大档的“发见”

◎陈寅恪与内阁大档

第五章 望断天涯路

◎卢沟桥事变

◎流亡途中

◎再别长沙

第六章 南渡记

◎暂住蒙自

◎迁往昆明

◎炸弹下的陈寅恪与傅斯年

第七章 中研院院长争夺战

◎八方风雨会重庆

◎来渝只为胡先生

◎扬子江头流亡客

第八章 纵横天涯马

◎傅斯年家世情缘

◎辞别重庆

◎营救陈寅恪

◎“杀孔祥熙以谢天下”

第九章 与李庄擦肩而过

◎骑上虎背的叶企孙

◎傅斯年与叶企孙之争

◎李庄不复见

第十章 西北望

◎乱世策士梦

◎傅斯年与毛泽东窑洞相会

◎延安归来

第十一章 千秋耻,终当雪

◎初闻涕泪满衣裳

◎代理北大校长

◎重返平津

第十二章 魂返关塞黑

◎燕大讲台上的背影

◎名山事业,流水人琴

◎陈寅恪失明经过

◎陈寅恪与蒋介石的因缘

第十三章 生别常恻恻

◎赴英就医

◎日暮苍山远

◎天才造就的事业

第十四章 北归一梦原知短

◎还都南京

◎最后的晚餐

◎去眼池台成永诀

第十五章 斯人独憔悴

◎醉不成欢惨将别

◎退守孤岛

◎傅斯年之死

第十六章 残阳如血

◎南国的冬日

◎闭口休谈作哑羊

◎续命河汾志未休

◎留命任教加白眼

◎著书唯剩颂红妆

第十七章 遗恨塞乾坤

◎汪篯、向达之死

◎傅斯年家族的毁灭

◎陈寅恪之死

再版后记

全新增订版后记

我们的朋友胡适之

总序

凡例

第一编 先生胡适之

我的先生胡适之

回忆胡适之先生——如沐春风二十年

从胡适与吴晗来往函件中看他们的师生关系

胡适举才二三事

记胡适先生的两次演讲

谈胡适

胡适之先生

胡适的大方向和小框框——为纪念适之先生百龄足岁冥诞而作

一篇从未发表过的胡适遗稿——纪念适之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

附录:张著《中华民族的人格》序

胡适所推选之十大历史名人

第二编 朋友胡适之

梁启超与胡适——两代知识分子的亲和与排拒

蔡元培与胡适——排比一点史料

胡适与辜鸿铭的辫子

三位卯字号人物——胡适之先生给于右老一封贺寿信

胡适与周作人

闻一多与胡适

章太炎与胡适之的一些是与非

胡适与陈衡哲的一段往事——由三十三年前胡适一封抗议书说起

《洛绮思的问题》的作者告白——关于陈衡哲致胡适的三封信

胡适与饶毓泰——并记胡适第二、三、四代学生中的物理学家

关于胡适之先生的一种第一手资料

附录:雷格曼先生致作者信的译文

第三编 知行者胡适之

胡适风格(特论态度与方法)

中山先生敬重胡适教授

胡适之先生与中国公学——为胡先生逝世周年纪念而作

胡适与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七十八周年

胡适陈独秀有关《新青年》存续问题来往书信

胡适港穗“卖膏药”

胡适小儿子思杜之死

三十年前《夜访胡适谈三事》追记——雷震案·“《自由中国》”·反对党

胡适博士学位考证

适之先生的博士学位及其他——《我当了四年的学徒》之二

微历史:1840~1949百年家族

文章经国,家道永昌:李鸿章家族

一门三院士:梁启超家族

多子多孙未必就多福:袁世凯家族

从总统到总经理:黎元洪家族

想当和尚的总理:段祺瑞家族

老子英雄儿好色:张作霖家族

戏如人生:梅兰芳家族

民国外交第一家:顾维钧家族

红顶商人:盛宣怀家族

现代吕不韦:张静江、张石铭家族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家族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管他结婚多少次:蒋介石家族

