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可观测性工程电子书

可观测性对于构建、更改和理解驱动复杂现代系统的软件至关重要。应用可观测性的团队能够快速、从容地发布代码,识别异常值和异常行为,并了解每个用户的体验。本书基于最新的可观测性理论和实践,全面介绍了可观测性的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同时,本书还深探讨了可观测性工程的设计、实施和优化过程,包括监控、日志管理、故障排查等方面。本书的内容权威性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售       价:¥

纸质售价:¥76.30购买纸书

1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美)夏丽蒂·梅杰斯,(美)莉兹·方-琼斯,(美)乔治·米兰达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6-27

字       数:20.8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理论与教程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基于作者在可观测性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撰写而成,旨在帮助读者在工程团队内展可观测性实践。书中深分析了在软件交付和运营的背景下可观测性意味着什么、如何构建基础组件来实现可观测性、可观测性对团队动力的影响、可观测性规模化的考虑因素,以及在组织中建立可观测性文化的实用方法,还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可观测性改现有的工作,并提供了从传统工具(如度量工具、监控工具和日志管理工具)迁移的实际注意事项。  <br/>【推荐语】<br/>可观测性对于构建、更改和理解驱动复杂现代系统的软件至关重要。应用可观测性的团队能够快速、从容地发布代码,识别异常值和异常行为,并了解每个用户的体验。本书基于最新的可观测性理论和实践,全面介绍了可观测性的概念、原理和技术方法。同时,本书还深探讨了可观测性工程的设计、实施和优化过程,包括监控、日志管理、故障排查等方面。本书的内容权威性强,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 来自Honeycomb公司的三位作者解释了良好的可观测性由哪些要素构成,展示了如何利用可观测性改现有的工作,并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了实施可观测性面临的常见挑战及有效解决方案,提供了从传统工具(如度量工具、监控工具和日志管理工具)迁移的实际注意事项,还解释了可观测性与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   学完本书,你将了解: *可观测性概念如何应用于大规模软件管理。 * 在交付复杂的云原生应用和系统时实践可观测性的价值。 *可观测性对整个软件发生命周期的影响。 * 不同职能团队如何以及为什么在SLO(服务水平目标)中使用可观测性。 *如何测试代码以帮助未来的工程师理解你今天编写的代码。 *如何为上下文感知的系统调试和系统维护生成高质量的代码。 *数据丰富的分析如何帮助你调试难以捉摸的问题。<br/>【作者】<br/>原书作者: *Charity Majors是Honeycomb公司(美国一家领先的可观测性平台提供商)的联合创始人和CTO,也是Databas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一书的合著者。此前,她在Parse、Facebook和Linden实验室等担任系统工程师和工程主管。   *Liz Fong-Jones是Honeycomb公司的Field CTO、可观测性社区的倡导者和可观测性的国际演讲者。她曾是一名拥有超过17年经验的发者顾问和SRE(站可靠性工程师)。   *George Miranda是Google的SRE,曾是Honeycomb公司的系统工程师、产品营销员和GTM负责人。此前,他在金融和视频游戏行业拥有超过15年的构建大型分布式系统的经验。   翻译 审校团队: *观测云团队 观测云团队成员由来自不同领域的资深技术专家组成,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研发效能等。其首发的国内全路可观测产品「观测云」,首批获得中国信通院颁发的「可观测性平台技术能力」先级认证,并已被国内外客户所广泛认可。同时,观测云团队也积极投对可观测性理念的实践与布道,希望这本《可观测性工程》,能为国内广大工程师启一个全新的技术视角。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核心业务单元,专注互联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的持续发展。云大所长期关注可观测性的技术价值,并通过制定标准、技术研究和能力评估等方式,推动可观测性在国内的认知和落地。<br/>
目录展开

O'Reilly Media, Inc.介绍

本书赞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可观测性的路径

第1章 什么是可观测性

第2章 可观测性和监控之间的调试实践有何不同

第3章 不通过可观测性扩展系统的经验教训

第4章 可观测性与DevOps、SRE和云原生的关联

第二部分 可观测性基础

第5章 结构化事件——可观测性的构建块

第6章 将事件拼接成链路

第7章 遵照OpenTelemetry的探针

第8章 通过事件分析实现可观测性

第9章 可观测性和监控的融合

第三部分 团队的可观测性

第10章 在团队中应用可观测性实践

第11章 可观测性驱动开发

第12章 使用SLO来提高可靠性

第13章 处理和调试基于SLO的告警

第14章 可观测性与软件供应链

第四部分 大规模可观测性

第15章 自建与购买以及投资回报率

第16章 高效的数据存储

第17章 如何使采样精准且便宜

第18章 使用流水线进行遥测管理

第五部分 传播可观测性文化

第19章 可观测性的商业案例

第20章 可观测性利益相关方和联盟

第21章 可观测性成熟度模型

第22章 未来发展趋势

关于作者

关于封面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