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57.40购买纸书

2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蒋寅著

出  版  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3-10-01

字       数:26.8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古籍 > 集部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作者在多年研究古典诗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选择“象”“境”“清”“法”“悟”等一系列关键范畴,及禅与诗、诗与画等重大理论专题,共十四个,行深而系统的研究。这些范畴与命题既是基础性的也是富有活力的。 作者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用现代意识梳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在理论的历史展中,把握其发生、发展、转变的逻辑程,将理论问题历史化,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古典诗学的丰富内涵和理论价值,对建构富有民族思维特色和文化品格的本土文学理论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推动作用。<br/>
目录展开

引论 古典诗学的遗产及其价值

一、转换:困境与出路

二、立场转换:尊重理论遗产的历史价值

三、理论遗产发掘和诠释的历史取向

一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

一、意象·意境概念使用的纷乱

二、意象与物象·语象的区别

三、意境的本文属性

四、语象·物象·意象·意境的重新定义

二 原始与会通

一、古人的“意境”概念

二、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

三、意境与境、境界

四、“意境”的现代化过程

三 清

一、“清”在古典诗学中的位置

二、作为传统审美趣味的“清”

三、“清”在诗学中的确立

四、“清”的美学内涵

五、“清”作为诗美的核心概念

四 以禅喻诗

一、不可言说的言说:禅与诗的表达欲求

二、不说破和悟入:诗学中的以禅喻诗

五 不说破

一、“含蓄”概念溯源

二、“不说破”与“绕路说禅”

三、代语·不犯题字·不著题

六 起承转合

一、诗学中起承转合之说的由来

二、起承转合与八股文之关系

三、起承转合之说在诗学中的展开

四、诗学对起承转合之说的清算

七 以高行卑

一、历代文学中的文体互参现象

二、文体互参中以高行卑的体位原则

三、诗与其他文体互参的体位原则

四、诗体内部互参的体位问题

五、词曲与其他文体互参的体位问题

六、赋、史传文体互参中的体位原则

七、古文和时文互参的体位原则

八、“本色”“破体”与文体互参

九、“木桶原理”与以高行卑的美学依据

十、余论

八 至法无法

一、法与对法的超越

二、“至法无法”的两个例证

三、“法”的重新定位

四、“至法无法”的哲学内涵及思想渊源

九 诗中有画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历来对诗画关系的理解

三、王维诗对画的超越

四、“诗中有画”作为批评标准的限度

十 代人作语

一、角色诗的概念及类型

二、角色诗的历史发展

三、“男子多作闺人语”

四、性别转换的深层心理

十一 文如其人

一、作为传统观念的“文如其人”

二、难以反驳的诘难

三、“文不如其人”的理论依据

四、“文如其人”命题成立的限度

十二 言志·感物·缘情

一、“感物”对象的转移:人事与自然

二、“感物”含义的分化:本源与动机

三、悲情时代:感物与情感中心论的确立

十三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一、命题的提出

二、文学繁荣原因的结构分析

三、决定艺术成功的内在机制

十四 以诗为性命

一、“不朽之盛事”

二、“其文在即其人在”

三、“以诗为性命”

四、“文字留传胜子孙”

后记

再版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