基督将军:冯玉祥家族

四川第一家:刘湘家族

苏门三学士,周氏三兄弟:鲁迅家族

附录1 张作霖家族年表

附录2 袁世凯家族年表

附录3 梅兰芳家族年表

附录4 林徽因家族年表

附录5 梁启超家族年表

附录6 顾维钧家族年表

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

总统皇帝只在一瞬间:袁世凯的“小站”人

请叫我老师:段祺瑞的学生们

哥仨好:冯国璋、吴佩孚、曹锟的圈子

在基督和犹太间徘徊:冯记西北军

在三个鸡蛋上跳舞:阎老西儿的圈子

老子英雄儿好色:关不住的东北虎

迷惘的诸侯:滇贵系的圈子

白狐狸联盟:桂系军阀甲天下

一心北上的华南虎:没了老大的粤军团

四川军阀多如毛:刘氏家族半天府

民国的学校,蒋家的兵:请叫我校长

我们的辫子能换钱:辫帅的坚持

两湖军阀多奇志:不爱武斗爱文斗

太太的客厅:宛在北京文艺圈中央的林徽因

我的朋友胡适之:胡适的圈子

活到老,骂到老:革命青年导师周树人

剪不断,理还乱:鸳鸯蝴蝶与南社的圈子

“学霸”傅大炮:傅斯年的圈子

在“洪水”与“野兽”之间:蔡元培的圈子

上海滩三教父: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的圈子

最后的贵族:唯美诗人邵洵美的圈子

命中注定顽固地爱你:清朝遗老的圈子

口水民国:民国名人的笔墨官司

自序

辑一 文化界的口水战

夕阳楼之争——胡适与创造社的一场笔墨官司

都是“月亮”惹的祸——高长虹与鲁迅反目之谜

一个人的论战——苏雪林与鲁迅的“半生缘”

附:与蔡孑民先生论鲁迅书

“与抗战无关论”的考证——兼为梁实秋正名

《闲话扬州》风波

附:扬州人的生活

辑二 教育界的口水战

一场有趣的争辩——周作人、梁实秋关于新诗的论争

鲁迅与章士钊往事

真相的颜色——“女师大风潮”前后的杨荫榆

附:女校长的男女的梦

附:闲话的闲话之闲话引出来的几封信

从黄侃胡适“斗法”说起——兼谈北大校园里的两大派系

“飞机洋狗事件”:一则假新闻引发的风波

辑三 政界口水战

君子和而不同——孙中山与黄兴

府院之争——总统和总理的较量

动口乎?动手乎?——吴佩孚的电报战

辑四 思想学术界口水战

人权论战中的胡适博士

1930年代的民主与独裁之争

关于中医存废的大论战

附:“君子”不齿——《性史》背后的张竞生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长衫旗袍里的“民国范儿”

作者简介

自序

高处不胜寒

袁世凯导演的政治婚姻

黎元洪与袁世凯的一次较量

历史上的“北京兵变”

北洋政权的国务总理

张勋的下落

《大公报》记者的一次民国高官访谈录

韩复榘恶搞蒋介石

徐铸成笔下的蒋经国

喋血孤城后的余程万

1948年的中国大选

作为军人的“李白”

雨打风吹去

鲁迅在仙台的日子

鲁迅与沈从文之间的一场误会

老舍的生日及身世

老舍和梁实秋笔下的老北京年景

梁实秋的最后时光

最后的萧红

民国教授的高薪生活

民国年间的“高考”试题

沈从文与王林交往杂记

雷洁琼的年轻时代

关于《沁园春·雪》的几阕和词

论政犹书生

“苏报案”本事

宋教仁的宪政理想

一场关乎民主与独裁的论争

关于周作人遇刺的罗生门

张申府一篇文章引发的风波

张奚若:志士与学者

宋云彬笔下的新政协

名士真风流

酒桌上的胡适博士

京戏名票张伯驹

几种不同版本的“民国四公子”

