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学术通义电子书

1.“中国学术界贵通人,不贵专家”——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的学术文化通论之作 如余英时所言,钱穆认为学术虽有经史子集之分,但它们都呈现着中国文化特征,所以可以互通。钱穆的史学即以“通儒”视野贯通经史子集四部,这本书呈现了他兼涉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的“通人之学”,其中所寄寓的人文精神,或可为现代的学术研究提供一种广阔的人文视野。

售       价:¥

纸质售价:¥35.10购买纸书

1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钱穆

出  版  社:书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4-01

字       数:18.3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文化 > 文化随笔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钱穆离大陆后,撰写了多篇论述中国传统学术之独特性的文章,《中国学术通义》即此类文章之汇集,收文十四篇。 书中,钱穆以通儒眼光,对中国史学、中国文学、儒学、朱子之学、经史子集之学做了通俗易懂的概论式评述,指出:中国学术自有独特性,其重人尤过于重学,重内尤过于重外,重道尤过于重艺;吾人非了解中国学术之独特性,无以了解中国文化之独特性;了解中国旧学,不当以西方学术成规为准绳。 钱穆还就师道、学风、德性、辨志、治学门径等话题分享切身体会,可资有志者借鉴。<br/>【推荐语】<br/>1.“中国学术界贵通人,不贵专家”——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的学术文化通论之作 如余英时所言,钱穆认为学术虽有经史子集之分,但它们都呈现着中国文化特征,所以可以互通。钱穆的史学即以“通儒”视野贯通经史子集四部,这本书呈现了他兼涉经学、史学、哲学、文学的“通人之学”,其中所寄寓的人文精神,或可为现代的学术研究提供一种广阔的人文视野。   2.“文化不能与学术相分离”“学术明而后文化明”——明学术古今之变,方知文化古今之变 受近代文化界出现的西化潮流影响,国人纷纷以西方学术成规为标准指摘中国旧学。对此,钱穆指出中国传统学术自有其独特性即人文精神,中国文化也是如此,国人不可随意舍弃之,否则邯郸学步,非驴非马,文化发展终将迷失方向。学术是文化的导引,学术兴而后文化兴,欲复兴国家,复兴文化,首当复兴学术。   钱穆读书、求学、辨志、治学之切身经验的集中展现 在本书后半部分,钱穆就师道、学风、德性、辨志、治学门径等话题分享切身体会,可资有志者借鉴。   4.收录钱穆相关演讲稿,文字通俗易读,明白如话 面对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的学生及香港大专学生等青年听众,钱穆在演讲中将自己的治学经验和人生经验娓娓道来,语言典雅生动,明白如话,恳切动人。本书收录相关演讲稿,为现代读者提供穿越时空、如临现场的阅读体验,使普通读者也能领略大师风范。<br/>【作者】<br/>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七岁私塾,曾就读常州府中学堂、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高中肄业后,辗转任教于无锡、厦门、苏州等地小学、中学,并励志苦读,精研学问。1930年,他的《刘向歆父子年谱》问世,为学界推重,转大学执教,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等校。1949年,他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教于台湾中国文化书院,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钱穆一生著述,广涉经史子集,后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甲乙丙三编,凡一千七百万字。<br/>
目录展开

出版说明

三版弁言

一 四部概论

二 中国儒学与文化传统

三 朱子学术述评

四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史学

五 张晓峰中华五千年史序

六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文学

七 中国学术特性

八 泛论学术与师道

九 有关学问之系统

十 学术与风气

十一 关于学问方面之智慧与功力

十二 学问与德性

十三 择术与辨志

十四 我对于中国文化的展望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