被遗忘的民国帅哥王赓

汪曾祺眼里的联大教授们

多情才子吴雨僧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往事

王右家的婚姻生活

蓝妮其人其事

周培源的爱情

旧事谁与语

哈同遗产案往事

红尘传奇话德龄

老上海的出租车

中国童子军史话

民初的一场体育盛会

日本关东大地震及其余波

易培基案:一场不了了之的司法游戏

“黄克功事件”中的女主角刘茜

军统“黑马”:据说戴笠之死与其相关

1942年的中原大旱

鲁迅母亲鲁瑞旧事

后记

蒋介石秘史之沉浮

序曲 乱世风云

第一章 身处底层的年轮人期盼出人头地

1、身处底层又急于出人头地,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

2、遇到这样一个人,此次冒险就值得了

3、这次当“愤青”的结果出乎意料

4、他给人的印象近乎循规蹈矩

5、正式成为革命党的一分子

6、革命党,原来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单纯

第二章 冒再大风险也要干出点名堂

1、在姑娘的床上酝酿大事

2、差一点效法了一次汪精卫的壮举

3、即将到手的军官资格也不要了,摇身成了敢死队员

4、先下手为强

5、耳闻目睹头面人物明争暗斗,小团长大谈忘却权位二字

6、大都督成了大哥,小大姐成了侧室

7、欢庆气氛中,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

8、冬夜凌晨,两个黑影轻轻撬开了紧闭的大门

9、在贼喊捉贼的喧闹声中,悄然登上了开往异国的轮船

10、革命似乎已成历史名词,大家都有了新的关注点

11、刺客的一声枪响,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

12、为摆脱通缉追捕,拿上舅母的卖地钱匆匆逃亡

第三章 跟定了人就毫不动摇地追随

1、在这艰难时期里,终于结识了崇拜已久的人

2、成了被国家通缉的首犯,又被过去的战友出卖

3、首次向领袖进言受到重视,但是行动又一次受挫

4、妻妾相伴的悠闲中,竟做了一次“绑匪”

5、暗杀又一次成功,正在策划军事行动时巡警破门而入

6、不顾接连的失败坚持干下去,又一次仓皇逃脱

7、这样的打击,犹如天塌地陷一般

第四章 双面人的三重天

1、心高气傲碰了壁,参谋处长在自己的部队竟要化装潜逃

2、茫然无措之际,和两个奇人结成兄弟

3、又要革命了,大家的热情似乎不如从前了

4、有功却遭排挤,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5、首次独立指挥作战,藏于水缸里面才得脱险

6、欲海挣扎军中不顺,自我评价“荒淫无度,办理无状”

7、自觉与妓女恋爱昧同“嚼蜡”,对纯情少女一见钟情

8、被异国妓女轻慢,便对天真少女发起攻势

9、闺房和商业连不得意,军队生活也让他感到非所应为

10、直言不屑攀附权门,又被受轻视的感觉所折磨

11、股价、身价看涨,他却萌生了出家当和尚的念头

12、事业家庭让他身心疲惫,又遭到了心仪少女的嫌弃

13、离婚、析产颇是悲壮,大东旅社里又是另一番场景

14、先见之明不被重视,商场也遇到了大挫折

15、托付后事、借款、和心上人兜风后毅然赴难

第五章 命运处于转折中

1、生死与共五十余个日夜,令领袖感动不已

2、感叹上海乃铸恶人之大洪炉,再萌解脱尘缘之念

3、为金钱所苦,又悔恨竟出贪私之言

4、决心很大行动却依然故我,令孙中山焦急万端

5、看不到转机,生出隐居自适的念头

6、不再遮遮掩掩,开始公开提条件

7、感叹天下事靠别人不行,只有靠自己

8、暗喜自己“前程发轫有望”

9、由欣喜到失望,怀着郁闷的心情而归

10、设定了检验自己受重视程度的标尺

11、出师不利,又一次负气而去

12、直言孙中山对他信不专知不深,又提出诸多强硬要求

13、自道个性如孩提,要胡汉民汪精卫为他的行止谋善策

第六章 坚持就是胜利

1、查厕所、算伙食,教育学生说吃饷就如同吸百姓汗血

2、换省长的要求满足了,要孙中山做媒的想法却落了空

3、倡言革命军人不可盲从官长,又说三民主义不能怀疑

4、发生了扣械案,促使加快实施募军计划

5、商团枪械如同烫手山芋,孙中山秘嘱舍去一切赶快逃生

6、孙中山再发弃黄埔密令,并说胡汪不擅长开新局

7、黄埔学生军初试身手,旋即陷入进退两难中

8、告别领袖,慨叹艰难革命成孤愤

9、假如在此地失败,我们就一切都完了

第七章 在激愤焦劳中蓄势待发

1、刚想实施自己的计划,又有棘手难题摆在了面前求

2、汪精卫一副亲受遗命的样子,他甚感其亲爱

3、密议中敲定新领袖人选

4、辗转不能成眠,旧愁未去又添心病

5、叹当局者胆怯无谋,而他则一举又获平叛胜利

6、俘虏成了党军,校长险遭狙杀

7、胡汪都在悄悄活动,他道军人不宜加入政府

8、头面人物忙于权力重组,他则激愤焦劳几乎丢命

9、躲过暗杀,却为无力左右局势愤然辞职

10、城门洞的刺客被制服,党部门口又响起了刺客枪声

第八章 机遇和战绩带来了地位和荣誉

1、每天睡不到两小时,这天终于可以安枕了

2、案情基本查清,他称明年或许自己也不在了

3、痛斥许崇智名誉扫地,一夜间解决心腹之患

4、妙招处理廖案各犯,他突遭最危险的一次暗杀

5、悟出行事贵在速决,已有一身当党国危难之感

6、打破了惠州城从未被攻克的神话

7、为防造成新军阀力辞军职,对汪夫人甚殷勤

8、无奈之下要杀身成仁

9、所到之处争瞻风采,他却自揭其“恶劣历史”

10、恨右派捣乱,极力为汪精卫和苏俄辩诬

11、耀眼的政治新星升起来了

尾声

蒋廷黻回忆录

第一章 我的先人和老家

第二章 家人和邻居

第三章 启蒙时期

第四章 新学校、新世界

第五章 教会学校时期

第六章 留美初期

第七章 四年美国自由教育

第八章 赴法插曲

第九章 哥大研究与华盛顿会议

第十章 革命仍须努力

第十一章 国内游历

第十二章 清华时期

第十三章 “九一八事变”

第十四章 赴俄考察与欧洲之旅

第十五章 行政院政务处长时期

第十六章 出使莫斯科

第十七章 战争的考验

附录

民国大人物

序 大时代,大人物

一 枭雄应势而起

袁世凯 民国第一枭雄

徐世昌 却负黄花号菊人

段祺瑞 求人不如求己

冯国璋 平生志在温饱

王士珍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

段芝贵 民国第一皮条客

张勋 你爱我么?

二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孙中山 民国国父

黄兴 投笔方为大丈夫

宋教仁 桃源何处寻渔父

陈其美 上海滩风流都督

蔡锷 流血救民吾辈事

廖仲恺 国民政府“财神爷”

胡汉民 书生意气防肠断

于右任 落落乾坤大布衣

李烈钧 万象眼中收

三 乱世掌国

蒋介石 掌握中国的秘密

宋美龄 权力的真正滋味

宋子文 民国国舅

孔祥熙 民国第一连襟

陈果夫 不学有术的奇人

戴季陶 中国的戈培尔

戴笠 世界第一间谍

四 一时多少豪杰

李宗仁 匹夫一人系天下安危

白崇禧 桂系“小诸葛”

冯玉祥 总是换张儿,很难和得上大牌

阎锡山 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张学良 我的事情是到36岁

郭松龄 请视此血道而来

陈炯明 全凭一寸赤心知

李济深 及身要见九州同

陈济棠 得机失机“南天王”

唐继尧 东大陆主人

龙云 武术家“云南王”

傅作义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

张发奎 一个香炉一个鬼

程潜 几起几落数十年

杨森 只恨岁月催人老

刘湘 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文辉 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

唐生智 千万别拜把子

何键 人生能有几何

五 浮沉几度秋

黎元洪 被迫上任的首义都督

曹锟 宁可喝粥也不做汉奸

吴佩孚 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人

孙传芳 仆人没有好东西

张作霖 有土也不能给日本人

张宗昌 “三不知”将军

徐树铮 江声澎湃恨谁知

杨增新 过河卒子

盛世才 民国“新疆王”

马步芳 西北群马一台戏

韩复榘 抗战时死于军法的最高级别将领

石友三 民国第一无耻军阀

孙殿英 东陵大盗

六 时也?命也?

溥仪 晚清儿皇帝

郑孝胥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汪精卫 从刺杀到被刺

陈璧君 但愿在牢房中送走最后的岁月

康有为 残缺的“圣人”

梁启超 善变的引路人

杨度 万变不离其宗

唐绍仪 中国第一任总理

张謇 状元实业家

张澜 百姓笑破不笑补

章太炎 疯狂的泰斗

蔡元培 曾七辞北大校长

胡适 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杜月笙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民国大人物·文人卷

序 理解民国大人物,关键在于十个字

一 人总得有点信仰

王国维 千古艰难唯一死

马相伯 叫了一百年也没把中国叫醒

梁漱溟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傅斯年 霜红一枕已沧桑

闻一多 愤怒出诗人

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田汉 这一条汉子

朱光潜 走抵抗力最大的路

二 真名士,自疏狂

刘师培 卿本佳人

刘文典 真名士自狂狷

辜鸿铭 古老中国的最后一个代表

熊十力 举头天外无我般

钱玄同 该死的四十岁

黄侃 便是飘零也感卿

马一浮 报答平生未展眉

叶公超 酒热深杯细细斟

萧军 拉蛋倒吧

钱锺书 爱[吐槽]的大师

叶楚伧 民国酒徒

李宗吾 厚黑教主

三 当爱已成往事

赵元任 教我如何不想她

吴宓 多情总被无情恼

郁达夫 生怕情多累美人

徐志摩 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 万古人间四月天

张爱玲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衣袍

胡兰成 [民国贾宝玉]

丁玲 你再亲亲我

萧红 一个文青到[女神]的传奇

苏青 漂亮多情的男人啊

朱生豪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四 愈真反而愈纯

张恨水 民国第一写手

周作人 只欠工夫讲吃茶

沈从文乡下人的甜酒

冰心 一片冰心何处

傅雷 高贵是一床棉被的厚度

叶圣陶 永远的小学教师

许地山 耶稣就像落花生

老舍 春风把春天吹跑

朱自清 荷塘月色下的蝉鸣

曹禺 遗失的通灵宝玉

戴望舒 永远走不出那条幽深的雨巷

五 千金易得,真理难求

钱穆 师道者尊严

梅贻琦 没人愿意倒霉

张伯苓 鲜花何妨粪水浇

金岳霖 好大却不喜功

陶行知 从知行到行知

竺可桢 杏花疏影里的笛声

蒋梦麟 北大[功狗]

马寅初 人口论的急先锋

冯友兰 做老实人更难

李济 人类学的好处

陈寅恪 四海无人对夕阳

六 心宽了,境界就高了

丰子恺 心大了,事都小了

李叔同 不为自己求安乐

林语堂 幽默大师的理想生活

梁实秋 杀人不是菜刀的使命

潘光旦 永不放弃的人生

张伯驹 半世如经说法场

虚云禅 师山河大地是如来

苏曼殊 世界这么乱,荒唐给谁看

再见大师

总序

凡例

第一编 大师风度

章太炎被困北京逸事

我所见晚年的章太炎

从听梁启超演讲谈到名人演讲

赵元任先生的最后一年

烟斗、字典、马——语堂先生的三件事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追忆傅孟真先生的几件事

我所知道志希先生的几件事

我所认识的罗志希先生

怀念朱自清先生

追忆张大千旅居卡迈尔逸事

第二编 大师治学

抗战胜利后我与齐白石的交往

忆陈寅恪先生

回忆陈寅恪师

陈寅恪先生给我的两封信

追思胡适、林语堂两博士

记刘半农先生

回忆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

回忆赵元任先生一二事

谊兼师友的吴雨僧

董作宾先生之治学与为人

董作宾先生访美记略

回忆吾师李济

朱佩弦和其他诗友

第三编 大师事迹

藏书、印书、校书的张元济

记王国维先生

亡兄苏曼殊的身世

忆王云五先生

王云五先生与我

赵元任小传(一八九二——一九八二)

顾颉刚的前两次婚姻(选载)

蒋廷黻其人其事

记廷黻先生二三事

十年永别忆廷黻

师生之间

山园感逝

忆李济之先生

老舍这一辈子

沈从文还乡记

梁实秋先生传略

注释

自由的人

总序

凡例

一 新月诗人徐志摩

1.陆小曼与王赓、徐志摩、翁瑞午

◎舞会陆小曼初识徐志摩

◎与王赓婚姻并不幸福

◎香山初秋志摩伴美人游

◎难怪你的诗那么动人

◎当男模特儿弄假成真

◎你对小曼的照顾无微不至

◎儿子生病匆匆柏林行

◎上帝不会拆散相爱的人

◎新婚之夜下堂妻求见

◎两女相遇难为徐志摩

◎婚后为生活南北奔波

◎翁瑞午介入致雀巢鸠占

◎天涯海角我也陪伴着你

◎两个未亡人为徐志摩送终

2.徐志摩先生轶事

3.从蒋复璁之逝谈到徐志摩的感情世界

4.徐志摩与泰戈尔访华韵事

◎诗人在华庆寿

◎当年逆耳忠言

◎雅爱中国人物

◎华梵情理相通

二 “沉沦”才子郁达夫

1.郁达夫其人其文

2.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悲剧

◎一见倾心种下悲剧的基因

◎反对的声音

◎名女人·风雨茅庐

◎《毁家诗纪》真的毁了家

3.郁达夫前妻王映霞自白(选载)

◎漫天烽火达夫远去

◎移居丽水接近许绍棣

◎为许做媒对象孙多慈

◎达夫猜忌顿生风波

◎弄假成真刊登启事

◎武汉协议立约为证

◎查探我是否和许同居

◎《一封长信的开始》

◎无可奈何请求离婚

◎他的形象依然埋藏在我心底

4.郁达夫遗孀谈他的晚年与遇难(选载)

◎结婚

◎丈夫失踪

◎先生是个好人

◎离开印尼以后

5.关于郁达夫之死

◎传闻纷纭

◎郁达夫被出卖的事实

◎郁达夫失踪的真相

三 “才情未尽”闻一多

谈闻一多(梁实秋)

四 幽默大师林语堂

1.林语堂自传

2.林语堂先生:我的英文老师

3.林语堂先生与我

4.追思林语堂先生

民国三大校长

总序

凡例

第一编 北大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自述

蔡孑民先生与我

对于蔡先生的一些回忆

随侍蔡先生的经过及我对他的体认

宁粤和谈追随蔡先生的经过

蔡元培先生的革命思想与活动

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

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青山有幸埋忠骨——蔡元培先生晚年在香港及逝世经过

第二编 清华校长梅贻琦

五月十九念“五哥”

我最初认识梅月涵先生时的一件小事

梅贻琦——一位平实真诚的师友

酒杯边的琐忆——兼记梅贻琦先生饮酒的风度

悼念先师梅月涵先生

回忆梅月涵校长

在大树底下躲雨——梅故校长月涵先生追忆

怀念梅校长——月涵先生

逝世二十周年纪念

清华与我——贺“清华大学”七十五岁

第三编 南开校长张伯苓

张伯苓先生小传

五则故事话“南开”

“南开先生”张伯苓

南开大学和张伯苓——大学和大学校长的特色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

我在南开大学的前十年(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六年)(节选)

张、梅两校长印象记

陈布雷回忆录

总序

凡例

前记

自序

回忆录

清光绪十六年庚寅(一八九〇)一岁

光绪十七年辛卯(一八九一)二岁

光绪十八年壬辰(一八九二)三岁

光绪十九年癸巳(一八九三)四岁

光绪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五岁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一八九五)六岁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一八九六)七岁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一八九七)八岁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一八九八)九岁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十岁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一九〇〇)十一岁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一九〇一)十二岁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一九〇二)十三岁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一九〇三)十四岁

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〇四)十五岁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一九〇五)十六岁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一九〇六)十七岁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一九〇七)十八岁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一九〇八)十九岁

宣统元年己酉(一九〇九)二十岁

宣统二年庚戌(一九一〇)二十一岁

宣统三年辛亥(一九一一)二十二岁

民国元年壬子(一九一二)二十三岁

民国二年癸丑(一九一三)二十四岁

民国三年甲寅(一九一四)二十五岁

民国四年乙卯(一九一五)二十六岁

民国五年丙辰(一九一六)二十七岁

民国六年丁巳(一九一七)二十八岁

民国七年戊午(一九一八)二十九岁

民国八年己未(一九一九)三十岁

民国九年庚申(一九二〇)三十一岁

民国十年辛酉(一九二一)三十二岁

民国十一年壬戌(一九二二)三十三岁

民国十二年癸亥(一九二三)三十四岁

民国十三年甲子(一九二四)三十五岁

民国十四年乙丑(一九二五)三十六岁

民国十五年丙寅(一九二六)三十七岁

民国十六年丁卯(一九二七)三十八岁

民国十七年戊辰(一九二八)三十九岁

民国十八年己巳(一九二九)四十岁

民国十九年庚午(一九三〇)四十一岁

民国二十年辛未(一九三一)四十二岁

民国二十一年壬申(一九三二)四十三岁

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一九三三)四十四岁

民国二十三年甲戌(一九三四)四十五岁

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一九三五)四十六岁

民国二十五年丙子(一九三六)四十七岁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一九三七)四十八岁

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一九三八)四十九岁

民国二十八年己卯(一九三九)五十岁

附录一 书信 日记

致沈剑侬函——民国二年(1913)三月六日

致柳亚子函——民国二年(1913)三月七日

致章巨摩函——民国二年(1913)

致柳亚子函——民国元年(1912)

致胡寄尘函——民国元年(1912)八月

致柳亚子函——民国元年(1912)

致柳亚子函——民国元年(1912)

致胡健中

致徐复观——民国三十七年(1948)

陈布雷日记选录——畏垒室日记〔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一日至二月二十九日〕(《传记文学》编辑部选注)

附录二 陈布雷逝世经过及遗书

陈布雷逝世经过

临终留呈 蒋总统书——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留交蒋、金两秘书函——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临终致张道藩函——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临终致洪兰友函——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临终致潘公展、程沧波函——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临终致陈方、李惟果、陶希圣函——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临终遗副官陶永标书——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临终遗夫人书——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临终遗训慈、训、叔同诸弟书——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临终遗诸儿书——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附录三 论陈布雷

陈布雷的生平 邹韬奋

布雷先生的风范——“宁静致远,澹泊明志”蒋君章

记陈布雷先生 陶希圣

报人本色的布雷先生 陶希圣

大记者与大英雄 程沧波

一个可悲的新闻记者 王芸生

一个文人——陈布雷 张治中

我对于布雷先生的认识 张道藩

我所知道的陈布雷先生 杨玉清

西湖小莲庄访布雷 黄萍荪

始终保持书生风度的布雷先生 赖景瑚

布雷先生的无私与积极 邵毓麟

从两件往事看布雷先生 唐纵

对布雷先生的怀念 方豪

我与布雷先生的交往 胡健中

重诉生平——为陈布雷先生逝世三周年作 程沧波

赠陈布雷 柳亚子

写给陈布雷先生的一封信 邹韬奋

致陈布雷(稿)胡适

和陈畏垒先生 郭沫若

致陈布雷 戴季陶

布雷先生给我的信 蒋君章

先兄陈布雷杂忆 陈训慈(作于一九八六年)

我对先兄为人处世的看法 陈叔同

陈布雷及其家中的中共地下党 吴江雄编作 李若松提供

后记

赵元任早年自传

总序

凡例

书前

关于我的姓和名

第一部分 早年回忆

一、东一片儿西一段儿

二、我的家跟我住的家

三、我小时候儿说的话

四、上学念书

五、变乱跟变故

六、回南边

七、到了常州

第二部分 第二个九年

一、引言

二、家乡生活

三、危机与灾难

四、在苏州度过一年

五、初入学校

六、南京三年

七、“第二次”逗留北京

第三部分 在美十年

一、引言

二、在康奈尔的几年

三、哈佛研究院

四、风城芝加哥

五、在柏克莱的一学期

六、在康奈尔教物理

七、为罗素任翻译及结婚

附录

赵元任小传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及其著作

追思姑父——赵元任先生

回忆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

冯玉祥传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家世及童年 (一岁至十四岁,一八八二—一八九五)

第二章 在行伍间的奋斗 (十五岁至廿一岁,一八九六—一九〇二)

第三章 新军的下级军官 (廿一岁至廿七岁,一九〇二—一九〇八)

第四章 革命势力之生长 (廿八岁至卅三岁,一九〇九—一九一四)

第五章 第十六混成旅 (卅三岁至卅六岁,一九一四—一九一七)

第六章 蝉联旅长八年长 (卅六岁至四十岁,一九一七—一九二一)

第七章 入关出关 (四十岁至四一岁,一九二一—一九二二)

第八章 陆军检阅使 (四一岁至四三岁,一九二二—一九二四)

第九章 首都革命 (四三岁,一九二四)

第十章 『首都革命』——成功欤?失败欤? (四三岁至四四岁,一九二四—一九二五)

第十一章 西北边防督办 (四四岁至四五岁,一九二五—一九二六)

第十二章 去国与归国 (四五岁至四六岁,一九二六—一九二七)

第十三章 国民革命 (四六岁至四七岁,一九二七—一九二八)

第十四章 北伐成功 (四六岁至四七岁,一九二七—一九二八)

第十五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四七岁至四九岁,一九二八—一九三〇)

第十六章 最后十八年 (四九岁至六七岁,一九三〇—一九四八)

亦云回忆

总序

凡例

蒋序

张序

胡函代序

张函代序

自序一

自序二

一 嘉兴东栅口

二 我的父亲

三 我的母亲

四 二妹性仁

五 家乡的几位前辈

六 到天津读书

七 辛亥革命知见

八 不幸的二次革命

九 亡命生涯

一〇 归国

一一 迁北京

一二 天津三年

一三 再度出国

一四 首都革命

一五 摄政内阁

一六 滞京一年

一七 南归

一八 北伐时期

一九 对党和政的不同意见

二〇 上海特别市

二一 我印象里的日本

二二 宁案

二三 济案

二四 莫干山

二五 “九一八”沈阳霹雳

二六 最后北行

二七 塘沽停战协定

二八 政整会

二九 余事

三〇 分手与身后

三一 抗日战起

三二 重回上海

三三 南屏十年

三四 战后的莫干农村

三五 迟迟吾行

金跋

沈跋

附录 黄膺白先生家传

王映霞自传

总序

凡例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悲剧——《王映霞自传》代序

前言

彩霞映天

到外祖父家去

搬进新房子

我是个幸运儿

我改姓王,叫王映霞

进女子师范附属小学

到温州去

初见郁达夫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返杭后收到的第一封信

苦 恋

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郁达夫笔下的定婚之夜

《日记九种》的风波

结婚的波折

我们的小家庭

掌勺、喝酒、散步

内山完造

我记忆中的鲁迅

阳春和静子的诞生

收版税和做“护士”

裂痕的出现

他又出走了

我家的常客

多病的白薇

略谈徐志摩和胡適

为蒋光慈介绍女友

参加赵景深的婚礼

林语堂和鲁迅的一次争吵

移家杭州

到青岛等地避暑

三儿之殇

风雨茅庐

到福州去

日本之行

避难富阳

在丽水又见到许绍棣

我为孙多慈与许绍棣做媒

气死人的“启事”

到湖南汉寿之后

去新加坡

我在新加坡写的文章

“大风”刮走了最后情结

终于离婚

在重庆

一个忠厚善良的伴侣

囹圄生活二十天

我又当了教师

“文革”中的遭遇

他虽去犹在

我是文史馆里的“小妹妹”

我的儿孙们

胡健中先生

他去了,他也去了

附录

我与陆小曼

我与鲁迅许广平夫妇

记 丁 玲

我与女作家白薇

我与女明星王莹

送别胡健中先生

一个女人的自传

一个女人的自传

引子 我写自传的动机

再序 英译本“书前”

第一章 讲我自己

第一部 “男孩”时期

第二章 订婚和出世

第三章 头一岁的长进

第四章 在广东抚台衙门

第五章 小时候出的事和病痛

第六章 开蒙读书

第七章 小三少爷

第八章 小改革家

第九章 搬家到延龄巷

第十章 三小姐了

第二部 女孩时期

第十一章 跟大伯在武昌

第十二章 跟父亲在大治

第十三章 第一次进学堂

第十四章 祸与福

第十五章 自己写信退婚

第十六章 祖父

第十七章 辛亥十月八号和十月十号

第十八章 革命时跑上海

第十九章 “步伟”这名字的由来

第三部 女青年

第二十章 做校长

第二十一章 撵鬼和监斩

第二十二章 安徽人“回”家乡

第二十三章 二次革命

第二十四章 叫洋车到东京

第二十五章 请官费学医

第二十六章 二十一条和中日亲善

第二十七章 毕业回国

第二十八章 孝女

第二十九章 开森仁医院

第三十章 计划和打岔

第四部 和一个男青年

第三十一章 赵元任荡啊荡的来了

第三十二章 旁观者清吗

第三十三章 一个去国回国的人

第三十四章 新计划

第三十五章 新人物的新式结婚

附记

杂记赵家

自序

第一章 结婚后的忙乱

第二章 蜜月与蜜蜂

第三章 剑桥过家

第四章 第一次欧洲游记

第五章 四年的清华园

第六章 元任和中央研究院的关系

第七章 在华盛顿的一年半

第八章 元任又回到中央研究院

第九章 在南京作“永久”的计划

第十章 安与危

第十一章 撤退后方

第十二章 又到美国

第十三章 从夏威夷到耶鲁

第十四章 在耶鲁两年

第十五章 三次到哈佛

第十六章 元任就教加大

第十七章 元任退休后的工作

第十八章 第四次漫游记

第十九章 八十年五十年回忆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